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熔丝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6204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动作电压的施加而发生短路时,不会产生开路不良的反熔丝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10)具有:绝缘层(22);形成于绝缘层(22)的上下表面的一对电极层(21)、(23);和以与电极层(23)的同绝缘层(22)形成静电电容的部分接触的方式形成的引出电极(42)。并且,被构成为产生构造变化部(29),该构造变化部(29)具有:在施加了绝缘层(22)的绝缘破坏电压以上的电压时,一对电极层(21)、(23)相互熔融以将绝缘层(22)卷入的形态而短路的短路部(27);和通过绝缘层(22)被卷入而使一对电极层(21)、(23)和绝缘层(22)消失的消失部(28)。并且,引出电极(42)具有两个以上与电极层(23)接触的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熔丝元件
技术介绍
一般的熔丝在规定的电压以上就断开来切断电流。与此相反,提出了一种当被施加了一定值以上的电压时就短路而使电流流过的反熔丝元件。在液晶显示装置、各种照明装置中安装多个发光二极管(LED :Light Emitting Diode)来作为发光源。另外,在近些年的各种电气设备中,多个齐纳二极管、压敏电阻被安装于电子电路基板。反熔丝元件在串联连接有多个这些电子元件的电路中,与各电子元件以并联的方式电连接而被使用。该反熔丝元件在电子元件进行通常动作时,处于绝缘状态。在特定的电子元件因寿命等而断线并导致开路不良时,反熔丝元件短路而成为导通状态。于是,可以避免其他电子元件的动作停止。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与多个LED的各个并联连接、且在正极侧以及负极侧的各端子附近设置有具有规定熔点的低熔点导电物的反熔丝元件。并且,还记载了在LED 中产生开路不良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在与该LED并联连接的反熔丝元件的低熔点导电物使两端子间接合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电路。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8(a)所示,反熔丝元件101具有被涂覆或者印刷有电阻元件102的绝缘体103 ;设置在绝缘体103的两侧,并与电阻元件102的正极侧以及负极侧连接的端子104、105 ;形成在绝缘体103与端子104、105的各连接部分以及周边的、在规定温度熔融的低熔点导电物106、107。在LED正常动作时,如图8(a)所示,低熔点导电物106、107相互分离,反熔丝元件101保持电绝缘状态。另一方面,在LED产生由于断线等导致的开路不良时,电流流向反熔丝元件101。然后,电阻元件102产生焦耳热,该焦耳热经由绝缘体103向低熔点导电物 106、107传递。其结果,如图8(b)所示那样,低熔点导电物106、107熔融并接合,端子104、 105被电连接并成为导通状态,电流绕过LED而流向反熔丝元件101。由此,即使一部分的 LED发生开路不良,串联连接的其他LED也能够正常地点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329275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的反熔丝元件101中,当LED的开路不良时,低熔点导电物106、107 熔融,两者被结合。由此,可实现低电阻并且稳定地通电。但是,在电阻元件102的电阻值低的情况下,在正常动作时电流也流过电阻元件102。因此,流过LED的电流量减少,LED的发光量可能会减少。另一方面,在电阻元件102的电阻值高的情况下,在正常动作时仅微小电流流过反熔丝元件101,确保了 LED的发光量。但是,在LED的开路不良时,需要向电阻元件102供给发热所需的充分的电流。因此,需要电力容量大的电源装置,从而可能导致高成本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等为了克服以往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如日本专利申请的特愿2008-118293那样的反熔丝元件,其具有绝缘层、形成在其上下面的一对的电极层、 以及按照与一对的电极层接触的方式形成的一对引出电极。在该反熔丝元件中,当被施加了绝缘层的绝缘破坏电压以上的电压时,由于产生的焦耳热使一对电极层熔融并相互连接,从而实现稳定的短路状态。在该构成中,产生构造变化部分,该构造变化部分具有电极层以卷入上述绝缘层的形态短路的短路部;和通过绝缘层被卷入,绝缘层和电极层消失的消失部。假设在构造变化部分形成在引出电极和电极层接触的部分的正下方的情况下,在引出电极与电极层之间存在发生开路不良的可能性。即,不能得到作为反熔丝元件所希望的短路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事情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被施加了绝缘层的绝缘破坏电压以上的电压而发生短路时,不会发生上述的开路不良的反熔丝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的特征在于,具有绝缘层;形成于上述绝缘层的上下面的一对电极层;和以与上述电极层的同上述绝缘层形成静电电容的部分接触的方式形成的引出电极,并被构成为产生构造变化部分,该构造变化部分具有在施加了上述绝缘层的绝缘破坏电压以上的电压时,上述一对电极层相互熔融,以将上述绝缘层卷入的形态而短路的短路部;和通过上述绝缘层被卷入而使上述电极层和上述绝缘层消失的消失部,上述引出电极具有至少两个以上与上述电极层接触的部分。通过该构成,即使在与引出电极的电极层接触的多个部分中的一部分的正下方产生构造变化部分的情况下,剩余的部分也不会被卷入构造变化部分而留下。因此,引出电极与电极层之间的通电被维持,不会发生反熔丝元件的开路不良。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中,优选上述接触的部分的间隔大于上述构造变化部分的最大直径。该情况下,接触的两个以上的部分中的一个不会被卷入构造变化部分而更可靠地留下。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中,优选具有覆盖上述绝缘层和上述一对电极层的保护层。该情况下,通过保护层的存在,能够防止水分向绝缘层和一对电极层的浸入。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中,优选上述引出电极具有贯通上述保护层并与上述电极层连接的连接部、和形成于上述保护层上的平面部。该情况下,由于引出电极具有平面部,使得与外部电极的连接变得容易。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中,优选具有基板、和与上述引出电极电连接的外部电极,上述绝缘层、上述一对电极层和上述外部电极形成于上述基板的一个主面侧。该情况下,制造容易,与外部的电连接也变得容易。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中,优选上述绝缘层的材质为(Ba,Sr)Ti03,上述电极层的材质为从由Au、Ag、Pt、Pd、Rh、Ir、Ru、Os构成的群选出的至少一种元素所构成的金属或者其合金。该情况下,可以被设计成在优选电压的范围内绝缘一定被破坏,另一方面,对安装时的静电等瞬间施加的电压具有耐压性。另外,即使在短路后也能够维持低电阻。在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中特征在于,引出电极具有至少两个以上的与电极层接触的部分。因此,即使在与引出电极的电极层接触的多个部分中的一部分的正下方产生构造变化部分的情况下,剩余的部分也不会被卷入构造变化部分而留下。因此,引出电极与电极层之间的通电被维持,不会产生反熔丝元件的开路不良。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B-B剖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从绝缘状态向短路状态变化时的机理的示意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的短路前的俯视面照片。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的短路后的俯视面照片。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实验例)。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实验例)。图8是表示以往的反熔丝元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反熔丝元件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反熔丝元件10的上表面被有机绝缘层33覆盖。并且,外部电极43、44从反熔丝元件10的表面露出。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B-B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均为相同的构造。反熔丝元件10在基板11上例如通过薄膜形成工序而形成。作为基板11的材质,例如举出了 Si 单晶基板。另外,还优选在基板11的表面形成有氧化物层12。氧化物层12例如通过对基板11进行热处理而形成。在氧化物层12上依次层叠有紧贴层13、下部电极层21、绝缘层22、上部电极层 23。紧贴层13是为了确保基板11与下部电极层21的紧贴性而形成的。紧贴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晋辅中矶俊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