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气体引入气囊的管型织物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5218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8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当气囊工作时用于将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注入气囊气垫的织物部件。具体而言,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注入气体的管型织物部件,包括其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口的管型织物层,其中所述织物层由选自双层织物组织、方平组织、共织造织物组织、部分共织造织物组织及其混合组织中的组织形成,并且所述织物层的单位面积重量是10g/mm2或小于10g/mm2。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制备上述管型织物部件的方法,以及包括该管型织物部件的气囊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气体引入气囊的管型织物部件,该管型织物部件安装在气囊模块中,有助于当气囊工作时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在气垫中均匀地扩散,从而可以改善该气囊的性能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制备上述管型织物部件的方法以及包括上述管型织物部件的气囊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气囊是一种用于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装置,其工作机制如下:当行驶中的汽车以大约40km/h以上的速率正面或侧面碰撞时,在冲击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碰撞冲击后通过使火药爆炸而向气囊供给气体,从而使气囊膨胀。最近,随着对汽车的功能性和方便性以及乘员安全性的关注的增加,目前的趋势是在交通事故中能够保护乘员的安全装置的重要性在增大。在所述安全装置中,气囊系统特别与安全带一起使用,用于当汽车正面或侧面碰撞时防止乘员受伤。此外,在气囊系统中,特别是与汽车的侧面碰撞有关的气囊系统通常单独用作用于保护乘员头部的帘式气囊和用于保护乘员侧面的侧面气囊。此处,所述帘式气囊通常具有沿汽车的内上侧安装且当汽车碰撞时象窗帘一样展开的结构;而侧面气囊安装在门中或座位的侧面,防止由于直接碰撞车身(包括门)而造成的乘员侧面受伤。同时,图1是显示常规帘式气囊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帘式气囊包括:气垫10,该气垫10分布在沿着车顶纵梁1内侧的一定区域内;车身紧固部件,例如用于将气垫固定到车顶纵梁1上的气垫固定件11;气体注入部件20(进气管或扩散器),其具有排气口且安装在气垫10中;和气体发生器单元30,其与气体注入部件20的一端相连接。该气体注入部件20具有管子或导管的形状,且沿着其外表面的一侧形成有以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多个排气口(开口)21。该气垫10与排气口21相通,且将一定区域的气体注入部件20的周围密封。气体发生器单元30与气体注入部件20的一端相通,其连接部分通过包裹在气垫10中和利用卡箍31卡紧而被牢固地密封上。另外,气体发生器单元30与用于检测汽车碰撞的传感器电连接。同时,系绳40与气垫的一端相连接,该系绳40由前立柱支撑,当气垫10展开时系绳40引导气垫10沿上下或左右方向广泛展开。根据这些,当传感器检测到汽车侧面碰撞的信号时,由气体发生器单元30产生的工作气体排出到气体注入部件20中,该被排出的气体通过气体注入部件20的排气口21注入到气垫10中,并使气垫10膨胀至一定区域。如上所述,在汽车中使用的气囊气垫被制成一定的形状,并且为使体积最小化以折叠的形式安装在汽车的方向盘中、侧玻璃窗处或侧立柱中,且当汽车碰撞时,通过从气体发生器向气垫供给气体而使气囊气垫膨胀,用于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因此,为了有效地改善气囊气垫的折叠性和封装性、有效地保持上述性能和有效地显示气囊的优异的展开性,需要开发一种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气密效果和折叠性的用于注入气体的部件的研究,即,使得气体发生器的气体被有效地递送给气囊气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管型织物部件,该管型织物部件用于将气体引入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气密效果的气囊,用于有效地改善和保持气囊气垫的折叠性和封装性,并且当气囊工作时通过使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均匀地扩散到气垫中而显示气囊的优异的展开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制备用于将气体引入气囊的管型织物部件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气囊系统,该气囊系统包括上述用于将气体引入气囊的管型织物部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将气体引入气囊的管型织物部件,包括管型织物层,在该管型织物层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口,其中所述织物层由选自双层织物组织、方平组织、共织造织物组织(co-woven fabric weave)、部分共织造织物组织及其混合组织中的组织形成,并且所述织物层的单位面积重量是10g/mm2或小于10g/mm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用于将气体引入气囊的管型织物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织物层织造成选自双层织物组织、方平组织、共织造织物组织、部分共织造织物组织及其混合组织中的组织;和对上述织物层进行裁剪和缝制-结合以形成在其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口的管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气囊系统,该气囊系统包括上述用于将气体引入气囊的管型织物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案的帘式气囊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将气体引入气囊的管型织物部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更详细地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用于将气体引入气囊的管型织物部件、制备该管型织物部件的方法和包括该管型织物部件的气囊系统。