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分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44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除油分离机,主要是一外筒体于内设流动槽,流动槽设有内筒状的分离筒体,流动槽内安装有气压管以加压浮除油脂,分离筒体分设入水孔与入渣孔藉以分离水、渣而各由排水部与外筒体底下的除渣管排出,外筒体设一由传动组带动刮油板组径向旋转,刮油板组刮除油脂赶集入集油槽,排水部内并设有调节阀门用以调整液面,以利刮油与调节循环速度。(*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油分离机。一般厨余或污水所排放出的废水,难免会夹杂油脂、残渣,而目前所见的分离设备有很多种,分离油、水、渣的原理差异不大,但,在机体的设计都偏向“长形体”,如台湾公告第二四九九五九号“油脂截留器”新型专利就是一例,该案主要是本体内设有进料室与油水分离室,其中进料室设有自动除渣装置,包含有环状链条啮合于二链轮而能被传动,具有网孔的过滤元件铺设在环状链条上,随链条移动,让污水先进入自动除渣装置,残渣无法通过过滤元件因而朝一侧排出去,油和水一起进入油水分离室,油水分离室内并悬设有数个与底部保持间距的隔板,让油悬浮于水面上,并由隔板防止短流,油水分离室末端设有导油槽以及一吸油滚筒,吸油滚筒一侧于导油槽固定有刮板,利用吸油滚筒滚动而吸取水面上的油脂,利用刮板刮除吸油滚筒表面之油脂,使油脂进入导油槽,废水进入导油槽邻侧的水槽而排出去。虽然该装置已具备了油水渣三者分离的作用,但经使用后仍然存在需要改进之处;1·由于机体呈长形的设计,由开始的渣、水分离,以及油、水分离,以及集油、集水的安排,都是一字排开,以致机体占据空间很大,对目前惜土如金的环境而言,产生运输成本高、安装占空间的困扰。2·液面高度是通过标号14的阀作调整,但是该阀体的位置固定,所以无法对液面进行灵活调整,只是液面到达该高度就流出去而已,倘若单次进入料量很多或很少,则无法对液面作调整,无法调节整个循环处理的速度以确保刮油效果,故而设计上仍未周全。3·由于无额外的动力催促油、水之分离,只是吸油滚筒的刮油作用拨动液面,因而等待油脂悬浮于水面的时间缓慢,加上有的油脂粒子相当细小,难以通过沉淀作用悬浮,因而油脂的刮除效率缓慢,效果也不甚完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油分离机,它能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存放空间,缩小体积,并增进刮油的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除油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具有下斜面筒底的外筒体,在内部形成一流动槽,在流动槽内壁焊设数片与筒底保持距离的挡流片,在筒底中央焊设一相通流动槽的排渣管,由外筒体外侧穿进一气压管,气压管沿着流动槽轮廓水平分布,气压管朝外筒体开口的上侧壁穿设有数个气孔;分离筒体,一外径显著小于外筒体的分离筒体焊设在外筒体筒底中央上面,分离筒体外侧壁供挡流片异于流动槽另端焊接,形成挡流片连固流动槽与分离筒体外侧壁之间,以及分离筒体内部为内槽,内槽内壁近筒底水平焊固一隔片,形成隔片与筒底之间形成一连通排渣管的集渣槽,并在分离筒体相对在隔片的上方周侧穿空数个入水孔,以及在分离筒体相应集渣槽、低于入水孔的入渣孔;入口部,在外筒体顶缘上且相应气压管进入外筒体一端,设有一连通流动槽的进料管;刮油部,刮油部是由传动组带动刮油板组沿着流动槽形成径向旋转,利用刮油板组刮除浮油,刮油板组在流动槽内壁固设一集油槽以收集油脂,外筒体外侧设一相通集油槽的除油斗;排水部,包含在外筒体外侧焊设一箱体,以及由分离筒体外侧壁与箱体底端之间焊设一位置高于入水孔的排水管,排水管相连通箱体与内槽,箱体另一端底面焊设一出水管以供箱体内的水排放出去,以及于排水部内安装一调节阀门,用以构成除油分离机。