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5914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3 07:15
提供一种实用的夹持装置,其当然能够更可靠且稳定地防止转动体或主体与转动筒之间的脱落,且量产性也很优异。该夹持装置使设置于主体(1)的转动筒(2)转动,通过与转动筒(2)一同转动的环状的转动体(3)的转动,使与转动体(3)螺合的卡爪(4)扩张收缩并进退,从而利用卡爪(4)来把持工具,所述夹持装置构成为:具备防脱卡定体(5),该防脱卡定体(5)与转动体(3)或主体(1)卡定以防止转动筒(2)从转动体(3)或主体(1)脱落,且该防脱卡定体(5)在转动筒(2)的基端侧设置成固定状态,在该防脱卡定体(5)设置有直接或间接地将转动筒(2)的转动传递至转动体(3)的转动传递部,转动筒(2)的转动经由防脱卡定体(5)被传递至转动体(3),从而使转动体(3)与转动筒(2)一同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存在下述这样的夹持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使设置于主体的转动筒转动,通过与该转动筒一同转动的转动螺母的转动,使与该转动螺母螺合的卡爪扩张收缩并进退,从而利用所述卡爪来把持工具。另外,作为这样的夹持装置中的防止转动螺母或主体与转动筒之间的脱落的防脱落结构,公知下述这些结构等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设置于转动筒的基端侧内周面上的槽内配设C字状的紧固环(防脱环),使转动螺母(使转动螺母保持形状的形状保持环)与该紧固环卡定以防止其脱落的结构;或者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在设置于使卡爪进退的转动筒(外侧外套部)的末端开口部的内周面上的槽内配设上述同样的紧固环,使主体(夹持体)与该紧固环卡定以防止其脱落的结构。另外,转动螺母为环状,且包覆嵌合于主体,只要能够防止相对于转动螺母或主体中的任一方脱落,就能够防止转动筒的脱落。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第405330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9-2257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用的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是鉴于上述那样的现状、为了开发出可实现转动螺母(转动体)或主体与转动筒的更加牢固的连接的防止脱落结构、通过各种研究而最终完成的,该夹持装置当然能够更加可靠且稳定地防止转动体或主体与转动筒之间的脱落,且其量产性也很优异。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主旨进行说明。 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使设置于主体1的转动筒2转动,通过与该转动筒2 —同转动的环状的转动体3的转动,使与该转动体3螺合的卡爪4扩张收缩并进退,从而利用所述卡爪4来把持工具,所述夹持装置具有防脱卡定体5,该防脱卡定体5与所述转动体3或所述主体1卡定,以防止所述转动筒2从该转动体3或主体1脱落,该防脱卡定体 5在所述转动筒2的基端侧设置成固定状态,此外,在该防脱卡定体5设置有转动传递部,该转动传递部直接或间接地将所述转动筒2的转动传递至所述转动体3,所述转动筒2的转动经由所述防脱卡定体5被传递至所述转动体3,从而使该转动体3与所述转动筒2 —同转动。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使设置于主体1的转动筒2转动,通过与该转动筒2 —同转动的环状的转动体3的转动,使与该转动体3螺合的卡爪4扩张收缩并进退,从而利用所述卡爪4来把持工具,所述夹持装置具有防脱卡定体5,该防脱卡定体5与所述转动体3或所述主体1卡定,以防止所述转动筒2从该转动体3或主体1脱落,该防脱卡定体5在所述转动筒2的基端侧设置成固定状态,在所述转动筒2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转动体3嵌合的中间筒体10,在所述防脱卡定体5设置有转动传递部,所述转动传递部经由所述中间筒体10将所述转动筒2的转动传递至所述转动体3,所述转动筒2的转动经由所述防脱卡定体5和所述中间筒体10被传递至所述转动体3,从而使该转动体3与所述转动筒 2—同转动。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夹持装置中,在所述防脱卡定体5设置有作为所述转动传递部的共转用嵌合部7,该共转用嵌合部7与设置于所述中间筒体10的凹部11或凸部嵌合。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夹持装置中,所述防脱卡定体5包括筒状固定部8,其固定于所述转动筒2 ;突出部6,其朝向该筒状固定部8 的内侧突出,并与所述转动体3或所述主体1抵接以防止所述转动筒2从该转动体3或主体1脱落;以及所述共转用嵌合部7,其设置于所述筒状固定部8。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夹持装置中,所述突出部6沿着与所述转动筒2的旋转轴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夹持装置中,所述共转用嵌合部7沿着所述转动筒2的旋转轴方向延伸设置。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夹持装置中,所述突出部6与所述共转用嵌合部7以它们的延伸设置方向分别交叉成大致直角的状态进行设置。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夹持装置中,所述筒状固定部8压入嵌合于所述转动筒2的内周面,从而以固定状态设置于所述转动筒2。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夹持装置中,所述防脱卡定体5为金属制,其通过将所述突出部6、所述共转用嵌合部7以及所述筒状固定部8 一体成型而形成。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 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中,在所述中间筒体10设置有转动传递用卡定部9,该转动传递用卡定部9配设在设置于所述转动体3的多个突部14a、14b、14c、14d之间,并与该突部Ha、14b、He、14d卡定以将所述转动筒2的转动传递至所述转动体3。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0所述的夹持装置中,所述转动筒2为金属制,所述中间筒体10为合成树脂制。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1所述的夹持装置中,所述转动体3包括将多个分割螺母体连接设置而形成的环状的螺母体12 ;和对该螺母体12进行形状保持的形状保持环13。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使设置于主体1的转动筒2转动,通过与该转动筒2 —同转动的环状的转动体3的转动,使与该转动体3螺合的卡爪4扩张收缩并进退,从而利用所述卡爪4来把持工具,所述夹持装置具有防脱卡定体5,该防脱卡定体5与所述转动体3或所述主体1卡定以防止所述转动筒2从该转动体3或主体1脱落,该防脱卡定体5在所述转动筒2的基端侧设置成固定状态,此外,在所述防脱卡定体5设置有转动传递部,该转动传递部将所述转动筒2的转动传递至所述转动体3,所述转动筒2的转动经由所述防脱卡定体5被传递至所述转动体3,从而使该转动体3与所述转动筒2 —同转动。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所述的夹持装置中,在所述防脱卡定体5设置有作为所述转动传递部的共转用嵌合部7,所述共转用嵌合部7与设置于所述转动体3的凹部11或凸部嵌合。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所述的夹持装置中,所述转动体3包括将多个分割螺母体连接设置而形成的环状的螺母体12 ;和对该螺母体12进行形状保持的形状保持环13,在该形状保持环13设置有所述凹部11或凸部。此外,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5所述的夹持装置中,凹部11 或凸部设置于凸缘部40,所述凸缘部40设置于所述形状保持环13的上端部。专利技术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形成了下述这样的实用的夹持装置当然能够更可靠且稳定地防止转动体或主体与转动筒之间的脱落,且量产性也很优异。附图说明图1是将本实施例的一部分切除后的概要说明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包覆嵌合有转动体的主体的概要说明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中间筒体和防止脱落体的分解概要说明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中间筒体和防止脱落体的概要说明立体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防止脱落体的概要说明仰视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动作说明所涉及的沿图1中的W-W线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施例的动作说明所涉及的沿图1中的X-X线的剖视图。图8是将另一个例子的一部分切除后的概要说明主视图。图9是另一个例子的形状保持环和防止脱落体的分解概要说明立体图。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卷和男酒卷章谷口正
申请(专利权)人:优开洼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