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轴承防卡死直线步进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52404 阅读:8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轴承防卡死直线步进电机,它包括直线转轴部件,所述直线转轴部件包括轴、轴承、衬套、第一磁环、第二磁环、上挡圈及下挡圈;所述衬套上依次固定套接有第一磁环、轴承及第二磁环,其中第一磁环、第二磁环分别套接在衬套两端,轴承套接于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间;所述衬套中设有对应套接轴的通孔,轴外壁与衬套通孔内壁对应设有螺纹段;所述套接于衬套中轴的螺纹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挡圈、下挡圈;所述上挡圈凸出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衬套于该端设有与之对应径向止位配合的第一挡块,衬套于下挡圈一端凸出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下挡圈上设有与之对应径向止位配合的第二挡块。本产品结构只需用单轴承且可有效避免电机卡死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步进电机,尤其是指一种单轴承防卡死直线步进电机
技术介绍
步进电机是一种以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动作执行装置,其中常见的有爪极式步进电机,其主要由爪极式定子和转子组成,其中转子是带N. S极的磁环,定子则由软磁材料冲压制成,定子分别安装两绕阻线圈;绕阻通电后使得导磁体产生N. S极磁场,在外接驱动电路控制下改变绕阻的激磁方式,软磁体的磁极面不断变换N/S,与中间的N. S极磁环有规律的相吸相斥,从而在转轴上做预期旋转运动。参见附图说明图1,普通的爪极式永磁步进直线电机,一般转子部分包括上轴承30、磁环 40、衬套50和下轴承60,轴10上设有螺纹,对应的在衬套50中也设有螺纹,由此轴10旋拧入衬套50中,进一步的衬套50套接固定在磁环40中,然后在衬套50两端套入上轴承30和下轴承60,轴10上间隔设置两组限位柱或者挡块20,工作时磁环40旋转,轴10即在螺纹的作用下由旋转变为轴10的直线移动,轴10运行到一定位置时,其上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柱20分别用于轴在轴向运行的上下限位用,进而达到设计的行程,然而此种结构的直线电机存在问题1、采用双轴承成本较高;2、由于采用的是轴向限位方式,容易形成螺钉效应, 越拧越紧,无法很好的避免卡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仅需使用单个轴承且可有效防止轴卡死。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轴承防卡死直线步进电机,它包括直线转子部件,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直线转子部件包括轴、轴承、衬套、第一磁环、第二磁环、上挡圈及下挡圈;所述第一磁环、第二磁环分别套接在衬套两端,轴承套接于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间;所述衬套中设有对应套接轴的通孔,轴外壁与衬套通孔内壁对应设有螺纹段;所述轴的螺纹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挡圈、下挡圈;所述上挡圈凸出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衬套于该端设有与上挡圈第一限位块对应径向止位配合的第一挡块,所述下挡圈一端凸出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衬套于该端设有与下挡圈第二限位块对应径向止位配合的第二挡块。上述结构中,所述上挡圈轴向设有通孔,上挡圈套接于轴上,轴于径向开有第二定位孔,上挡圈上对应该第二定位孔设有通孔,两者通过第二定位销插接于对应通孔、第二定位孔中固定相连;上述结构中,所述下挡圈轴向设有通孔,下挡圈套接于轴上,轴于下挡圈下部扣接有卡环;上述结构中,它还包括有球头,球头轴向设有盲孔套接于轴设置螺纹段的另一端上;上述结构中,所述轴在径向开有第一定位孔,球头上对应该第一定位孔设有通孔,两者通过第一定位销插接于对应通孔、第一定位孔中固定相连;上述结构中,所述衬套外壁与第一磁环及第二磁环内壁设有对应契合的齿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主要由轴、轴承、衬套、第一磁环、第二磁环、上挡圈及下挡圈组成的直线步进电机