然而,这些仅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种改变和改造,并且这些改变和改造也涵盖在所附的专利权利要求中是合理的。此外,如果在本说明书中不特别提及,则“包括”或“包含”是指包括任何部件(或成分)而没有特别限制,并且不能解释为排除其它部件(或成分)加入的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用于将气体引入气囊的管型织物部件”是指由织物制成的装置,当气囊工作时,该装置有效地用于将气体发生器的气体递送到气囊气垫中并使该气垫膨胀。这种装置与气囊模块的气体发生器单元相连接并且安装在气囊气垫中,且具有带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口的管子或导管的形状,以将气体注入到气囊气垫中。特别地,因为用于注入气体的部件需要将来自气体发生器的高压高温气体注入到气囊气垫中,所以该部件必须在机械性能(例如耐热性和拉伸强度)方面优异,并且除了排气口之外的织物层必须具有气密效果,即气密性,以使气囊气垫被有效地均匀膨胀。因此,现有的气囊气垫已采用使用圆形织机织造软管型织物并用橡胶管覆盖内部制得的产品,作为用于将气体发生器的气体递送给气垫的装置。然而,在用附加的橡胶管覆盖的情况下,存在以下缺点:当该产品安装在汽车内时,封装性显著下降,包括该产品的气囊气垫的折叠性不好,且总的汽车重量可能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实验,表明由于用于将气体引入气囊的管型织物部件是通过将织物层织造成具有一定特征的组织,并将该织物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归入一定范围内而制备的,所以该管型织物部件显示出更加改善的折叠性、机械性能和气密性,并且当包括该管型织物部件的气囊被安装在汽车中时不仅可以保证更好的封装性,而且当该气囊工作时可以保证优异的展开性和改善的稳定性。特别地,因为用于将气体引入气囊的管型织物部件可以保证足以经受住气体发生器的高压高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4.24 KR 10-2009-00359911.一种用于将气体引入气囊的管型织物部件,包括:
具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口的管型织物层,
其中上述织物层由选自双层织物组织、方平组织、共织造织物组织、部
分共织造织物组织及其混合组织中的组织形成;和
上述织物层的单位面积重量是10g/mm2或小于10g/m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织物部件,其中,所述织物层由双层织物
组织和共织造织物组织的混合组织形成,或者由双层织物组织和部分共织造
织物组织的混合组织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织物部件,其中,所述织物层由选自尼龙
类纤维、聚酯类纤维和聚烯烃类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合成纤维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型织物部件,其中,所述合成纤维的细度是
210~1050旦尼尔,丝的数量是50~500根,拉伸强度是7.0g/d或大于7.0g/d,
以及热收缩率是3%或小于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织物部件,其中,所述织物层是使用细度
为315~630旦尼尔的合成纤维织造的,使得经纱和纬纱的织造密度分别是38
根纱线/英寸或大于38根纱线/英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织物部件,该管型织物部件由单一织物层
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织物部件,该管型织物部件包括涂布在所
述织物层的表面上的树脂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型织物部件,其中,所述涂布树脂层包括有
机硅树脂、聚氨酯树脂或其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型织物部件,其中,所述树脂层的单位面积
涂布量是20~300g/m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织物部件,其中,所述织物层的厚度是
0.2~1.7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织物部件,其中,所述织物层的管的直
径是15~25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织物部件,其中每单位长度排气口的数
量是1~20ea/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织物部件,其中,根据美国试验与材料
学会(ASTM)D 5034方法测量的所述织物层的拉伸强度是2000N/5cm或大于
2000N/5c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织物部件,其中,根据德国工业标准(DIN)
533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裵仁稷洪性均
申请(专利权)人: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