上述的除油分离机,其中,外筒体在周侧焊固有脚杆用以支撑。上述的除油分离机,其中,入口部是在外筒体顶缘上且相应气压管进入外筒体一端,是焊设一未超过流动槽内壁的箱体,箱体在底面外接进料管,使进料管另端连通到外筒体的流动槽内。上述的除油分离机,其中,刮油部的传动组包含一马达连接减速机,并一起固定于固定架上,通过固定架水平悬固于外筒体的筒缘,传动组的心轴朝外筒体方向穿伸到达分离筒体顶部,利用心轴垂直连接刮油板组。上述的除油分离机,其中,刮油板组的心轴垂直锁固一连接杆,连接杆延伸的末端恰容许于流动槽内,且在连接杆末端焊固一下垂状的固定片,以及在固定片利用螺栓锁设一“「”形活动片用以刮油。上述的除油分离机,其中,刮油板组的活动片对应螺栓形成一道纵向的长孔,螺栓留有未迫紧裕度以容许活动片有纵向移位空间,固定片的高度明显短于活动片。上述的除油分离机,其中,刮油板组于流动槽内壁与分离筒体的间焊设一具有斜面的导引坡片,导引坡片设于邻近入口部位置,斜度是顺着刮油板组回转方向而由低至高,导引坡片且于最高一端一体延伸呈下陷槽状的集油槽,在导引坡片水平焊接数杆防落杆,用以横跨于集油槽上面开口。上述的除油分离机,其中,排水部的调节阀门是于箱体内壁两侧,相对排水管与出水管的间各焊设一断面呈“匚”形条的滑轨体,以于两滑轨体之间滑设一阀片,阀片顶端固定有一螺杆,复于两滑轨体顶端面上焊连一顶座,以及顶座中央设孔洞供螺杆穿伸出去,使螺杆穿出顶座螺设一螺帽,利用螺帽的放松、锁紧,供阀片调节液面高度。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即主要是将机体设成一内、外双筒式的圆筒体,各分离、排放、进料的设置均沿着筒体周面安排,因而能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存放空间,缩小体积,利于安排空间安装。另外,在内部安装一气压管,利用加压泵朝气压管灌入气体,变化压力而产生气泡,使油脂附着于气泡迅速悬浮,增进刮油的效率。又,刮油板组的刮油设计通过导引坡片的斜度引导,使活动片与导引坡片接触同时,一方面赶集油脂进入集油槽,另一方面使水份趁此渗离于导引坡片,水份沿着导引坡片斜度流入流动槽,使油脂的收集效果更良好。除此之外,设有调节阀门,可以按照作业需要而调整运转效率,调节处理的速度,同时利于刮除浮油。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立体外观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3-3断面剖视图,以说明入口部的配置。图4是图2中的4-4断面剖视图,以说明包含刮油部、分离筒体的整体组合配置。图5是本技术的断面剖视图,以说明刮油部的配置。图6是图2中的6-6断面剖视图,以说明排水部与分离筒体的关系。图7是本技术的刮油板组的局部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的调节阀局部立体图。本技术是一种除油分离机,请参看图1、图2,可以看出本技术的大体配置关系,是一外筒体10在内部中央安置一分离筒体20,以及沿着周边架设有入口部30、刮油部40、排水部50,排水部50内安装调节阀门60,以下就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图2、图3和图6,一具有下斜面筒底15的外筒体10,包含于周侧焊固有脚杆11用以支撑,以及在内部形成一流动槽13,以及于流动槽13内壁焊设数片与筒底15保持距离的挡流片14,以及于筒底15中央焊设一相通流动槽13的排渣管16,排渣管16会连结管子集中处理排出去的残渣,以及由外筒体10外侧穿进一气压管17,气压管17沿着流动槽13轮廓水平分布,气压管17朝外筒体开口的上侧壁穿设有数个气孔171。