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变速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00943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级变速器装置,其具有驱动轴(20),该驱动轴经由布置在固定的壳体(10,12)中并且包含行星齿轮(30)的第一变速器级驱动第二变速器级,该第二变速器级与从动轴(22)啮合。每个行星齿轮(30)设计为分级的双齿轮,其带有与驱动轴(20)啮合的第一齿轮(32)和指向从动侧方向的第二齿轮(34)。每个行星齿轮(30)的支承轴(16)位置固定地布置在壳体(10,12)内部。此外,行星齿轮(30)的第二齿轮(34)与第二变速器级的空心轮(40)啮合,其中,空心轮(40)抗扭地与从动轴(22)耦连。(*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级变速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两级变速器装置,其具有一个驱动轴,该驱动轴经由布置在固定的壳体中并且包含行星齿轮的第一变速器级驱动第二变速器级,该第二变速器级与从动轴啮合。
技术介绍
充分已知这种变速器装置,其具有一个驱动轴,该驱动轴经由布置在固定的壳体中并且包含行星齿轮的第一变速器级驱动第二变速器级,该第二变速器级与从动轴啮合。 例如德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DE43M876C1示出了这种两级变速器装置的一个例子。其中,该变速器装置由两个相继接通的行星齿轮变速器级构成。整个变速器设计为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其中,行星齿轮变速器级的每个行星齿轮施加一个围绕变速器中轴线进行的旋转运动,其中,行星齿轮变速器级的每个行星齿轮本身又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这种已知变速器中的问题在于由旋转的行星齿轮产生的旋转惯性,这会导致摩擦损耗和稳定性问题并且因此降低变速器的效率。此外,由两个相继接通的行星齿轮变速器级构成的装置的特征在于其结构相对占用较多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装置,通过该变速器装置减小运动旋转的惯性并且同时减小该变速器装置的整体结构空间。该技术问题按本技术通过一种两级变速器装置解决,其具有一个驱动轴,该驱动轴经由布置在固定的壳体中并且包含行星齿轮的第一变速器级驱动第二变速器级,该第二变速器级与从动轴啮合,按本技术的变速器装置的出色特征尤其在于,每个行星齿轮设计为分级的双齿轮,该双齿轮带有与驱动轴啮合的第一齿轮和指向从动侧方向的第二齿轮,每个行星齿轮的支承轴位置固定地布置在壳体内部,并且行星齿轮的第二齿轮与第二变速器级的空心轮啮合,其中,空心轮抗扭地与从动轴耦连。与迄今已知的变速器装置的决定性区别重要在于这样的事实,S卩,尽管行星齿轮绕其自身的旋转轴线旋转,但并不像在充分已知的行星齿轮变速器中的那样绕变速器中轴线旋转。本技术的第一变速器级以其分别设计为“静止的”分级双齿轮的行星齿轮用于减慢支承安装在驱动轴上的小齿轮的旋转运动,该小齿轮例如与电动机耦连。与第二变速器级相关联地,除了减慢旋转运动以外同时实现了从动轴上的力矩增大。按本技术的变速器的所选结构可通过位置固定的行星齿轮减小运动旋转的惯性。按照本技术,第二变速器级设计为空心轮,该空心轮抗扭地与从动轴耦连并且由第一变速器级的位置固定的行星齿轮驱动。该空心轮优选支承在两个部位上,即优选支承在从动轴的自由轴端上以及在变速器壳体内部支承在第二个轴承上,该轴承支承安装在固定地布置于壳体内的变速器保持架上。按本技术的变速器装置的这种非常节省空间的结构除了可以在从动轴端部分接扭矩,还可以将剪力引入从动轴端部,因此按本技术的变速器装置尤其也适合作为用于汽车中的发动机组件的、并且尤其是汽车废气循环系统中的促动器。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扩展设计中规定,可以通过驱动轴同时驱动多个,例如三个设计为分级的双齿轮的行星齿轮。第一变速器级为此具有带三个位置固定的行星齿轮的圆柱齿轮轮齿。通过该多个行星齿轮对称地引入旋转运动。通过位置固定地布置只能绕其自身轴线旋转的行星齿轮,与传统行星齿轮变速器相比减小了旋转的质量。旋转惯性的减小改善了整个变速器的效率并且减少了摩擦损耗。