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成型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19388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4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材成型用模具,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导向部分,所述上模部分包括模柄、打杆、上模座、上垫板、上盖板、上凸模、上顶块和上固定板,所述上顶块套设于上盖板中,上凸模穿过上顶块,且其顶部与上垫板接触,所述上凸模与上顶块滑动配合;下模部分包括下盖板、下固定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凸模和下顶块,下顶块套设于下盖板中,下凸模穿过下顶块,其底端与下垫块接触,所述下凸模与下顶块滑动配合;所述导向部分包括导套和导柱,导套穿入上模座中,导柱穿入下模座中。本模具利用上下凸模对零件进行施压,使管材变形成需要的形状;通过上下顶块控制产品的长度,保证产品两端尺寸一致,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求,推料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材成型用模具,属于模具

技术介绍
在冲压产品中,有的产品是利用管材直接成型的,如在车用减震器中起连接作用的吊环,该类零件要求在冲压加工中保证内孔、长度尺寸和两端尺寸的一致性,由于需要控制的尺寸和形状多,且要求两端尺寸的误差小于0. 2mm,另外由于管材的特殊性造成在成型中定位困难,工艺加工过程中操作复杂,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高,而且加工出来的产品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难以保证,模具调试复杂,制造成本高,因此,管材成型在生产和质量控制中都不容易保证,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材成型用模具,解决现有管材模具成型中工艺方法使用操作复杂、产品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难以保证,模具调试复杂、制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材成型用模具,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导向部分,所述上模部分包括模柄、打杆、上模座、上垫板、上盖板、上凸模、上顶块和上固定板,所述上顶块套设于上盖板中,上凸模穿过上顶块,且其顶部与上垫板接触,所述上凸模与上顶块滑动配合;下模部分包括下盖板、下固定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凸模和下顶块,下顶块套设于下盖板中,下凸模穿过下顶块,其底端与下垫块接触,所述下凸模与下顶块滑动配合;所述导向部分包括导套和导柱,导套穿入上模座中,导柱穿入下模座中。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模部分还包括垫板、空心垫板和打板,打杆穿过模柄且两端穿出,穿出后的下端穿过垫板与打板接触。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下模部分还包括橡皮及托板、拉杆和顶杆,所述拉杆穿过橡皮及托板置于下模座中,在拉杆的端部设一紧固螺母,所述顶杆一端置于橡皮及托板的上部,另一端穿过下模板与下顶块接触。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垫板、空心垫板、上垫板和上固定板分别与上模座螺纹连接成为一体,所述下垫板、下固定板分别与下模座螺纹连接成为一体。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下固定板设于下盖板的下方,下垫板位于下固定板的下方,下模座位于下垫板的下方。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垫板设于上模座的下方;空心垫板设于垫板的下方,上垫板设于空心垫板的下方,上固定板设于上垫板的下方,上盖板设于上固定板的下方。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凸模与上固定板过盈配合,下凸模与下固定板过盈配I=I O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管材成型用模具利用上下凸模对在压力机作用下的零件进行施压,使管材变形成需要的形状;通过上下顶块控制产品的长度, 当上下顶块贴紧上下垫板时,模具闭合处于上下对称状态,保证产品两端尺寸一致;因此该模具的运用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求,推料方便;因此,利用该模具的管材成型方法,能够解决管材模具成型的技术难题,该工艺方法使用操作简单、模具制造易保证、产品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易保证,模具调试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安全方便,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底,能够在管材成型模具中得到广泛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上模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导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上盖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下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下顶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模柄 2:打杆 3:上模座 4:垫板 7:上垫板 8:导套 9:上盖板 10:导柱 11:下盖板垫板 14:下模座 15:橡皮及托板 16:拉杆 17:螺母5空心垫板 12:下固定板 18:顶杆板下凸打下 ij 3 -6 91—ι模 20:下顶块 21:上凸模 22:上顶块 23:上固定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质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图1-图1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材成型用模具,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实施例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管材成型用模具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导向部分。所述上模部分包括模柄1、打杆2、上模座3、垫板4、空心垫板5、打板6、上垫板7、 上盖板9、上凸模21、上顶块22和上固定板23,垫板4设于上模座3的下方;空心垫板5设于垫板4的下方,上垫板7设于空心垫板5的下方,上固定板23设于上垫板7的下方,上盖板9设于上固定板23的下方,所述垫板4、空心垫板5、上垫板7和上固定板23分别与上模座3螺纹连接成为一体。所述上顶块22套设于上盖板9中,上凸模21穿过上顶块22,且其顶部与上垫板7接触,所述上凸模21与上固定板23过盈配合,所述上凸模21与上顶块22 滑动配合;所述打杆2穿过模柄1且两端穿出,穿出后的下端穿过垫板4与打板6接触。所述下模部分包括下盖板11、下固定板12、下垫板13、下模座14、橡皮及托板15、 拉杆16、顶杆18、下凸模19和下顶块20,下顶块20套设于下盖板11中,下凸模19穿过下顶块20,其底端与下垫块13接触,所述下凸模19与下顶块20滑动配合,下凸模19与下固定板12过盈配合。所述下垫板13、下固定板12分别与下模座14螺纹连接成为一体。下固定板12设于下盖板11的下方,下垫板13位于下固定板12的下方,下模座14位于下垫板13的下方;所述拉杆16穿过橡皮及托板15置于下模座14中,在拉杆16的端部设一紧固螺母17,所述顶杆18 —端置于橡皮及托板15的上部,另一端穿过下模板14与下顶块20 接触。所述导向部分包括导套8和导柱10,导套8穿入上模座3中,导柱10穿入下模座 14中。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部分零部件的结构和其作用如下1、模柄作用是将本模具与压力机上工作台面连接为一体的零件,其中一端与上模座上的孔过盈配合,另一端与压力机上的安装孔配合,用压力机上的顶紧螺钉顶紧,保证模具的上半部分与压力机的上工作台面连接为一体。2、打杆安放在模柄的孔中,上端穿出模柄,下端穿过模柄和垫板的中心孔与打板接触,工作完成后借助压力机上打杆横梁对其的撞击推动打板及上顶块后,将零件从上凸模退下。3、上模座如图2、图3所示,其作用是将模具上半部分零件均连为一体,其上平面与压力机的上滑块台面贴合,具体在本实施中,使用螺钉将垫板、空心垫板、上垫板、上固定板连接为一体,使模具上部分承受的力量通过上模座传递到压力机上。4、垫板是给模柄起支撑作用,位于上模座的下方。5、空心垫板位于垫板的下方,作用是保证模具有一定的卸料空间,中间孔是放置打板,保证打板具有一定的移动空间。6、打板安放在空心垫板的中心的孔中,作用是将打杆从压力机横梁上获得的力传递到三个小打杆上,在通过小打杆传递到上顶块上,使上顶块在完成成型后将工件从上凸模中卸下。7、上垫板位于空心垫板的下方,其作用是承受上凸模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家文胡宏
申请(专利权)人: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