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066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萃取室、连接于萃取室上部的沉降分离室,所述萃取室带有保温夹套,底部设有排渣口和萃取溶剂进口,上部设有投料口和提取溶剂进口,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沉降分离室底部与萃取室连通,上部设有萃取液出口和提取溶剂回收出口,下部设有残余萃取溶剂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以往提取生产中难以解决的过滤堵塞问题,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同时简化了操作,产品纯度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提取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对植物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及分离纯化的装置。
技术介绍
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例如提取中药中的天然活性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汽法和升华法等,后两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溶剂提取法,即选择适当的溶剂将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提取出来。在具体操作时,首先将待提取的植物(根、茎、叶、果实或其它部位)加入提取容器内,加入溶剂进行浸提,再用分离过滤装置将药渣与提取液分离,对分离后的提取液作进一步纯化。但是,药渣与提取液分离时会由于滤网堵塞造成分离困难,尤其对于以植物的果实以及根为原料,用水或含水低度醇提取时,因淀粉和粘液质等成分含量高,堵塞情况更为严重,几乎无法过滤,有时被迫采取吸取上清液的方法,残存溶剂量大,造成夹带,导致成分损失,同时操作烦琐。因此,如果能设计一种装置,不需要对提取的植物有效成分用过滤方式进行分离,将可以提高有效成分的分离比例,提高得率,简化操作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装置,可以将提取的植物有效成分快速分离,解决现有技术中滤网堵塞造成分离困难的问题,实现植物有效成分的快速提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装置,包括有萃取室、连接于萃取室上部的沉降分离室,所述萃取室带有保温夹套,底部设有排渣口和萃取溶剂进口,上部设有投料口和提取溶剂进口,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沉降分离室底部与萃取室连通,上部设有萃取液出口和提取溶剂回收出口,下部设有残余萃取溶剂出口。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机构由纵向布置于萃取室中轴处的转轴以及固定于转轴上并分布于萃取室内的筛孔盘或浆叶构成,所述搅拌机构由变频调速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机构的转轴固定连接。提取时,通过变频调速电机带动筛孔盘或浆叶转动,可以对浸于提取溶剂内的植物原料进行搅拌,以加快提取速度;同时,在萃取时,搅拌也可以使萃取溶剂和提取溶剂充分混合接触。所述排渣口根据用于提取的植物种类或部位不同可采用管道式排渣口或者是气缸驱动的排渣门式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沉降分离室为倒椎形中空容器,位于萃取室的顶部,所述变频调速电机固定于沉降分离室的顶部,所述搅拌机构的转轴穿过沉降分离室与变频调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当设备较大时,为了减少转轴的长度,降低制作成本和难度,也可以改变沉降分离室的位置,此时,所述沉降分离室为倒椎形中空容器,位于萃取室侧上部,与萃取室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变频调速电机固定于萃取室顶部。根据提取植物种类或部位的不同,可以视情况在所述沉降分离室与萃取室之间设置带有固定筛孔的隔板。上述技术方案中,与所述提取溶剂进口连通的管道上连接有热交换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提取溶剂回收出口与冷凝器和冷却器连接。本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萃取同步分离设备。运行时,首先将粉碎好的原料经投料口投入萃取室内,提取溶剂(可以是水、酸、碱或含水低度醇)用泵经换热器预热后自提取溶剂进口进入萃取室,搅拌使渗透和有效成分溶解扩散平衡。