分离筒体20,一外径显著小于外筒体10的分离筒体20焊设于外筒体10筒底15中央上面,分离筒体20外侧壁供挡流片异于流动槽13另一端焊接,以形成挡流片14连固流动槽13与分离筒体20外壁之间,以及分离筒体20内部为内槽21,内槽21内壁近筒底15水平焊固一隔片23,形成隔片23与筒底15之间形成一连通排渣管16的集渣槽25,并于分离筒体20相对在隔片23的上方周侧穿空数个入水孔22,以及于分离筒体20相应集渣槽25、低于入水孔22的入渣孔24。入口部30,如图1至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油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具有下斜面筒底的外筒体,在内部形成一流动槽,在流动槽内壁焊设数片与筒底保持距离的挡流片,在筒底中央焊设一相通流动槽的排渣管,由外筒体外侧穿进一气压管,气压管沿着流动槽轮廓水平分布,气压管朝外筒体开口的上 侧壁穿设有数个气孔,分离筒体,一外径显著小于外筒体的分离筒体焊设在外筒体筒底中央上面,分离筒体外侧壁供挡流片异于流动槽另端焊接,形成挡流片连固流动槽与分离筒体外侧壁之间,以及分离筒体内部为内槽,内槽内壁近筒底水平焊固一隔片,形成隔片与筒 底之间形成一连通排渣管的集渣槽,并在分离筒体相对在隔片的上方周侧穿空数个入水孔,以及在分离筒体相应集渣槽、低于入水孔的入渣孔,入口部,在外筒体顶缘上且相应气压管进入外筒体一端,设有一连通流动槽的进料管,刮油部,刮油部是由传动组带动刮 油板组沿着流动槽形成径向旋转,利用刮油板组刮除浮油,刮油板组在流动槽内壁固设一集油槽以收集油脂,外筒体外侧设一相通集油槽的除油斗,排水部,包含在外筒体外侧焊设一箱体,以及由分离筒体外侧壁与箱体底端之间焊设一位置高于入水孔的排水管,排水管 相连通箱体与内槽,箱体另一端底面焊设一出水管以供箱体内的水排放出去,以及于排水部内安装一调节阀门,用以构成除油分离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油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具有下斜面筒底的外筒体,在内部形成一流动槽,在流动槽内壁焊设数片与筒底保持距离的挡流片,在筒底中央焊设一相通流动槽的排渣管,由外筒体外侧穿进一气压管,气压管沿着流动槽轮廓水平分布,气压管朝外筒体开口的上侧壁穿设有数个气孔,分离筒体,一外径显著小于外筒体的分离筒体焊设在外筒体筒底中央上面,分离筒体外侧壁供挡流片异于流动槽另端焊接,形成挡流片连固流动槽与分离筒体外侧壁之间,以及分离筒体内部为内槽,内槽内壁近筒底水平焊固一隔片,形成隔片与筒底之间形成一连通排渣管的集渣槽,并在分离筒体相对在隔片的上方周侧穿空数个入水孔,以及在分离筒体相应集渣槽、低于入水孔的入渣孔,入口部,在外筒体顶缘上且相应气压管进入外筒体一端,设有一连通流动槽的进料管,刮油部,刮油部是由传动组带动刮油板组沿着流动槽形成径向旋转,利用刮油板组刮除浮油,刮油板组在流动槽内壁固设一集油槽以收集油脂,外筒体外侧设一相通集油槽的除油斗,排水部,包含在外筒体外侧焊设一箱体,以及由分离筒体外侧壁与箱体底端之间焊设一位置高于入水孔的排水管,排水管相连通箱体与内槽,箱体另一端底面焊设一出水管以供箱体内的水排放出去,以及于排水部内安装一调节阀门,用以构成除油分离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油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外筒体在周侧焊固有脚杆用以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油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入口部是在外筒体顶缘上且相应气压管进入外筒体一端,是焊设一未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雄
申请(专利权)人:成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