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产生模拟上行先导的高压电极,属于雷电防护研究
技术介绍
在科研人员研究雷击地面物体的过程中,常需要进行模拟实验,实验中高压电极会被施加极高的电压来模拟雷电,场强极大。但传统实验采用的高压电极却因为电极几何形状的原因,在低压侧物体上感应的表面场强非常弱,达不到产生模拟上行先导的目的。因此需要一种电极能够模拟雷电情况下在低压侧物体表面的强电场,从而产生模拟上行先导。传统的绕击模拟实验领域,一般采用棒电极作为高压电极。这种棒电极的几何形状使这种电极具有以下几个缺点。1、棒电极棒身是裸露的,在施加负极性高压时,放电路径很可能从棒身起始,使放电路径的起始位置不确定,难以观测;2、由于棒电极自身的几何形状,纵使在电极施加极高的电压,但空间的强电场区域仍基本集中在高压棒电极的头部周围,低压侧物体的表面场强却非常小,使上行先导的起始条件难以满足;3、传统棒电极直径一般均在Im以下,难以模拟自然雷半径达^!的电晕鞘。以前研究者常用的一种绕击模拟实验的高压电极为棒电极。电压通过冲击发生器产生后,经高压引线,施加到棒电极上。综上所述,现有的高压电极形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嵘,李志钊,廖永力,高超,余占清,庄池杰,何金良,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