继续搅拌,同时,从萃取溶剂进口用计量泵以一定流速连续注入萃取溶剂(萃取溶剂一般选取与提取液不相溶的弱极性或非极性溶剂),在萃取室内连续混合萃取并经沉降室分层后自萃取液出口流出,流出的萃取溶剂根据情况可组合常规的连续逆流萃取塔萃取分离有效成分,再生萃取溶剂循环进入萃取室萃取形成循环,或经常规的浓缩器回收溶剂循环进入萃取室,或直接收集入储罐。待无成分流出,停止运行,自残余萃取溶剂出口排放出萃取液可套用;对提取溶剂,可经冷凝器、冷却器系统回收(醇提时),或者直接排放(水、酸、碱)。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技术不需要进行提取液与药渣之间的固液分离,解决了提取生产中难以解决的过滤堵塞问题,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2.本技术提取、萃取一罐完成,简化了操作,产品纯度高;3.本装置萃取液通过计量泵控制流速,整个装置操作简单易控,劳动强度低,用工省。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投料口;、视孔;、提取溶剂进口;、排渣口;、萃取溶剂进口;、夹套;、搅拌机构;、残余萃取溶剂出口;、萃取液出口;、提取溶剂回收出口;、萃取室;、沉降分离室;、冷凝器;、冷却器;、热交换器;、变频调速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装置,包括有萃取室11、连接于萃取室11上部的沉降分离室12,所述萃取室11带有保温夹套6,底部设有排渣口4和萃取溶剂进口5,上部设有投料口1、提取溶剂进口3和视孔2,视孔也可替换为视孔灯口,内部设有搅拌机构7,所述排渣口4采用气缸驱动的排渣门式结构;所述沉降分离室12底部与萃取室11连通,上部设有萃取液出口9和提取溶剂回收出口10,下部设有残余萃取溶剂出口8。其中,所述沉降分离室12为倒椎形中空容器,位于萃取室11的顶部,所述搅拌机构7由纵向布置于萃取室中轴处的转轴以及固定于转轴上并分布于萃取室11内的筛孔盘或浆叶构成,转轴向上穿越沉降分离室,与固定于沉降分离室顶部的变频调速电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由变频调速电机16驱动。所述沉降分离室12与萃取室11之间设有带有固定筛孔的隔板。与所述提取溶剂进口3连通的管道上连接有热交换器15;提取溶剂回收出口10与冷凝器13和冷却器14连接。本实施例的保温夹套6上部装有用于连接蒸汽和排放保温热水或冷却水的接口,下部装有用于排放蒸汽冷凝水和进入保温热水或冷却水的接口,萃取室11与沉降分离室12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冷凝器13采用常规的列管式换热器或螺旋板换热器,所述冷却器14和热交换器15采用常规的盘管式换热器。应用例将虎杖粉由投料口投入萃取室中,加入经预热到40℃的4倍量的水及适量水解酶,并在夹套中通入40℃水保温,搅拌水解24小时后,自底部萃取溶剂入口以一定流速连续注入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同时保持搅拌,混合溶剂经沉降室与水相分层并自上部萃取溶剂出口流出,进入另外配置的逆流萃取塔与1%NaOH水溶液连续萃取分离,将白藜芦醇等酸性成分转移到水相酸化结晶,再生后的混合溶剂再流入萃取室形成萃取循环,至上部无白藜芦醉流出为止。自沉降室下部的残余萃取溶剂出口放出萃取溶剂,可以下批套用,水与药渣则经排渣口排放。实施例二参见附图2所示,一种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装置,其主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中,所述沉降分离室12为倒椎形中空容器,位于萃取室11的侧上部,与萃取室1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变频调速电机16固定于萃取室顶部,所述排渣口4为管道式排渣口。权利要求1.一种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萃取室、连接于萃取室上部的沉降分离室,所述萃取室带有保温夹套,底部设有排渣口和萃取溶剂进口,上部设有投料口和提取溶剂进口,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沉降分离室底部与萃取室连通,上部设有萃取液出口和提取溶剂回收出口,下部设有残余萃取溶剂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由纵向布置于萃取室中轴处的转轴以及固定于转轴上并分布于萃取室内的筛孔盘或浆叶构成,所述搅拌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萃取室[11]、连接于萃取室[11]上部的沉降分离室[12],所述萃取室[11]带有保温夹套[6],底部设有排渣口[4]和萃取溶剂进口[5],上部设有投料口[1]和提取溶剂进口[3],内部设有搅拌机构[7];所述沉降分离室[12]底部与萃取室[11]连通,上部设有萃取液出口[9]和提取溶剂回收出口[10],下部设有残余萃取溶剂出口[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兴科现代中药工艺装备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