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德元专利>正文

用于风冷热泵的高效翅片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182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风冷热泵的高效翅片换热器,有安装了换热管(5)的翅片换热器本体(4)和一端同液体分布器(1)相连的分液毛细管(2),其特征是,所述翅片换热器本体(4)的一端设有一根液体总管(3),下端为出液口的该液体总管(3)的内腔同所述换热管(5)的一端相连通,对应于各换热管(5)的分液毛细管(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液体总管(3)插入所述换热管(5)中且其与所述换热管(5)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冷热泵的翅片换热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风冷热泵机组中,分液毛细管是直接接在翅片换热器的换热管上,机组在制冷运行时,翅片换热器内冷凝的制冷工质液体通过分液毛细管和液体分布器流出。由于分液毛细管一般较长(通常为1000mm左右)且管径小(一般为φ6mm),制冷工质液体流经时阻力较大(一般可达0.5kg/cm2),再加上液体分布器的阻力,大大减少了机组的制冷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风冷热泵的高效翅片换热器,可大大减少制冷工质液体在其中流动的阻力,从而增加机组的制冷量,提高机组工作效率。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用于风冷热泵的高效翅片换热器有安装了换热管的翅片换热器本体和一端同液体分布器相连的分液毛细管,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翅片换热器本体一端设有一根液体总管,下端为出液口的该液体总管的内腔同所述换热管一端相连通,对应于各换热管的分液毛细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液体总管插入所述换热管中且与其与所述换热管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以下做出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有安装了换热管5的翅片换热器本体4和一端同液体分布器1相连的分液毛细管2,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翅片换热器本体4的一端设有一根液体总管3,下端为出液口(图1中箭头A即为该出液口的排液方向)的该液体总管3的内腔同所述换热管5的一端相连通,对应于各换热管5的分液毛细管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液体总管3插入所述换热管5中且其与所述换热管5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本技术的设计原理是(参见图1),机组制冷时,所述翅片换热器内冷凝的制冷工质液体通过换热管5内壁与分液毛细管2之间的间隙流入液体总管3中,再由其下端的排液口流出;由于不再经过分液毛细管和液体分布器,所以流动阻力大大减小,提高了机组的制冷能力。由以上可知,本技术为一种用于风冷热泵的高效翅片换热器,它可显著减小制冷工质液体流通时的阻力,从而有效提高了机组的制冷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其中箭头B为制冷工质进入液体分布器的流动方向)。在图中1-液体分布器,2-分液毛细管,3-液体总管,4-翅片换热器本体,5-换热管。具体实施方式按照图1和上述结构的本技术高效翅片换热器,液体分布器1的进管孔孔径为23mm而出管孔孔径为6.5mm,出管孔数量为22个,分液毛细管2管径为6.35mm,液体总管3的管径为2.86mm,翅片换热器4的换热管为管径是9.52mm的内螺纹紫铜管,管间距纵向25.4mm,横向22mm,外套0.12mm厚的亲水波纹铝翅片,片间距今2mm,其换热面积按需要定。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风冷热泵的高效翅片换热器,有安装了换热管(5)的翅片换热器本体(4)和一端同液体分布器(1)相连的分液毛细管(2),其特征是,所述翅片换热器本体(4)的一端设有一根液体总管(3),下端为出液口的该液体总管(3)的内腔同所述换热管(5)的一端相连通,对应于各换热管(5)的分液毛细管(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液体总管(3)插入所述换热管(5)中且其与所述换热管(5)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风冷热泵的高效翅片换热器,有安装了换热管5的翅片换热器本体4和一端同液体分布器1相连的分液毛细管2,所述翅片换热器本体4的一端设有一根液体总管3,下端为出液口的该液体总管3的内腔同所述换热管5的一端相连通,对应于各换热管5的分液毛细管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液体总管3插入所述换热管5中且其与所述换热管5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本技术显著减小了制冷工质液体的流动阻力,由此大大提高了机组的制冷量。文档编号F28F1/12GK2667446SQ20032011408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1日专利技术者王德元 申请人:王德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元
申请(专利权)人:王德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