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曲轴减振皮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2966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6 0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曲轴减振皮带轮,该减振皮带轮包括外圈(1)、内轮毂(3)和减振橡胶圈(2),减振橡胶圈(2)安装于外圈(1)和内轮毂(4)之间,外圈(1)为旋压成型件,使用时还可根据惯性矩要求在内轮毂(4)与减振橡胶圈(2)之间安装惯性矩调整钢圈(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内轮毂、外圈(惯性盘)采用铸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可缩短工序时间,降低能源消耗,并有利于发动机的节能、降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振皮带轮,特别是一种用于发动机曲轴的减振皮带轮。
技术介绍
现有曲轴减振皮带轮的内轮毂、外圈(惯性盘)均采用铸件切削加工制成,由于铸件的工艺特性,容易出现气孔、沙孔等缺陷,特别是随零件尺寸的增大,缺陷更加严重。而铸件的这些缺陷只有在加工时才能发现,从而造成工序时间的浪费,同时由于内轮毂和外圈均需切削加工,所以能源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曲轴减振皮带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复合曲轴减振皮带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该曲轴减振皮带轮包括外圈、内轮毂和减振橡胶圈,减振橡胶圈安装于外圈和内轮毂之间,外圈为旋压成型件。上述内轮毂与减振橡胶圈之间根据固有频率的不同必要时还安装有惯性矩调整钢圈。本技术是基于这样一个思路曲轴减振皮带轮用于力矩的输出,重量大影响发动机的效率,重量过轻又无法满足皮带轮本身的惯性矩要求。针对发动机曲轴减振皮带轮的这一特殊要求,本技术将外圈(惯性盘)由铸件改为钢板旋压一次成型,既保证了与发动机匹配需要的惯性矩,又解决了铸件的缺陷问题。本技术具有如下效果(1)外圈(惯性盘)无需切削加工,可缩短工序时间, 降低能源消耗;( 有效降低了组件质量,有利于发动机的节能、降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1-外圈2-减振橡胶圈3-内轮毂4-惯性矩调整钢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外圈1、减振橡胶圈2和内轮毂3组成,外圈1为旋压外圈,减振橡胶圈2安装于旋压外圈1内轮毂3之间。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技术由外圈1、减振橡胶圈2、内轮毂3和惯性矩调整钢圈4组成,外圈1为旋压外圈,减振橡胶圈2安装于旋压外圈1内轮毂3之间,惯性矩调整钢圈4 安装于内轮毂3与减振橡胶圈2之间。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曲轴减振皮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1)、内轮毂C3)和减振橡胶圈 O),减振橡胶圈⑵安装于外圈(1)和内轮毂(3)之间,外圈(1)为旋压成型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曲轴减振皮带轮,其特征在于在内轮毂C3)与减振橡胶圈(2)之间还安装有惯性矩调整钢圈G)。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曲轴减振皮带轮,该减振皮带轮包括外圈(1)、内轮毂(3)和减振橡胶圈(2),减振橡胶圈(2)安装于外圈(1)和内轮毂(4)之间,外圈(1)为旋压成型件,使用时还可根据惯性矩要求在内轮毂(4)与减振橡胶圈(2)之间安装惯性矩调整钢圈(4)。本技术避免了内轮毂、外圈(惯性盘)采用铸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可缩短工序时间,降低能源消耗,并有利于发动机的节能、降耗。文档编号F16F15/124GK202203371SQ20112031332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专利技术者唐卓毅, 魏晓林 申请人:成都市西菱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晓林唐卓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西菱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