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颜色编码的激光防伪技术,特别是一种多颜色的防伪油墨材料和塑料材料,以及对该类防伪材料进行编码检测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的发光防伪方式一般都是通过紫外光去激发获得可见光,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大的。而且依赖于人眼对颜色的粗略判断只能够分辨出几种光色来,这样大大局限了防伪材料的多样性。对一个生产厂家多种类产品,多批次的防伪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发光材料在国外很容易购买到,也因此很容易被仿造。如专利CN 142^12A“发光防伪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公开了一种能在可见光激发下发射另一种可见光的防伪油墨的制备方法,其主要的激发光源采用的是可见光,激发光管的隐蔽性不好。SOOnm-IOOOnm的红外光源是人眼看不到的光源。肉眼能够分辨的可见光还是局限了防伪的多样性。存在防伪方式单一,易伪造等缺点。专利CN1415693A,CN1185475A, CN1277351A, CN1183552A 以及 CN1280153A 中只是报道了红外光激发的上转换材料的合成以及用于防伪技术,没有提出几种组合进行防伪应用。而且并没有提及到相应的检测仪器以及编码防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颜色编码的激光防伪材料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防伪材料为能够被波长为SOO-IOOOnm的近红外激光激发,发射出可见光的发光材料,将上述发光材料一种或者多种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勻,并按照20-50%的比列与油墨材料,塑料树脂材料进行混合制得防伪材料,将防伪材料喷涂或者印刷到基板表面上,最后采用检测仪器进行特定编码归类,检测装置采用一个探测器,探测防伪材料中的不同颜色光,采用FPGA芯片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形成一组颜色编码,防伪材料的掺杂制备浓度和检测的颜色编码具有一一对应关系。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发光材料,主要是掺杂稀土铒(Er)、 铥(Tm)、镱( )、钬(Ho)的硫氧化物,氟化物,氧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以及掺杂铕(Eu)、镝 (Dy)的铝酸盐,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种所述的发光材料分为蓝光发射的材料,绿光发射的材料和红光发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