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降膜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4644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管壳式降膜蒸发器,属于生物医药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配接有蒸汽引入接口、蒸汽冷凝液引出接口、二次蒸汽引出接口和浓缩液引出接口的罐体、配置在罐体上部的罐盖、设置在罐体内的一组降膜蒸发管和配置在各降膜蒸发管的管口部位的布液器,特点是:布液器包括第一、第二节柱段,在第一节柱段上开设一组布液孔,在第二节柱段的一端端面上形成有导液斜面,第二节柱段的直径比第一节柱段的直径小,第一节柱段的顶部的边缘部位扩设布液器法兰边,布液器法兰边与降膜蒸发管的管口相配合,第二节柱段与降膜蒸发管的蒸发管内壁之间保持有液隙。优点:能够保障液膜均匀而藉以改善蒸发管的蒸发效果;不会损及蒸发管,并且整个布液器与蒸发管的配接十分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物医药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管壳式降膜蒸发器
技术介绍
管壳式降膜蒸发器通常被称为降膜蒸发器,进而称为薄膜蒸发器,这种结构的蒸发器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大量见诸,略以例举的如CN201618431U (降膜蒸发器)、 CN101954195A (一种降膜蒸发器)和CN102107091A (—种多级高效横管降膜蒸发器)。典型的管壳式降膜蒸发器由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880383U和 CN201840900U公开,在CN201880383U的
技术介绍
中指出,布液器(也称分布器)是管壳式降膜蒸发器中的一个关键的结构件,布液器的结构不同,所对应的管壳式降膜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也不同,并且该专利在
技术介绍
中对公知的布液器的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管接头型结构的布液器的结构最简单,只需将管接头焊固于换热管上即可,液膜厚度的均勻与否取决于在对管接头焊接时与换热管的同心度,但是,在点焊管接头时易损及换热管,使换热管出现裂纹使蒸发器出现故障;锯齿型结构的布液器难以保障液膜厚度的均勻性, 蒸发器换热效率低;螺旋塞型结构的布液器结构复杂,液膜厚度较均勻,但容易堵塞。该 CN201880383U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将布液器点焊在一个整体板上的布液管头上,更确切地讲,将布液器的布液器管头的一端(下端)探入换热管内,而将布液器管头的另一端(上端) 点焊在整体板(专利称为固定板)上。该种结构的管壳式降膜蒸发器虽然能够避免因布液器直接与换热管焊接而损及换热管的情形的发生,但是制造和安装十分麻烦。尤其由于布液器的自身结构依然表现为管头型,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组换热管(也称蒸发管) 中有的换热管出现物料满管,而有的换热管中少料乃至缺料,影响蒸发器的蒸发效果。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既无需与蒸发管焊接而藉以避免损及蒸发管,又有助于保障物料均勻分布于所有蒸发管而藉以改善整体蒸发效果的管壳式降膜蒸发器。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管壳式降膜蒸发器,包括配接有蒸汽引入接口、蒸汽冷凝液引出接口、二次蒸汽引出接口和浓缩液引出接口的罐体、配置在罐体上部的具有物料引入接口的罐盖、借助于上隔板及下隔板而设置在罐体内的一组降膜蒸发管和配置在各降膜蒸发管的蒸发管管口的部位的布液器,特点是所述的布液器包括第一节柱段和位于第一节柱段下方的并且与第一节柱段构成为一体结构的第二节柱段,在所述第一节柱段上间隔开设有一组用于将来自于所述物料引入接口的物料引至第二节柱段的布液孔,而在第二节柱段朝向第一节柱段的一端端面上形成有一用于接受来自于所述布液孔的物料的导液斜面,第二节柱段的直径比第一节柱段的直径小,其中第一节柱段的顶部的边缘部位扩设有一布液器法兰边,该布液器法兰边与所述降膜蒸发管的蒸发管管口相配合,而第二节柱段与降膜蒸发管的蒸发管内壁之间保持有用于供所述导液斜面流落的液料通过的液隙。