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机的内筒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04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研磨机的内筒体的结构改良。包括搅拌轴,设于其上的研磨套,在研磨套上设有若干研磨棒体,搅拌轴的内腔中央设有套管,在套管的近底部设有通孔,套管与搅拌轴的内壁间形成一冷却通道,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研磨套由若干节相互独立的研磨节套组成。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实施;2.可以直接将磨损的部位替换,降低了使用成本;3.冷却系统中冷却剂的流速增大,冷却效果更为明显;4.改善了研磨棒的受力特性,有效防止了卡死、断裂等情况的发生;在局部被磨损后,可以更换安装方向继续使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研磨机的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研磨机的内筒体的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研磨机的内筒体在研磨过程中直接与研磨物质接触,长时间使用后,其上的研磨棒等配件就容易产生磨损。目前广泛使用的内筒体的研磨棒设置在一个成整体的研磨套上,这种方案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由于研磨套上不同部位的研磨棒的受力不平衡,一般来说底部的受力较大,易于磨损,一旦底部的研磨棒磨损后就需要将整个研磨套都更换,这样就增加了设备的使用成本,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研磨棒磨损下来的碎末还会污染研磨料,降低研磨料的品质。同时,由于其冷却通道的设置不甚合理,其间的冷却剂流通不是特别顺畅,因而其降温效果不甚理想。此外,研磨棒一般设计成圆柱状,在研磨硬度较大的材料过程中,由于受力较大,而圆柱状的研磨棒在工作过程中无法改变其自身受力的大小,因而强行工作,很容易产生卡死的现象,严重时甚至导致研磨棒的断裂。而且,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即使当时研磨棒不断裂,时间一长也容易导致疲劳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研磨套设计成一个整体,一旦局部的研磨棒磨损后需要整体更换,设备的使用成本高,且会导致研磨料的质量下降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又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冷却通道设置不甚合理,冷却效果不好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研磨棒的结构不甚合理,工作过程中受力较大,易于产生卡死甚至断裂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研磨机的内筒体,包括搅拌轴,设于其上的研磨套,在研磨套上设有若干研磨棒体,搅拌轴的内腔中央设有套管,在套管的近底部设有通孔,套管与搅拌轴的内壁间形成一冷却通道,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研磨套由若干节相互独立的研磨节套组成。本技术将研磨套设计成若干节,这样当其中的一部分磨损后可以直接将其更换,而其余部分可以照常使用,这样就降低了使用成本,节约了资源。由于底部的研磨节套受力较大,作为优选,所述的搅拌轴的底端设有若干厚研磨节套,其厚度大于其余研磨节套的厚度;在搅拌轴的顶端设有内分离环。物料在顶端时通过内分离环分离出去。作为优选,所述研磨棒系由研磨棒外套,与研磨棒外套相配接的轴芯组成,所述的研磨棒外套为横截面呈椭圆形的柱状体,其上设有与轴芯相配合的配接腔。将研磨棒外套设计成椭圆状,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其自身的受力随着转动而不断变化。特别是在研磨硬度较大的材料时,当其从长轴部分与材料接触转为短轴部分与材料接触时,其受力明显变小,这样就不会造成卡死现象,同时也不会产生断裂。而且当其一端磨损时,可以反转继续使用,这样有效的延长了研磨棒的工作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的套管的顶端的管径小于其底端的管径,套管近底部的通孔的孔径小于顶端出水孔的孔径。由于通水量一定,在截面积小的部位其水的流速就增大,因而提高了冷却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套管的底部与轴端固定盘相配接,在轴端固定盘上设有轴端防护盘,所述的轴端防护盘与下研磨套相配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分离环的一侧设有上研磨套;由于轴心基部的受力较大,为了提高其强度,所述的轴芯基部的直径大于其与研磨棒外套配合端的直径。作为优选,所述的研磨棒外套由耐磨合金钢制成,其基部逐渐增大成横截面为圆形的柱体;所述的研磨棒外套的基部设有柱销孔;所述的轴芯上设有与柱销孔相对应的轴销孔;弹性柱销横贯于柱销孔和轴销孔间,将研磨棒外套和轴芯配接成一体。