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控制玻璃变色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23443 阅读: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电控制玻璃变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致变色玻璃、光致变色膜、透明粘结膜、透明防护阻隔膜;所述光致变色膜通过透明粘结膜粘结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内表面;所述光致变色膜的外表面贴有一层透明防护阻隔膜;以及定时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电源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同时通过光和电控制玻璃的变色,增强玻璃变色的效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时开启或者关闭电控玻璃变色功能,有效的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并节省了电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调光玻璃
,尤其涉及一种光电控制玻璃变色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的最多是普通的玻璃窗,有无色透明的、有色透明的、印花等不透明的, 但这些玻璃窗功能都是固定的,不可转换。透光性好的玻璃,碰到阳光强烈的天气常常会使室内温度因阳光的直射而升高。而遮光性能较好的有色玻璃又会因天气灰暗时使得室内光线过暗。印花的玻璃视野不够开阔,这些玻璃功能单一,优势不能互补,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现有技术一在玻璃基片上粘附电致变色物质,该电致变色物质能随电能变化产生有色光线,从而改变玻璃的颜色,这种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外部的光照情况,单纯的依靠电能控制玻璃变色,容易造成电能的浪费。现有技术二在玻璃基片上粘附光致变色膜,通过光照实现光致变色膜的变色,从而改变玻璃的颜色,这种方式单纯的依靠光照控制玻璃变色,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效果不王困相综上所述,现有玻璃变色技术仍然存在功能单一,优势不能互补,影响用户满意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控制玻璃变色的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玻璃单纯依靠电控或者光控的方式实现玻璃变色,功能单一,优势不能互补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控制玻璃变色的装置, 包括电致变色玻璃、光致变色膜、透明粘结膜、透明防护阻隔膜;所述光致变色膜通过透明粘结膜粘结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内表面;所述光致变色膜的外表面贴有一层透明防护阻隔膜;以及定时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电源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相连。所述透明粘结膜和透明防护阻隔膜的厚度为50-100 μ m。所述光致变色膜可采用商化银变色膜、溴化银变色膜或者氯化银变色膜。所述玻璃的外表面为凸形,内表面为凹形。所述玻璃为船舱室内玻璃。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由多块普通玻璃叠合封边而成,在每块普通玻璃的内表面含有透明电极膜,在所述透明电极膜之间含有能随电能变化产生有色光线的电致变色物。本技术光电控制玻璃变色装置既可以同时通过光和电控制玻璃的变色,增强玻璃变色的效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时开启或者关闭电控玻璃变色功能,节省电能,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玻璃单纯依靠电控或者光控的方式实现玻璃变色,功能单一,优势不能互补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控制玻璃变色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光电控制玻璃变色装置通过电致变色玻璃、以及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内表面粘结的光致变色膜,和定时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电源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模块,可以同时通过光和电控制玻璃的变色,增强玻璃变色的效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时开启或者关闭电控玻璃变色功能,节省电能,提高用户满意度。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电控制玻璃变色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该光电控制玻璃变色装置电致变色玻璃1、透明粘结膜2、光致变色膜3、透明防护阻隔膜4及控制模块5。其中电致变色玻璃1可以是由多块普通玻璃叠合封边而成,在每块普通玻璃的内表面含有透明电极膜,在所述透明电极膜之间含有能随电能变化产生有色光线的电致变色物。 其中,所述电致变色物包括但不局限于具圆形偏振性的电致变色晶体,所述玻璃的内表面为凹形、外表面为凸形,当然所述玻璃还可以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平面的圆形、方形等。透明粘结膜2,优选地,所述透明粘结膜2的厚度为50-100 μ m。当透明粘结膜2 的厚度小于50 μ m时,透明粘结膜制作要求较高,导致成本较高。当透明粘结膜2的厚度大于100 μ m时,会影响透明粘结膜的透明度。光致变色膜3可采用卤化银变色膜、溴化银变色膜或者氯化银变色膜等,所述光致变色膜3通过透明粘结膜2粘结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1的内表面。透明防护阻隔膜4贴于光致变色膜3的外表面,用于阻隔水份或者氧气等对光致变色膜3的破坏,影响光致变色膜3的变色效果。优选地,所述透明防护阻隔膜4的厚度为 50-100 μ m。当透明防护阻隔膜4的厚度小于50 μ m时,透明防护阻隔膜4制作要求较高, 导致成本较高。当透明防护阻隔膜4的厚度大于100 μ m时,会影响透明防护阻隔膜4的透明度。控制模块5与电致变色玻璃1相连,用于定时控制电致变色玻璃1中的透明电极膜与电源的连接。例如设定早上七点自动启动电源,通过电能控制电致变色物产生有色光线,从而改变玻璃的颜色。其中,时间的设置可通过控制模块5中的时间设置子模块来完成,控制模块5根据时间设置子模块设置的时间开启或者关闭电致变色玻璃1中的透明电极膜与电源的连接。本实例中的光电控制玻璃可以用于船舱室内玻璃、车窗玻璃等。作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可以控制玻璃窗帘的开启或者关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一颜色感应器,根据玻璃颜色的改变控制玻璃窗帘的开启或者关闭。本技术光电控制玻璃变色装置通过电致变色玻璃1、以及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内表面通过透明粘结膜2粘结的光致变色膜3,以及贴于光致变色膜3的外表面的透明防护阻隔膜4和定时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电源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模块5组合而成。本技术光电控制玻璃变色装置可以同时通过光和电控制玻璃的变色,增强玻璃变色的效果, 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时开启或者关闭电控玻璃变色功能,节省电能,提高用户满意度,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玻璃单纯依靠电控或者光控的方式实现玻璃变色,功能单一,优势不能互补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光电控制玻璃变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电致变色玻璃、光致变色膜、透明粘结膜、透明防护阻隔膜;所述光致变色膜通过透明粘结膜粘结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内表面; 所述光致变色膜的外表面贴有一层透明防护阻隔膜;以及定时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电源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粘结膜和透明防护阻隔膜的厚度为 50-100 μ 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膜可采用卤化银变色膜、溴化银变色膜或者氯化银变色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的外表面为凸形,内表面为凹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为船舱室内玻璃。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由多块普通玻璃叠合封边而成,在每块普通玻璃的内表面含有透明电极膜,在所述透明电极膜之间含有能随电能变化产生有色光线的电致变色物。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电控制玻璃变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致变色玻璃、光致变色膜、透明粘结膜、透明防护阻隔膜;所述光致变色膜通过透明粘结膜粘结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内表面;所述光致变色膜的外表面贴有一层透明防护阻隔膜;以及定时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电源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相连。本技术既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控制玻璃变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致变色玻璃、光致变色膜、透明粘结膜、透明防护阻隔膜;所述光致变色膜通过透明粘结膜粘结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内表面;所述光致变色膜的外表面贴有一层透明防护阻隔膜;以及定时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电源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太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先歌游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