如已经提到的,优选在变速器壳体内部固定地布置一个保持架。该保持架具有用于容纳所使用的行星齿轮的位置固定的支承轴的孔。行星齿轮的位置固定的支承轴为此以其一个端部支承在保持架所设的孔内并且以其另外的端部支承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孔中。变速器壳体适宜地由两个壳体外罩构成,其中,一个壳体外罩是可与变速器耦连的发动机,优选是电动机的发动机凸缘。在本技术的另一种扩展设计中,变速器壳体具有罐状构造并且固定地支承安装在第一壳体外罩(例如所述发动机凸缘)上的第二壳体外罩。第二壳体外罩具有中心钻孔,用于从动轴的轴套之一布置在该中心钻孔内。用于从动轴的另一个轴套与变速器轴线同中心地设置并且由变速器保持架固定。附图说明以下参照两个附图借助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按本技术的变速器装置。在附图中图1以剖面图示出按本技术的两级变速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并且图2以立体图示出按图1的变速器装置,其中壳体被部分剖开。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和2中示出的两级变速器具有一个由两个壳体部分10和12构成的壳体。 罐状的第一壳体部分10支承安装在板状构造的第二壳体部分12上,该第二壳体部分12例如设计为用于与变速器耦连的电动机60的发动机凸缘。在壳体部分12中与变速器中轴线 80同中心地设置有一个孔,驱动轴20穿过该孔伸出。出于更好的直观性而未在图中示出的驱动小齿轮在变速器壳体内部支承安装在该驱动轴20上。此外,变速器具有从动轴22,该从动轴以其在图1中示出的右端部支承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内部并且以其相对置的另一个端部从变速器壳体中伸出。从动轴由两个轴套50、 52固定在变速器中。第一轴套50支承安装在罐状的第一壳体部分10的板形壁IOa的中心孔内。第二轴套52由一个固定地布置在变速器壳体内部的变速器保持架14固定。驱动轴20的旋转运动通过将在下面描述的变速器装置减速传递到从动轴22上并且同时增大力矩。支承安装在驱动轴20上的未示出的驱动小齿轮与第一变速器级的三个齿轮32啮合。该齿轮32相差120°角等距地相对于变速器中轴线80位置固定地布置。这三个齿轮 32具有明显大于驱动轴20的驱动小齿轮的外径并且可旋转但位置固定地支承在支承轴16 上。支承轴16以其在图1右侧示出的端部支承在右边的壳体部分12的孔12a内并且以其左端部支承在变速器保持架14的孔14a内。每个齿轮32均是设计为分级的双齿轮的行星齿轮30的组成部分。每个行星齿轮 30为此具有一个一体地成型在第一齿轮32上的第二齿轮34,该第二齿轮34具有明显小于第一齿轮32的外径。该第二齿轮34同中心地成型在行星齿轮30的第一齿轮32朝向从动轴22的那一侧上。第二齿轮34配有与空心轮40的内轮齿啮合的圆柱齿轮轮齿。为此,空心轮40罐状地构造并且具有环形壁42,内轮齿成型在环形壁的内表面上。空心轮40的环形壁42在其在图1左侧示出的端侧与圆盘状的板44 一体地连接。空心轮40的盘状板44 在中心具有固定地支承安装有从动轴22的孔。通过这样的变速器创造了一种两级变速器装置,其中,作为圆柱齿轮轮齿的第一变速器级带有三个位置固定的行星齿轮。通过连接三个行星齿轮对称地引入驱动轴20的驱动小齿轮的旋转运动。通过使三个行星齿轮与一个空心轮啮合来实现第二变速器级。该变速器装置的出色特征在于减少了旋转的部分,其中,通过位置固定地布置行星齿轮将变速器的旋转惯性减至最小。变速器壳体可用简单的方式方法与电动机60耦连。为此,壳体部分12设计为用于电动机60的发动机凸缘。因此变速器的外壳容纳了电动机60的变速器驱动侧,该电动机通过集成的扭转制动器支承出现的反应力矩。这种设计构造以有利的方式允许将变速器-发动机单元作为自身可特殊检验的单元进行预安装,从而总体上提供一种适于安装的发动机-变速器模块。壳体部分12并且由此优选是电动机60的发动机凸缘可以附加地容纳接触条(Kontaktfahne) 70,该接触条使得已安装的变速器-发动机单元能够与插头或电子部件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沃尔弗拉姆H霍夫舒尔特威尔弗里德西诺夫齐克海因里希迪斯蒙安德烈亚斯凯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皮尔伯格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