直线转子部件,结构上缩减到只需单个轴承,即单个轴承便可工作,且减少电机轴承后控制更为方便,此外轴与衬套间通过上挡圈的第一限位块与衬套上第一挡块,及下挡圈上第二限位块与衬套第二挡块配合,从而提供径向的止位配合,彻底避免了原有轴向止位配合带来的无法防止锁死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图1为原有直线步进电机的直线转子部件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直线步进电机的直线转轴部件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直线转轴部件中轴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直线转轴部件装配后处于止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10-轴;20-限位柱;30-上轴承;40-磁环;50-衬套;60-下轴承;1-轴;2-第一磁环;3-轴承;4-第二磁环;6-球头;7-第一定位销;8-第二定位销;11-上挡圈;12-第一限位块;13-螺纹段;14-第二限位块;15-下挡圈;16-卡环;17-第一定位孔;18-第二定位孔;31-衬套;32-第一挡块;33-第二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2-4,本技术涉及一种单轴承防卡死直线步进电机,它包括有直线转子部件,所述直线转子部件由轴1、第一磁环2、轴承3、第二磁环4、衬套31、球头6、第一定位销7、第二定位销8、上挡圈11、下挡圈15及卡环16组成。在衬套31上依次固定套接第一磁环2、轴承3及第二磁环4,其中第一磁环2、第二磁环4分别套接在衬套31两端,轴承3则套接于第一磁环2与第二磁环4间并于衬套31 一体连接。较佳的衬套31外壁与第一磁环2及第二磁环4内壁设有对应契合的齿形结构, 可在其套接后避免第一磁环2及第二磁环4与衬套31间发生相对旋转的问题。在衬套31 对应轴1设有通孔,轴1套接在衬套31的通孔中,为将衬套的旋转转换为轴1的直线运动, 轴1的外壁设有螺纹段13,衬套31通孔中对应也设有螺纹段,从而轴1与衬套31旋转螺纹啮合。可见,本技术产品结构缩减到只需单个轴承3即可工作,与现有双轴承需要两个电机带动的结构而言,单个轴承3不仅减少轴承数量,即单个轴承便可工作,且减少电机轴承数量后控制更为方便大幅降低了产品成本。此外,为避免轴1与衬套31在旋转过程中上、下两端可能出现的卡死问题,在轴1 的螺纹段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挡圈11和下挡圈15,其中上挡圈11上凸出设有第一限位块12,对应的,在衬套31于该端设有与之对应的第一挡块32,第一挡块32与第一限位块 12设有互相对应接触的面,从而使得当轴1运动到该端极限位时,第一限位块12与第一挡块32对应靠接配合,对轴1形成径向的止位力,避免轴1与衬套31的螺纹段发生咬死。类似的,在衬套31对应轴1的下挡圈15 —端凸出设有第二挡块33,下挡圈15则设有与之对应径向止位配合的第二限位块14。由此,通过轴1上挡圈11的第一限位块12与衬套31上第一挡块32及衬套31上第二挡块33与下挡圈15的第二限位块14的径向的止位配合,彻底避免了原有轴向止位配合带来的无法防止锁死的问题。作为一实施例,本技术一种单轴承防卡死直线步进电机的直线转子部件还包括有球头6,球头6轴向设有通孔套接于轴1设置螺纹段13的另一端上,轴1在径向开有第一定位孔17,球头6上对应该第一定位孔17设有通孔,球头6与轴1通过第一定位销7插接于对应通孔、第一定位孔17中固定相连。作为另一实施例,上述结构中的上挡圈11轴向设有通孔,上挡圈11套接于轴1 上,轴1于径向开有第二定位孔18,上挡圈11上对应该第二定位孔18设有通孔,轴1与上挡圈11通过第二定位销8插接于对应通孔、第二定位孔18中固定相连。而下挡圈15的轴向设有通孔,下挡圈15套接于轴1上,轴1于下挡圈15下部通过一卡环16将其扣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单轴承防卡死直线步进电机,它包括直线转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转轴部件包括轴、轴承、衬套、第一磁环、第二磁环、上挡圈及下挡圈;所述第一磁环、第二磁环分别套接在衬套两端,轴承套接于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间;所述衬套中设有对应套接轴的通孔,轴外壁与衬套通孔内壁对应设有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奇张亮何林凡毛绪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斯玛尔特微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