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0467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热交换器,包括盖板组件、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热换管组,所述壳体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内分为A气室、B气室和C气室,所述热换管组的一端连通并固定在A气室和B气室,所述热换管组的另一端连通并固定在C气室,所述C气室放置在托架上且可在托架上自由左右移动,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在A气室设有空气进口,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在B气室设有空气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清灰,保温效果好,制作成本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热交换器,特别适用于垃圾焚烧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在垃圾焚烧处置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是管式热交换器,在使用中存在保温性能差,热能易流失,内部清灰困难,热换管处理热胀冷缩的工艺较难,及需采用较昂贵的耐温、耐蚀的金属材料,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高效热交换器,该高效热交换器具有易清灰、保温效果好及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热交换器,包括盖板组件、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热换管组,所述壳体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内分为A气室、B气室和C气室,所述热换管组的一端连通并固定在A气室和B气室,所述热换管组的另一端连通并固定在C气室,所述C气室放置在托架上且可在托架上自由左右移动,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在A气室设有空气进口,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在B气室设有空气出口。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设有若干组吹灰装置,所述吹灰装置由脉冲电磁阀和脉冲喷嘴组成。进一步地,所述高效热交换器的内壁为高强度轻质浇注料层。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件。进一步地,所述托架为马鞍形托架。进一步地,所述高效热交换器的下侧设有鞍式支座。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热换管组的一端固定在A气室和B气室,另一端固定在C气室,整个C气室是安放在马鞍形托架上,可自由左右移动,解决了热换管在高温环境下热膨胀系数大、伸缩量也大的问题。(2)该高效热交换器的壳体布置若干组的吹灰装置,且每组吹灰装置上带脉冲电磁阀及脉冲喷嘴,可实现分点、分段、全段清灰。高温烟气本身带有烟尘,因此热换管易积灰,通过脉冲电磁阀定期从多个不同的位置对换热组件进行喷吹清灰,使得热交换器始终保持良好的换热效果。(3)该高效热交换器的所有内壁采用高强度轻质浇注料,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具有良好的耐温、耐腐性,同时交换器的外壳体等就可采用普通碳钢,可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1-盖板组件2-热换管组3-壳体31-上壳体组件32-下壳体组件4_托架5-吹灰装置6-高强度轻质浇注料层7-鞍式支座A-A气室B-B气室C-C气室E-烟气进口 F-烟气出口 M-空气进口 N-空气出口。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广3,一种高效热交换器,包括盖板组件1、壳体及设置于壳体3内的热换管组2,所述壳体设有烟气进口 E和烟气出口 F,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内分为A气室、B气室和C气室,所述热换管组2的一端连通并固定在A气室和B气室,所述热换管组2 的另一端连通并固定在C气室,所述C气室放置在托架4上且可在托架4上自由左右移动, 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在A气室设有空气进口 M,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在B气室设有空气出口 N。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利用热烟气加热空气,特别适合于小温差换热; 由于高温烟气本身带有烟尘,因此热换管易积灰,故所述壳体还设有若干组吹灰装置5,当还设有灰渣排出口,所述吹灰装置5由脉冲电磁阀和脉冲喷嘴组成,根据工况定时将压缩空气喷入热交换器,吹落热换管表面灰渣,通过脉冲电磁阀定期从多个不同的位置对换热组件进行喷吹清灰,使得高效热交换器始终保持良好的换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效热交换器的内壁为高强度轻质浇注料层6,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具有良好的耐温、耐腐性,同时高效交换器的壳体等就可采用普通碳钢,可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包括上壳体组件31和下壳体组件32,所述托架4为马鞍形托架,但不局限于此,整个C气室是安放在马鞍形托架上,可自由左右移动,补偿热换管产生的热胀冷缩,解决了热换管在高温环境下热膨胀系数大、伸缩量也大的问题,A气室与B气室之间是由一纵置的隔板隔开成两个气室;所述高效热交换器的下侧设有鞍式支座 7。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述烟气进口 E设置在靠近A气室和B气室的上壳体的上侧,但不局限于此,故该处的温度最高;所述烟气出口 F设置在靠近C气室的上壳体的上侧,但不局限于此,故该处的温度最低;所述空气进口 M设置在壳体的旁侧,但不局限于此; 所述空气出口 N设置在壳体的上侧,但不局限于此。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高温烟气从烟气进口 E进入高效热交换器,并和热换管组2的外壁充分接触,与热换管内的低温空气间接换热,高温烟气完成换热过程后从烟气出口 F排出;低温空气从空气进口 M进入高效热交换器的A气室,再经热换管组2进入C 气室,又经热换管组2折返到B气室,充分吸热后成为高温空气从热交换器的空气出口 N流出,以供下一工序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热交换器,包括盖板组件、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热换管组,所述壳体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内分为A气室、B气室和C气室,所述热换管组的一端连通并固定在A气室和B气室,所述热换管组的另一端连通并固定在C气室,所述C气室放置在托架上且可在托架上自由左右移动,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在A气室设有空气进口,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在B气室设有空气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若干组吹灰装置,所述吹灰装置由脉冲电磁阀和脉冲喷嘴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热交换器的内壁为高强度轻质浇注料层。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高效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为马鞍形托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热交换器的下侧设有鞍式支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热交换器,包括盖板组件、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热换管组,所述壳体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内分为A气室、B气室和C气室,所述热换管组的一端连通并固定在A气室和B气室,所述热换管组的另一端连通并固定在C气室,所述C气室放置在托架上且可在托架上自由左右移动,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在A气室设有空气进口,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在B气室设有空气出口。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清灰,保温效果好,制作成本低。文档编号F28D7/00GK202092490SQ20112016776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林秀梅 申请人:福建庄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热交换器,包括盖板组件、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热换管组,所述壳体设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内分为A气室、B气室和C气室,所述热换管组的一端连通并固定在A气室和B气室,所述热换管组的另一端连通并固定在C气室,所述C气室放置在托架上且可在托架上自由左右移动,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在A气室设有空气进口,所述高效热交换器在B气室设有空气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庄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