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岩渤专利>正文

一种蓄能释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0094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能释热板,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其结构包括PET膜、粘接剂层和粉状材料层,粉状材料层压合在上下两片PET膜之间,每片PET膜和粉状材料层之间通过粘接剂层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蓄能释热板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特点,将其应用到电热地暖工程中,可比不用蓄能释热板在同等用电量的条件下,可节约用电量30%以上,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多种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排放。(*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能释热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蓄能释热板。
技术介绍
在电热地暖工程中,电热膜工作时由于底面释放出的热能,不能有效地释放到空间用于取暖,形成能源的无功损耗,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蓄能释热板。地暖工程中无功损耗的热能被铺在电热膜下面的蓄能释热板吸收储存起来,待电热膜停止(间歇性)工作时,蓄能释热板就会依据温差效应,把储存在材料中的热能释放出来,从而延长热能的释放时间。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能释热板,包括PET膜、粘接剂层和粉状材料层,粉状材料层压合在上下两片PET膜之间,每片PET膜和粉状材料层之间通过粘接剂层连接在一起。上述粉状材料层所用材料是按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形成粉状材料钛白粉6-10份,硬脂酸甲酯47-57份,聚醚型聚氨酯30_40份,钙基膨润土 4-6 份。其制作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1)把PET膜裁剪成所需的长度和宽度待用;2)按钛白粉6-10份,硬脂酸甲酯47-57份,聚醚型聚氨酯30_40份,钙基膨润土 4-6份混合成粉状;;3)在PET膜表面涂覆一层粘接剂,然后把混合好的粉状材料铺到PET膜上,再盖上一层PET膜,经模压机压合成型,形成成品。本技术的一种蓄能释热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蓄能释热板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特点,将其应用到电热地暖工程中,可比不用蓄能释热板在同等用电量的条件下,可节约用电量30%以上,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多种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排放。2)本技术不仅适用于电热膜地暖,还适合于所有通过在地面各种形式供暖方式的任一场所。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PET膜,2、粘接剂层,3、粉状材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的一种蓄能释热板作以下详细地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蓄能释热板,其结构包括PET膜1、粘接剂层2和粉状材料层3,粉状材料层3利用模压机压合在上下两片PET膜1之间,每片PET膜1和粉状材料层3之间通过粘接剂层2连接在一起。上述粉状材料层所用材料是按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形成粉状材料钛白粉8份,硬脂酸甲酯52份,聚醚型聚氨酯35份,钙基膨润土 5份。其制作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1)把PET膜裁剪成所需的长度和宽度待用;2)按钛白粉8份,硬脂酸甲酯52份,聚醚型聚氨酯35份,钙基膨润土 5份混合成粉状;3)在PET膜表面涂覆一层粘接剂,然后把混合好的粉状材料铺到PET膜上,再盖上一层PET膜,经模压机压合成型,形成成品。本技术的一种蓄能释热板其加工制作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权利要求1. 一种蓄能释热板,包括PET膜(1)、粘接剂层( 和粉状材料层(3),其特征在于,粉状材料层C3)压合在上下两片PET膜(1)之间,每片PET膜(1)和粉状材料层C3)之间通过粘接剂层( 连接在一起。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蓄能释热板,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其结构包括PET膜、粘接剂层和粉状材料层,粉状材料层压合在上下两片PET膜之间,每片PET膜和粉状材料层之间通过粘接剂层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蓄能释热板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特点,将其应用到电热地暖工程中,可比不用蓄能释热板在同等用电量的条件下,可节约用电量30%以上,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多种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排放。文档编号C08K13/02GK202242212SQ20112034065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3日专利技术者李建, 谢岩渤, 谢涛 申请人:谢岩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涛李建谢岩渤
申请(专利权)人:谢岩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