摩擦滑杆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6612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擦滑杆输送机,解决了现有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包括车辆输送线(2)、提升装置(1)和降下装置(3),在车辆输送线(2)上分别设置有带有驱动单元的上输送轨道(9)和下输送轨道(11),驱动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输送轨道内一侧的铰链座(19),摩擦驱动电机固定板(21)的一端通过铰链轴(20)与铰链座(19)铰接,摩擦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摩擦驱动轮(15),在上输送轨道(9)内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支撑轮(14),在摩擦驱动轮(15)与驱动支撑轮(14)之间活动设置有滑杆(1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能性高、环境污染少、节约空间、性能可靠等显著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擦滑杆输送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辆输送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在汽车车辆生产过程中,对汽车车辆底部进行装配作业时所使用的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在对汽车车辆底部进行装配作业时,传统的车辆输送机通常采用积放链条输送的方式。这种输送方式存在的问题由于链条、轨道、吊具安装在相同的空间轴线位置,安装的高度空间尺寸大;吊具无法垂直返回,只能环线运行,需要设置空吊具的返回线,造成输送系统布置占地面积大;系统需要设置驱动、张紧、润滑、链条、回转等环节,导致系统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维护费用大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擦滑杆输送机,解决了现有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投资大,占地面积大,运行和维护费用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摩擦滑杆输送机,包括车辆输送线,在车辆输送线的起始端设置有车辆的提升装置,在车辆输送线的终止端设置有车辆的降下装置,提升装置与降下装置结构相同,在车辆输送线上沿车辆输送方向平行地分别设置有上输送轨道和下输送轨道,在上输送轨道上沿车辆输送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上驱动单元,在下输送轨道上沿车辆输送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下驱动单元,上驱动单元与下驱动单元结构相同,上驱动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上输送轨道内一侧的铰链座,摩擦驱动电机固定板的一端通过铰链轴与铰链座铰接在一起,在摩擦电机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摩擦驱动电机,摩擦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摩擦驱动轮,在铰链座一边的上输送轨道上固定设置有张紧螺杆,在摩擦电机固定板上设置有长条孔,张紧螺杆的端部从长条孔中穿过,在张紧螺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母,穿在张紧螺杆上的弹簧设置在第一螺母与电机固定板之间,弹簧推动摩擦电机固定板绕铰链座向铰链座的另一边旋转,在张紧螺杆的端部设置有调节摩擦电机固定板旋转角度的第二螺母,在上输送轨道内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支撑轮,在摩擦驱动轮与驱动支撑轮之间活动设置有滑杆, 在滑杆下方的上输送轨道中设置有轨道支撑轮,在滑杆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之字形车辆支撑吊臂,滑杆与之字形车辆支撑吊臂组成一体的摩擦滑动支架;在提升装置上设置有提升电机,提升电机通过提升链与升降轨道连接在一起,在升降轨道上设置有与所述的上驱动单元结构相同的送入驱动单元,在送入驱动单元中活动设置有摩擦滑动支架,升降轨道被提升到顶部时与上输送轨道衔接。在C形的上输送轨道中上部设置有上导向轮对,所述的滑杆的上端活动设置在上导向轮对中。上驱动单元中的摩擦驱动电机的转向与下驱动单元的摩擦驱动电机的转向相反, 以完成对摩擦滑动支架的循环输送,在摩擦滑动支架上活动设置有被运输的车辆。本专利技术利用驱动单元使滑杆在摩擦驱动力的作用下在轨道上运行,从而带动摩擦滑动支架及其上的车辆按照指定方向输送,输送系统两端设置升降装置来完成车辆的上、 下线作业。