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油电机轴瓦轴套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46517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8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潜油电机轴瓦轴套组合结构,它是由头和座、轴瓦、轴套、键、轴五部分组成,轴套安装在轴上,通过键防止轴套转动,轴瓦安装在头和座上,这样构成轴瓦和轴套的一对轴承结构,轴套轴瓦带有过油孔或过油槽以利于轴承散热,并形成油膜,轴中心有油孔,径向有过油孔,与轴套和轴瓦之间构成一个循环回路。潜油电机轴瓦轴套结构,也可应用于潜油电机扶正轴承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潜油电机轴瓦轴套组合结构,特别是一种在轴与轴瓦之间加装轴套的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的潜油电机使用的轴瓦与轴直接磨擦,磨损后需要维修,但维修中轴瓦与轴的同心度稍差就很容易造成轴的再磨损甚至报废,解决的方法就是需要更换新轴, 浪费很大,另外还要求轴表面加工精度高,但无法更换耐磨性更佳的材料,因此这种结构在使用中受到了一定限制。(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轴与轴瓦之间加装轴套的新型组合结构,达到既能保护轴又便于维修、更换的双重功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轴瓦和轴套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头和座、轴瓦、轴套、键、轴五部分组成。上述所说的轴套3安装在轴5上,通过键4防止其轴套3转动,轴瓦2安装在头和座1上,这样构成轴瓦2和轴套3的一对轴承结构。上述所说的轴瓦2带有过油槽8或环型槽以利于轴承散热,并形成油膜。上述所说的轴5中心有油孔,径向有过油孔7,与轴套3和轴瓦2之间构成一个循环回路。上述所说的轴套3采用耐磨金属材料,轴瓦2采用耐磨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如铜合金或复合材料。上述所说的潜油电机轴瓦和轴套结构,也可应用于潜油电机扶正轴承中。本技术的优越性在于(1)增加了轴套,便于维修更换;(2)轴瓦不直接与轴磨擦,保护了轴;(3)轴瓦带有过油槽,提高了润滑能力;(4)可使用不同材料的轴瓦和轴套,提高了径向承受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涉一种潜油电机轴瓦轴套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涉一种潜油电机轴瓦轴套组合结构中的潜油电机轴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涉一种潜油电机轴瓦轴套组合结构中的潜油电机轴瓦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头和座,2为轴瓦,3为轴套,4为键,5为轴,6为键槽,7为过油孔,8为过油槽。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潜油电机轴瓦轴套组合结构(见图1),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头和座、轴瓦、轴套、键、轴五部分组成;其中,轴瓦(见图幻上有过油槽8,轴套(见图幻上有过油孔 7、键槽6 ;用键4将轴套3安装在轴5上并使之固定,将轴瓦2安装在头和座1上,形成合理的对磨副轴承,在轴套3、轴瓦2上有过油孔或过油槽,以利于轴承散热和润滑。权利要求1. 一种潜油电机轴瓦轴套组合结构,它的基本结构是由头和座(1)、轴瓦O)、轴套 (3)、键、轴( 五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轴套C3)安装在轴( 上,通过键(4)防止其转动,轴瓦(2)安装在头和座(1)上,这样构成轴瓦(2)和轴套(3)的一对轴承结构,轴(5) 中心有油孔,径向有过油孔(7),与轴套(3)和轴瓦(2)之间构成一个循环回路,轴瓦(2)带有过油槽(8)或环型槽以利于轴承散热,并形成油膜。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潜油电机轴瓦轴套组合结构,它是由头和座、轴瓦、轴套、键、轴五部分组成,轴套安装在轴上,通过键防止轴套转动,轴瓦安装在头和座上,这样构成轴瓦和轴套的一对轴承结构,轴套轴瓦带有过油孔或过油槽以利于轴承散热,并形成油膜,轴中心有油孔,径向有过油孔,与轴套和轴瓦之间构成一个循环回路。潜油电机轴瓦轴套结构,也可应用于潜油电机扶正轴承中。文档编号H02K5/16GK202221937SQ201120335040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专利技术者刘立新, 李艳丽 申请人:天津市百成油田采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新李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百成油田采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