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04859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9 0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效冷凝器,包括冷却液管道、冷却腔体、冷却液出口、冷却液入口、气态冷媒入口、液态冷媒出口,所述的冷却液管道设置冷却腔体内,该冷凝器还包括挡板和隔板,所述的挡板横向设置在冷却腔体内,将腔体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所述的第一腔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该隔板间隔连接在上腔体的内壁的上下,交错排列,所述的冷却液管道贯通两个腔体,并与第一腔体内的隔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换热温度差最小可达1.5℃,提高机组能效比达7%,机组用电可节约7%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器,尤其是涉及高效冷凝器
技术介绍
作为水冷系列机组两大换热器之一的冷凝器,其功效为将高温气态冷媒转化为高温液态冷媒,在转化过程中需要释放热量,并通过水将其热量吸收。在此过程中水温与冷媒温度的温度差越小即换热温度越小,则机组的效率越高。如图1所示,传统的冷凝器壳体为腔体结构,包括冷却腔体11,气态冷媒从腔体上部的气态冷媒入口 13进入冷凝器,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 16进入冷却液管道12,两者发生热传递,气态冷媒放热转化为液态后从冷凝器下部的液态冷媒出口 14流出,而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从冷却液出口 15流出,从而完成整个冷凝过程。这种结构的冷凝器在所有因素都优化后,其换热温度差也只能到达4°C,机组效率无法再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换热温度差最小可达1. 5°C,提高机组能效比达7%,机组用电可节约7%的高效冷凝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高效冷凝器,包括冷却液管道、冷却腔体、冷却液出口、冷却液入口、气态冷媒入口、液态冷媒出口,所述的冷却液管道设置冷却腔体内,其特征在于,该冷凝器还包括挡板和隔板,所述的挡板横向设置在冷却腔体内,将腔体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所述的第一腔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该隔板间隔连接在上腔体的内壁的上下,交错排列,所述的冷却液管道贯通两个腔体,并与第一腔体内的隔板连接。所述的气态冷媒入口设置在冷却腔体外侧,靠冷却液出口端。所述的液态冷媒出口设置在下腔体外侧的中间部位。所述的挡板一端设置在冷却腔体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的隔板为4 8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两腔体设计,其换热温度差最小可达1. 5°C,提高机组能效比达7 %,机组用电可节约7 %。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冷凝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1为冷却腔体、12为冷却液管道、13为气态冷媒入口、14为液态冷媒出口、 15为冷却液出口、16为冷却液入口。图2中1为冷却液管道、2为上腔体、3为下腔体、4为冷却液出口、5为冷却液入口、 5为气态冷媒入口、6为液态冷媒出口、7为挡板、8为隔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2所示,高效冷凝器,包括冷却液管道1、上腔体2、下腔体3、冷却液出口 4、冷却液入口 5、气态冷媒入口 6、液态冷媒出口 7、挡板8、隔板9。挡板8设置在冷却腔体内部, 并将冷却腔体分隔成上腔体2和下腔体3,挡板8 一端固定设置在冷却腔体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上腔体2内设置有5个隔板9,该隔板9分别设置在上腔体2的上、下内壁,交错排列。冷却液管道1贯通两个腔体,并与上腔体2内的隔板9连接,这样可以增加冷却液管道 1与气态冷媒的接触时间,让气态冷媒与冷却液充分传热。本装置所使用的冷却液为水。气态冷媒入口 6设置在冷却腔体外侧,靠冷却液出口端,液态冷媒出口 7设置在下腔体外侧的中间部位。冷却液入口 5与冷却液出口 4设置在冷却腔体的同侧,冷却液出口 4设置在上腔体上,冷却液入口设置在下腔体上。冷却水从冷却液入口 5进入冷却液管道1,当气态冷媒从气态冷媒入口 6进入下腔体3后,沿着隔板9和挡板8形成的蛇形通道进入上腔体,由于经过的路线为曲线,从而增加了气态冷媒与冷却液的接触时间,这样能提高传热率,减小换热温差。在上腔体2中经过第一次冷却的气态冷媒进入下腔体3进行第二次冷却,转变成液态冷媒后从液态冷媒出口 7流出。权利要求1.高效冷凝器,包括冷却液管道、冷却腔体、冷却液出口、冷却液入口、气态冷媒入口、 液态冷媒出口,所述的冷却液管道设置冷却腔体内,其特征在于,该冷凝器还包括挡板和隔板,所述的挡板横向设置在冷却腔体内,将腔体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所述的第一腔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该隔板间隔连接在上腔体的内壁的上下,交错排列,所述的冷却液管道贯通两个腔体,并与第一腔体内的隔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态冷媒入口设置在冷却腔体外侧,靠冷却液出口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态冷媒出口设置在下腔体外侧的中间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一端设置在冷却腔体上,另一端为自由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为4 8个。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效冷凝器,包括冷却液管道、冷却腔体、冷却液出口、冷却液入口、气态冷媒入口、液态冷媒出口,所述的冷却液管道设置冷却腔体内,该冷凝器还包括挡板和隔板,所述的挡板横向设置在冷却腔体内,将腔体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体,所述的第一腔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该隔板间隔连接在上腔体的内壁的上下,交错排列,所述的冷却液管道贯通两个腔体,并与第一腔体内的隔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换热温度差最小可达1.5℃,提高机组能效比达7%,机组用电可节约7%等优点。文档编号F25B39/04GK102419034SQ201010294419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杨忠源 申请人:上海富田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忠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富田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