本专利技术具有高位工件操作、低位空滑杆返回的空间密集型输送功能,与传统积放式输送机相比,设备布置面积节省50%,设备高度需要降低2米以上,具有节能性高、环境污染少、节约空间、性能可靠等显著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摩擦滑杆输送机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摩擦滑杆输送机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摩擦滑杆输送机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一种摩擦滑杆输送机,包括车辆输送线2,在车辆输送线2的起始端设置有车辆的提升装置1,在车辆输送线2的终止端设置有车辆的降下装置3,提升装置1与降下装置3 结构相同,提升装置1负责完成对作业运送车辆的举起并传送到作业线上,降下装置3负责完成对作业完成的车辆从作业线上降下后,将车辆传送出作业线,同时将支撑车辆的摩擦滑动支架回送到在车辆输送线2下部设置的下输送轨道11中去。在车辆输送线2上沿车辆输送方向平行地分别设置有上输送轨道9和下输送轨道 11,在上输送轨道9上沿车辆输送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上驱动单元10,在下输送轨道11上沿车辆输送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下驱动单元12,上驱动单元10与下驱动单元12结构相同,摩擦滑动支架7载着被运送车辆8沿上输送轨道9运送车辆,作业工人在车辆运送线上完成对被运送车辆底部的作业,完成作业的摩擦滑动支架7从降下装置3中被回送到下输送轨道 11中,沿作业线被回送到提升装置1中去。作为传送单元的摩擦滑动支架7是被分别间隔设置在上输送轨道9和下输送轨道 11上的驱动单元所驱动完成的。上驱动单元10包括固定设置在上输送轨道9内一侧的铰链座19,摩擦驱动电机固定板21的一端通过铰链轴20与铰链座19铰接在一起,在摩擦电机固定板21上固定设置有摩擦驱动电机22,摩擦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摩擦驱动轮15,在铰链座19 一边的上输送轨道9上固定设置有张紧螺杆23,在摩擦电机固定板21 上设置有长条孔27,张紧螺杆23的端部从长条孔27中穿过,在张紧螺杆2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母24,穿在张紧螺杆23上的弹簧25设置在第一螺母M与电机固定板21之间,推动摩擦电机固定板21绕铰链座19向铰链座19的另一边旋转,在张紧螺杆23的端部设置有调节摩擦电机固定板21旋转角度的第二螺母沈,在上输送轨道9内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支撑轮14,在摩擦驱动轮15与驱动支撑轮14之间活动设置有滑杆16,滑杆16的下部的相对两侧面正是被摩擦驱动轮15与驱动支撑轮14夹紧,在摩擦驱动电机22的驱动下,依靠摩擦力使滑杆16沿车辆输送线向前传送,并进入下一驱动单元,在该驱动单元的作用下继续向前传送。在滑杆16下方的上输送轨道9中设置有轨道支撑轮18,以减小滑杆16在上输送轨道9上运行的摩擦力。在滑杆16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之字形车辆支撑吊臂17,滑杆16与之字形车辆支撑吊臂17组成一体的摩擦滑动支架7 ; 在车辆输送线2中对称设置的两根上输送轨道9中对称设置两摩擦滑动支架7,被运送车辆活动设置在两摩擦滑动支架7上。在提升装置1上设置有提升电机4,提升电机4通过提升链5与升降轨道6连接在一起,在升降轨道6上设置有与所述的上驱动单元10结构相同的送入驱动单元,在送入驱动单元中活动设置有摩擦滑动支架7,升降轨道6被提升到顶部时与上输送轨道9衔接,以顺利实现摩擦滑动支架7平滑进入车辆输送线2。为了使摩擦滑动支架7在C形的上输送轨道9中平稳传送,在C形的上输送轨道 9中的上部设置有上导向轮对13,所述的滑杆16的上端活动设置在上导向轮对13中,使滑杆16在上输送轨道9中传送时更加平稳。上驱动单元10中的摩擦驱动电机的转向与下驱动单元12的摩擦驱动电机的转向相反,以完成对摩擦滑动支架7的循环输送。权利要求1.一种摩擦滑杆输送机,包括车辆输送线(2),在车辆输送线(2)的起始端设置有车辆的提升装置(1),在车辆输送线(2 )的终止端设置有车辆的降下装置(3 ),提升装置(1)与降下装置(3)结构相同,其特征在于,在车辆输送线(2)上沿车辆输送方向平行地分别设置有上输送轨道(9 )和下输送轨道(11),在上输送轨道(9 )上沿车辆输送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上驱动单元(10),在下输送轨道(11)上沿车辆输送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下驱动单元(12),上驱动单元(10)与下驱动单元(12)结构相同,上驱动单元(10)包括固定设置在上输送轨道(9) 内一侧的铰链座(19 ),摩擦驱动电机固定板(21)的一端通过铰链轴(20 )与铰链座(19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虎刘红兵张淑慧贺小玉范建哲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东杰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