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359573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提高部件的搭载性和组装性的燃料系统及车辆。燃料系统包括燃料储藏源、将燃料储藏源与填充口连接的填充管路、将燃料储藏源与燃料供给对象连接的供给管路、设于供给管路的减压阀、检测减压阀的进口压或出口压的第1压力传感器、将减压阀及第1压力传感器一体化的组件。组件作为在供给管路上设置的管接头发挥作用,并具有供给管路上的管路分支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燃料储藏源、将燃料储藏源连接到填充口的填充管路、将燃料储藏源连接到燃料供给对象的供给管路、和设于供给管路的减压阀的燃料系统。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有这样的燃料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车辆,公知有搭载了具有2个氢容器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车辆(参照专利文献1。)。各氢容器借助从2系统统合为1系统的供给管路而连接到燃料电池。具体而言,在2个氢容器分别连接有高压集合配管,为了汇集该高压集合配管而连接1系统的燃料配管,燃料配管与燃料电池连接。并且,在燃料配管的中途设有氢气减压用的调节器,该调节器配置在2个氢容器之间。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161055(段落0017,图1)
技术实现思路
在从氢容器到燃料电池的供给管路(高压集合配管及燃料配管)上除了设有上述调节器之外,有时还设有用于检测调节器的进口压(初级压)或出口压(次级压)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查来自供给管路的配管组装部泄漏的端口等各种部件。但是,若分别设置多个部件,则有时难以有效地确保车辆的有限搭载空间。而且,由于需要对每个部件组装配管, 组装作业繁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部件的搭载性及组装性的燃料系统及车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系统,包括上述的燃料储藏源、填充管路、供给管路及减压阀、检测减压阀的进口压或出口压的第1压力传感器、将减压阀及第1压力传感器一体化而成的组件。组件作为在供给管路上设置的管接头发挥作用,并具有供给管路上的管路的分支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组件将减压阀及第1压力传感器一体化,因此与分别设置减压阀、第1压力传感器及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部件的共用化,而且能够减少供给管路上的配管的组装作业工时。此外,由于能够对一体化的组件进行处理,因此例如在将燃料系统搭载于车辆时,能够提高其搭载性。而且,利用减压阀及第1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可以监视减压阀的进口压或出口压。优选可以是,组件在从供给管路分支的分支端具有第1泄漏检查端口。根据该结构,可以有效利用组件设置泄漏检查端口。而且,在从泄漏检查端口导入流体时,能够确认来自组件的供给管路的组装部等的泄漏。优选可以是,组件中将减压阀及第1压力传感器在相当于燃料供给对象侧的分支点的下游侧一体化。如此,则能够做成适于对分支点的下游侧的压力减压的结构。优选可以是,组件中还将设于减压阀的下游侧而喷射燃料的喷射器、检测喷射器的进口压或出口压的第2压力传感器、与供给流路上的减压阀与喷射器之间连通的溢流阀(安全阀)及检测燃料储藏源内的压力的第3压力传感器的至少一个一体化。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利用组件设置各部件,能够提高组装性及搭载性。优选可以是,组件也作为在填充管路上设置的管接头而发挥作用。通过该结构,不需设置与填充管路对应的单个管接头即可。即,由于组件作为供给管路及填充管路双方的管接头发挥作用,因此可以进一步促进部件的共用化。更优选可以是,组件具有填充管路上的管路分支点,且在自填充管路分支的分支端具有第2泄漏检查端口。通过该结构,还可以确认来自组件上的填充管路的组装部等的泄漏。优选可以是,组件中构成供给管路的配管所连接的部分与构成填充管路的配管所连接的部分以彼此相邻的方式设置。如此,则在组件中将用于供给管路及填充管路的连接部分区分。由此,能够在组件上适当确保供给管路及填充管路各自的配管用空间,并且集约化连接。更优选可以是,构成供给管路的配管所连接的部分位于比构成填充管路的配管所连接的部分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如此,则在安装供给管路侧配管之后、将填充管路侧的配管组装到供给管路侧配管的下侧时,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性。优选可以是,燃料储藏源有多个,供给管路中来自燃料供给对象的管路在组件分支而并联连接于各燃料储藏源。如此,则可以作为将来自多个燃料储藏源的配管集合的岐管而使用组件。更优选可以是,填充管路中,来自填充口的管路在组件分支而并联连接于各燃料储藏源。如此,与上述同样,可以作为将来自填充口的配管分支的岐管而使用组件。优选可以是,燃料储藏源是具有主干部和与主干部的端部连续的肩部的高压容器,组件以在彼此相邻的高压容器之间、且与高压容器的至少一个肩部相对的方式配置。如此,则例如在搭载了高压容器的车辆冲撞时,能够抑制高压容器的损伤。优选可以是,燃料供给对象是燃料电池。本专利技术的车辆搭载有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系统。由此,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供给管路的配管的组装性和供给管路上的部件(减压阀、第1压力传感器、组件等)的车辆搭载性的车辆。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燃料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的燃料系统的组件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燃料系统的组件的主视图,是从图2的箭头III方向观察的图。图4是表示搭载了图1的燃料系统的车辆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燃料系统的结构图。图6是表示图5的燃料系统的组件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图5的燃料系统的组件的主视图,是从图6的箭头VII方向观察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燃料系统及车辆。在此,作为燃料系5统,以燃料电池系统为例进行说明。燃料电池系统能够搭载于燃料电池汽车(FCHV)、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但是,燃料电池系统也可应用于车辆以外的各种移动体(例如, 船舶、飞行器、机器人等)、定置式电源。<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燃料电池系统1包括燃料电池2、燃料气体系统3及氧化气体系统。 燃料气体及氧化气体总称为反应气体。燃料气体例如是氢气,氧化气体例如是空气。燃料电池2例如由固体高分子电解质型电池构成,具有层叠许多单电池的堆叠构造。另外,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在燃料电池2示意地表示单电池的构造。单电池具有由电解质膜10、燃料极11及空气极12构成的MEA(膜电极接合体)13。电解质膜10由例如由氟系树脂形成的离子交换膜构成。燃料极11及空气极12设于电解质膜10的两面。单电池具有从两侧夹入燃料极11及空气极12的一对分隔件14、15。通过供给到分隔件14的燃料气体流路16的燃料气体与供给到分隔件15的氧化气体流路17的氧化气体的电化学反应,燃料电池21产生电力。由燃料电池2发电产生的电力被供给到牵引电动机等负载18。燃料气体系统3包括2个燃料容器21a、21b、在中途分支的填充管路22、在中途集合的供给管路23。燃料容器21a、21b可以是储藏高压氢气的高压容器或储藏能够可逆地吸藏及放出氢的氢吸藏合金的氢吸藏容器。若是高压容器,则储藏例如35MI^或70MPa的氢气。燃料容器的个数只要是2个以上即可,例如也可以是4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容器 21a、21b由主干部及设于其两端部的肩部的高压容器构成。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将从燃料电池2排出的燃料废气再次导入供给配管23,使其在燃料电池2循环。燃料容器21a、21b经由填充管路22并联连接于填充口 24,并经由供给管路23并联连接于作为燃料供给对象的燃料电池2。填充口 M在填充燃料气体时与燃料气体填充装置(例如燃料气体站)的填充喷嘴连接。在填充口 M设有止回阀25,止回阀25阻止逆流的燃料气体从填充口 M放出到外部。燃料容器21a、21b被拧入连接有一体组装有各种阀、传感器等的阀组件^5aJ6b。 燃料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坪川刚久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