由于研磨棒外套的基部受力较大,采用本技术的设计方式可以有效加强研磨棒外套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为了提高轴芯与研磨棒的配合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的轴芯与研磨棒外套配合部分的长度小于配接腔的长度,其间形成一粘合腔,在粘合腔内填充有粘合剂;研磨棒外套的配接腔与轴芯的配合为过渡配合。此外,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柱销上设有一轴向设置的开口,所述的开口贯穿于弹性柱销全长。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实施;2、可以直接将磨损的部位替换,降低了使用成本;3、冷却系统中冷却剂的流速增大,冷却效果更为明显;4、改善了研磨棒的受力特性,有效防止了卡死、断裂等情况的发生;在局部被磨损后,可以更换安装方向继续使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放大的研磨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放大的研磨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研磨机的内筒体,包括搅拌轴3,设于其上的研磨套1,在研磨套1上设有若干研磨棒体6,搅拌轴3的内腔中央设有套管10,在套管10的近底部设有通孔11,套管10与搅拌轴3的内壁间形成一冷却通道22;研磨套1是由八节相互独立的研磨节套2组成的。其中搅拌轴3的底端两节为厚研磨节套4,其厚度大于其余研磨节套2的厚度;在搅拌轴3的顶端设有内分离环5,内分离环5的一侧设有上研磨套16。套管10的顶端的管径小于其底端的管径,套管10近底部的通孔11的孔径小于顶端出水孔12的孔径。套管10的底部与轴端固定盘13相配接,在轴端固定盘13上设有轴端防护盘14,所述的轴端防护盘14与下研磨套15相配接。研磨棒6系由研磨棒外套7,与研磨棒外套7相配接的轴芯8组成,所述的研磨棒外套7为横截面呈椭圆形的柱状体,其上设有与轴芯8相配合的配接腔9。轴芯8基部的直径大于其与研磨棒外套7配合端的直径。研磨棒外套7由耐磨合金钢制成,其基部逐渐增大成横截面为圆形的圆柱体;所述的研磨棒外套7的基部设有柱销孔;所述的轴芯8上设有与柱销孔相对应的轴销孔18;弹性柱销19横贯于柱销孔和轴销孔18间,将研磨棒外套7和轴芯8配接成一体。轴芯8与研磨棒外套7配合部分的长度小于配接腔9的长度,其间形成一粘合腔20,在粘合腔20内填充有粘合剂;研磨棒外套7的配接腔9与轴芯8的配合为过渡配合。弹性柱销19上设有一轴向设置的开口21,所述的开口21贯穿于弹性柱销19全长。当研磨棒的一端磨损时,可以反转继续使用。如果研磨套上局部几个研磨节套的研磨棒受到磨损,此时可以将这几节研磨节套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权利要求1.一种研磨机的内筒体,包括搅拌轴,设于其上的研磨套,在研磨套上设有若干研磨棒体,搅拌轴的内腔中央设有套管,在套管的近底部设有通孔,套管与搅拌轴的内壁间形成一冷却通道,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研磨套(1)由若干节相互独立的研磨节套(2)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的内筒体,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搅拌轴(3)的底端设有若干厚研磨节套(4),其厚度大于其余研磨节套(2)的厚度;在搅拌轴(3)的顶端设有内分离环(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的内筒体,其特征是在所述研磨棒(6)系由研磨棒外套(7),与研磨棒外套(7)相配接的轴芯(8)组成,所述的研磨棒外套(7)为横截面呈椭圆形的柱状体,其上设有与轴芯(8)相配合的配接腔(9)。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研磨机的内筒体,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套管(10)的顶端的管径小于其底端的管径,套管(10)近底部的通孔(11)的孔径小于顶端出水孔(12)的孔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磨机的内筒体,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套管(10)的底部与轴端固定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磨机的内筒体,包括搅拌轴,设于其上的研磨套,在研磨套上设有若干研磨棒体,搅拌轴的内腔中央设有套管,在套管的近底部设有通孔,套管与搅拌轴的内壁间形成一冷却通道,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研磨套(1)由若干节相互独立的研磨节套(2)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时金张义龙包正阳陈天华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东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