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用控温座椅或座垫,包括:热交换盘管,设置在所述座椅或座垫内;热交换介质供给装置,包括用于盛装所述热交换介质的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热交换盘管的进口端通过进液管路连接,所述密闭容器的进口端与所述热交换盘管的出口端通过回液管路连接,所述进液管路或所述回液管路上安装有热交换介质循环泵;热交换介质调温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内的调温换热器,所述调温换热器具有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或汽车空调系统管路连接的管路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有效利用了车辆本身带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空调制冷系统加热或冷却,特点是热源和冷源由发动机和空调压缩机提供,不须额外加装源设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或座垫,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用温度可调座椅或座垫。
技术介绍
现在车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车辆的座椅常常是冬天冰凉、夏天潮热,座椅或座垫不能自动调节温度,尤其对于长时间不易挪位的驾驶员和乘客来说极其痛苦,乘车舒适度大大降低。现在针对这种情况出现的座椅或座垫,多采用电加热或降温座椅或座垫,这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还有一些通过气体介质热交换为座椅或座垫制冷的方式,但是这种座椅或座垫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温度不宜保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冬天可以自动制热,夏天可以自动制冷,安全快速制热或制冷,温度稳定适宜可控,乘坐舒适的车辆用控温座椅或座垫。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车辆用控温座椅或座垫,包括热交换盘管,设置在车辆的至少一个所述座椅或座垫内,所述热交换盘管设有供热交换介质流通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热交换介质供给装置,包括用于盛装所述热交换介质的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设有供所述热交换介质流通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密闭容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热交换盘管的进口端通过进液管路连接,所述密闭容器的进口端与所述热交换盘管的出口端通过回液管路连接,所述进液管路或所述回液管路上安装有热交换介质循环泵;热交换介质调温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内的调温换热器,所述调温换热器具有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或汽车空调系统管路连接的管路接口。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交换介质调温装置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之一热交换介质制热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内的制热换热器,所述制热换热器具有与所述车辆发动机冷却管路连接的管路接口,所述制热换热器与所述车辆发动机冷却管路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制热控制开关;热交换介质制冷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内的制冷换热器,所述制冷换热器具有与所述车辆空调系统中的制冷管路连接的管路接口,所述制冷换热器与所述车辆制冷管路上安装有制冷控制开关。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制热控制开关与所述制冷控制开关为互锁式开关。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泵电连接有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上的温控器。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液管路或所述回液管路上安装有流量调节开关。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密闭容器上设有安全阀。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尤其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交换介质为水、油或防冻液。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车辆用控温座椅或座垫,包括热交换盘管,设置在车辆的至少一个所述座椅或座垫内,所述热交换盘管设有供热交换介质流通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热交换介质供给装置,包括用于盛装所述热交换介质的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设有供所述热交换介质流通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密闭容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热交换盘管的进口端通过进液管路连接,所述密闭容器的进口端与所述热交换盘管的出口端通过回液管路连接,所述进液管路或所述回液管路上安装有热交换介质循环泵;热交换介质调温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内的调温换热器,所述调温换热器具有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或汽车空调系统管路连接的管路接口 ;天气寒冷或炎热时,所述热交换介质调温装置工作, 通过所述调温换热器将所述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或汽车空调系统管路的暖气或冷气的能量传递到所述密闭容器,为所述密闭容器内的所述热交换介质制热或制冷,所述循环泵打开,所述密闭容器内的经过加温和降温的所述热交换介质通过进液管路流入到所述热交换盘管内,所述热交换介质流经所述热交换盘管,经过降温和升温的所述热交换介质从所述热交换盘管的出口端流出,经过所述回液管路流回到所述密闭容器内,形成一个热交换的回路,实现座椅或座垫制热或制冷的功能;本技术将车辆原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内冷却液的热能或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冷能传递到所述座椅或座垫,使所述座椅或坐垫既可以升温也可以降温,而不需要危险电压供电,节能且使用安全,而且所述热交换介质的温度稳定性能好,适合乘车的人使用,提高了乘车的舒适度,本技术有效利用了车辆本身带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空调制冷系统,利用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产生的热量和冷量将带有所述调温换热器的密闭容器中的所述热交换介质加热或冷却,特征是热源和冷源由发动机和空调压缩机提供,不须额外加装源设备。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座垫;2-热交换盘管;3-密闭容器;31-进液管路;32-回液管路;4_发动机;41-发动机出水口 ;42-发动机回水口 ;43-发动机冷却水箱;5-空调压缩机;51-;蒸发器进口 ;52-蒸发器出口 ;53-蒸发器;6-座椅;71-制热换热器;72-制热控制开关;81-制冷换热器;82-制冷控制开关;9-温控器;10-循环泵;11-流量调节开关;12-安全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仅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附图所示,车辆用控温座椅或座垫,包括热交换盘管2,设置在车辆的至少一个所述座椅6或座垫1内,所述热交换盘管2 设有供热交换介质流通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优选的应该首先设置在主驾驶位;热交换介质供给装置,包括用于盛装所述热交换介质的密闭容器3,所述密闭容器43设有供所述热交换介质流通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密闭容器3的出口端与所述热交换盘管2的进口端通过进液管路31连接,所述密闭容器3的进口端与所述热交换盘管2的出口端通过回液管路32连接,所述进液管路31或所述回液管路32上安装有热交换介质循环泵10 ;热交换介质调温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3内的调温换热器,所述调温换热器具有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或汽车空调系统管路连接的管路接口。所述热交换介质调温装置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之一热交换介质制热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3内的制热换热器71,所述制热换热器71具有与所述车辆发动机冷却管路连接的管路接口,所述制热换热器71与所述车辆发动机冷却管路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制热控制开关72 ;热交换介质制冷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3内的制冷换热器81,所述制冷换热器81具有与所述车辆空调系统中的制冷管路连接的管路接口,所述制冷换热器81与所述车辆制冷管路上安装有制冷控制开关82。所述制热控制开关72与所述制冷控制开关82为互锁式开关;所述循环泵10电连接有安装在所述密闭容器3上的温控器9 ;所述进液管路31或所述回液管路32上安装有流量调节开关11 ;所述密闭容器3上设有带介质加入口和检查口的安全阀12 ;所述热交换介质为水、油或防冻液。天气寒冷时,将位于驾驶室内的控制开关打到制热挡,所述制热控制开关72接通,所述制冷控制开关82断开,所述制热换热器71工作,发动机冷却管路内的热量传递介质经由发动机4和发动机冷却水箱43从发动机出水口 41传递到所述制热换热器71,将所述密闭容器3内的所述热交换介质加热,热量传递介质再从所述制热换热器71流回到发动机回水口 42。当所述热交换介质制热达到设定温度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卫,
申请(专利权)人:刘中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