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布液孔以等距离间隔开设在所述的第一节柱段上。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节柱段的直径与所述降膜蒸发管的内径相适配。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布液孔的数量为三至六个。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二节柱段的底部的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一用于阻止液料朝向第二节柱段的底面的中心方向流动的引流斜面。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布液器设计成由第一、第二节柱段彼此组合的结构形式,并且在第一节柱段上开设布液孔,而在第二节柱段朝向第一节柱段的一端的表面设计成导液斜面,因而,由布液孔将液料引至导液斜面,由导液斜面将液料导入液隙,从而能够保障液膜均勻而藉以改善蒸发管的蒸发效果;由于摒弃了已有技术中将布液器与蒸发管点焊焊接,因此不会损及蒸发管,并且整个布液器与蒸发管的配接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和图2所示的布液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一罐体1,该罐体1也可称之为筒体,在罐体1的上部的侧壁上固接有一蒸汽引入接口 11,而在罐体1的下部的侧壁上固接有一蒸汽冷凝液引出接口 12 (即冷凝水引出接口),该蒸汽冷凝液引出接口 12与蒸汽引入接口 11保持对角关系。 在罐体1的下侧部的壁体上固接有一个二次蒸汽引出接口 13,而罐体1的低部固接有一浓缩液引出接口 14。一罐盖2既可使用螺栓也可使用快速锁扣与罐体1的上部的敞口部位相配合,在该罐盖2的中央固接有一物料引入接口 21。由图1和图2所示,在罐体1的容腔内借助于上隔板31和下隔板32固定有一组降膜蒸发管3,各降膜蒸发管3的上端与上隔板31固定,而下端与下隔板32固定,上、下隔板31、32均与罐体1的容腔内壁密封焊固。其中上、下隔板31、32之间的区域也即降膜蒸发管3所在的区域构成为罐体1的降膜加热腔15,前述的蒸汽引入接口 11和蒸汽冷凝液引出接口 12与该降膜加热腔15相通;下隔板32与罐体1的底部之间的区域构成为罐体1 的浓缩液腔16,前述的二次蒸汽引出接口 13与该浓缩液腔16相通,并且前述的浓缩液弓I出接口 14与浓缩液腔16相通。上面提到的二次蒸汽是来自于浓缩液的蒸汽。优选的方案,还可为前这的罐体1配备一罐体座17。在前述的一组降膜蒸发管3的蒸发管管口 33的部位各配设有一本技术结构的布液器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而提供的前述布液器4包括第一节柱段41和位于第一节柱段41构成为一体即一体制作的直径比第一节柱段41的直径小的第二节柱段 42,第一、第二节柱段41、42之间内窄缩的颈43连接。在第一节柱段41上以等距离间距开设有一组布液孔411,由该组布液孔411将来自于物料引入接口 21的物料朝着下方即朝着第二节柱段42引导。上面所述的等距离间隔是指围绕第一节柱段41的圆周方向等距离间隔,并且一组布液孔411的数量优选为三至六个,本实施例选择三个,彼此在第一节柱段41 的圆周方向相隔120°,由图所示,各布液孔411自第一节柱段41的上端面贯通至下端面。 又,在第一节柱段41的顶部的边缘部位扩设有一直径比第一节柱段41的直径大的布液器法兰边412,藉由该布液器法兰边412与前述的蒸发管管口 33的配合而使本技术的布液器4安置于降膜蒸发管3上,并且第一节柱段41的直径恰好犹如塞盖与降膜蒸发管3的内壁相适配。在第二节柱段42朝向第一节柱段41的一端端面上形成有一导液斜面421,由图所示,导液斜面421自第二自节柱段42的中心向外倾斜,并且倾斜程度优选为20-50°, 本实施例为45°。出自前述的布液孔411的物料落至于导液斜面421,由导液斜面421朝着第二节柱段42的柱壁向下流落,由于第二节柱段42柱壁与前述的降膜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鸣冈张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龙宇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