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负角度拉延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17410 阅读:3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4 0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负角度拉延的模具结构,楔块(3)一端设有一个与导向固定板(4)滑动连接的导向滑板(5),楔块(3)的另一端上设有一个工作楔块(6),工作楔块(6)的成型曲面(13)与拉延凹模局部负角度区域的成型曲面相同,楔块(3)的侧面设有一个斜向导向滑板(2),一个固定楔形座(1)与斜向导向滑板(2)对应滑动导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楔块(3)的行程达到改变局部型面的拉延方向,实现金属薄板局部负角度拉延。应用于金属薄板的拉延,能有效解决负角度特别是局部区域负角度无法拉延的现象,减少模具数量,同时能够有效地控制冲压回弹、起皱等现象,提高产品成型质量,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车身覆盖件的拉延成型模具结构,具体为一种可用于金属薄板负角度拉延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车身覆盖件模具领域,梁类零件一般是屈服极限高的高强度钢板,其各个断面形状相似,基本上为类U形断面,在拉延成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不完全,由此造成修边后两侧壁严重的回弹、扭曲,而且不易解决。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板料弯曲中得的回弹进行比较可靠的预测,通过预测其回弹值的大小;在回弹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逆向工程的模面补偿和工艺调整。然而,由于梁类零件一般强度高,回弹量大,在进行模面补偿后的型面会出现与冲压方向成负角度的。传统方法中,通常采用两道工序拉延、整形,来解决类似的问题。然而这样增加了一道工序,增加了模具数量,也增加了模具零件总数,延长了模具制造周期。而且由于增加了工序,增加了模具装夹、调整时间,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大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和工艺简单、使用成本低的能进行负角度拉延的用于负角度拉延的模具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负角度拉延的模具结构,楔块一端设有一个与导向固定板滑动连接的导向滑板,所述的楔块的另一端上设有一个工作楔块,所述的工作楔块的成型曲面与拉延凹模局部负角度区域的成型曲面相同,所述的楔块的侧面设有一个斜向导向滑板,一个固定楔形座与所述的斜向导向滑板对应滑动导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负角度拉延的模具结构,其动作过程如下在拉延模具闭合时,上模推动导向固定板,使得楔块沿斜向导向滑板和导向滑板运动,从而推动工作楔块向左移动,实现拉延薄板的负角区域。在拉延模具开启时,楔块经由导向固定板的带动向上移动,从而使工作楔块复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拉延模具的斜楔结构,将传统的拉延模无法解决的负角度拉延设计成含有楔块机构的拉延模,局部型面的拉延方向可以通过改变斜楔驱动块角度进行调整。以研究某车型前纵梁零件的拉延成形工艺为例,这类零件的特点是整体结构相对简单,各个断面形状相似,基本上为类U形断面。零件生产时,常常遇到的问题是修边后两侧壁的回弹、扭曲,而且不易解决。通常利用CAE软件进行仿真进行回弹模拟,预测其回弹值的大小;在回弹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逆向工程的模面补偿和工艺调整。然而,由于梁类零件一般强度高,回弹量大,在进行模面补偿后的型面会出现与冲压方向成负角度的。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通常会采用两道工序先拉延后整形,通过CAE软件进行预分析,零件型面的负角度部位起皱比较严重,且回弹控制困难。采用负角度拉延时,在型面的负角度部位进行负角度拉延,通过CAE软件进行预分析,零件型面的负角度部位起皱明显减少,回弹得到控制,成形性有明显改善。本专利技术中由于采用了斜楔形结构,该结构使得型面负角度部分能够更好地利用成型过程的金属薄板材料流动规律,使得板料的有效区域发生充分的塑性变形,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克服成型缺陷、控制冲压回弹现象,提高冲压件的成型精度。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楔块的行程达到改变局部型面的拉延方向,实现金属薄板局部负角度拉延。应用于金属薄板的拉延,能有效解决负角度特别是局部区域负角度无法拉延的现象,减少模具数量,同时能够有效地控制冲压回弹、起皱等现象,提高产品成型质量,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展开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模具闭合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模具闭合状态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模具闭合状态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和图2,楔块3 —端设有一个与导向固定板4滑动连接的导向滑板5,楔块3的另一端上设有一个工作楔块6,工作楔块6的成型曲面13与拉延凹模局部负角度区域的成型曲面相同,楔块3的侧面设有一个斜向导向滑板2,一个固定楔形座1与斜向导向滑板2对应滑动导向。参见图1和图2,其动作过程如下在拉延模具闭合时,上模推动导向固定板,使得楔块3沿斜向导向滑板2和导向滑板5运动,从而推动工作楔块6向左移动,实现拉延薄板的负角区域。在拉延模具开启时,楔块3经由导向固定板4的带动向上移动,从而使工作楔块6复位。应用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模具主要由上模、下模7、压边圈8和凸模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结构10组成,安装了一个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模具结构10在前纵梁零件中部,对该区域进行负角度拉延。应用实施例2: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模具主要由上模、下模7、压边圈8和凸模9、用于负角度拉延的模具结构10组成。在前纵梁零件中部安装了二个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模具结构10和第二模具结构11,对该两个区域进行负角度拉延。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负角度拉延的模具结构,其特征是楔块(3) —端设有一个与导向固定板 (4)滑动连接的导向滑板(5),所述的楔块C3)的另一端上设有一个工作楔块(6),所述的工作楔块(6)的成型曲面(13)与拉延凹模局部负角度区域的成型曲面相同,所述的楔块(3) 的侧面设有一个斜向导向滑板O),一个固定楔形座(1)与所述的斜向导向滑板( 对应滑动导向。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负角度拉延的模具结构,楔块(3)一端设有一个与导向固定板(4)滑动连接的导向滑板(5),楔块(3)的另一端上设有一个工作楔块(6),工作楔块(6)的成型曲面(13)与拉延凹模局部负角度区域的成型曲面相同,楔块(3)的侧面设有一个斜向导向滑板(2),一个固定楔形座(1)与斜向导向滑板(2)对应滑动导向。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楔块(3)的行程达到改变局部型面的拉延方向,实现金属薄板局部负角度拉延。应用于金属薄板的拉延,能有效解决负角度特别是局部区域负角度无法拉延的现象,减少模具数量,同时能够有效地控制冲压回弹、起皱等现象,提高产品成型质量,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文档编号B21D37/10GK102430649SQ20111033782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杨旭静, 罗志敏, 郭水军, 龚志辉 申请人:湖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静郭水军龚志辉罗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