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3D影像切换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95641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2D/3D影像切换显示装置,包括影像显示单元与结合于其表面的影像切换单元,影像切换单元包括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且其表面各自设有相对应的第一透明导电元件与第二透明导电元件,并于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设有电致变色层与电解质层,藉此,影像显示单元由平面影像显示转为立体影像显示时,由第一、第二透明导电元件电性导通,使电致变色层由透明转为深色遮光区域,使区分为左眼影像与右眼影像的立体影像在肉眼接收时,不会产生迭纹;通过上述结构显示立体影像时,不需额外使用视差屏障遮蔽装置,便可直接显示立体影像,该影像切换单元可依照影像显示单元的影像方向进行不同屏蔽角度切换,能于装置各方向上观看到立体影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影像切换显示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切换2D影像或3D影像显示状态的 2D/3D影像切换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所熟知的立体影像显示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经左右眼分别接收不同影像,最后在大脑融合成一立体影像。在裸眼立体显示技术中,依其结构大致可分为柱状透镜(Lenticular)及光屏障式(Barrier)两种,上述两种结构各有其优缺点,其中柱状透镜是由许多细长直条的凸透镜沿一轴方向连续排列,利用光学折射的原理来产生左右眼的不同视图,相较于光屏障式,因其是利用光的折射来达到分光的目的,所以光较无损失、亮度佳,但在透镜结构的边缘处有其折射限制而使折射效果不佳,或是由于制作柱状透镜时的误差,透镜表面不易平整等因素,会有杂散光的产生, 造成部分模糊的立体影像,而影响整体3D影像的显示效果;另外,光屏障式是利用整列的屏障物来限制某些角度的光射出,只让某些角度的视图影像分别传送至左右眼以产生立体影像,相较于柱状透镜,其单眼影像较为清晰,但其先天结构特征,则会导致整体影像的亮度降低、影像解析度下降等缺陷。另外,一般的立体显示装置,仅能显示立体影像而已,无法针对平面影像与立体影像进行切换,主要原因在于柱状透镜(Lenticular)或光屏障(Barrier)结合在一般的显示器之后,所有的平面影像经过柱状透镜(Lenticular)或光屏障(Barrier)之后,便会被区分为左眼影像与右眼影像,除非是外挂式的立体影像显示模组,在不需要显示立体影像时, 将外挂式的立体影像显示模组由显示器上拆卸下来,但此种方式在实际使用时,必须精确的对准位置,才不会产生影像解析度下降或偏斜等问题,因此,便有业者开发出可切换显示立体影像或平面影像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公告号第M371902号的“切换2D平面影像/3D立体影像显示画面的显示装置”,其包含一平面显示器以及一视差屏障面板设于该平面显示器的一显示面,其中该视差屏障面板包含一栅栏图案,其包含一第一电变色材料层以及一第二电变色材料层,且于一 2D平面影像显示状态时,该栅栏图案、该第一电变色材料层与该第二电变色材料层均为透明,而于一 3D立体影像显示状态时,该栅栏图案是为一不透光图案,且该第一电变色材料层是具有一第一颜色,该第二电变色材料层是具有一第二颜色。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公告号第M368088号的“切换2D平面影像/3D立体影像显示画面的显示装置”,其包含一第一基板;一视差屏障单元设于第一基板之下方;一彩色滤光单元设于视差屏障单元之下方;一共通电极设于彩色滤光单元之下方;一液晶单元设于共通电极之下方;复数个薄膜晶体管设于液晶单元之下方;一第二基板设于复数个薄膜晶体管之下方;及一光源设于第二基板之下方;通过视差屏障单元进行平面影像与立体影像的调变并减少习知显示装置的厚度及组装成本。上述两篇专利皆是利用电致变色材料来作为显示立体影像的视差屏障装置,但其结构中的共同缺陷,皆缺乏电致变色装置的必要电解质层,因缺乏能提供离子给电致变色层的电解质层,电致变色装置将无法产生氧化或还原的可逆反应而完成着色或去色变化, 因此该两篇专利实际上应不可实施;另外,该视差屏障装置的透明电极层与电变色材料层, 皆设置为栅栏图案,其制造过程中的分层涂布、溅镀或蚀刻,乃至于各迭层必须准确对位, 制程相当的复杂,且全部迭层皆设置为栅栏图案,导致每一栅栏与栅栏中间形成中空区域, 将影响整体光线穿透、折射或反射,既使是一般2D显示,也可能影响显示器的影像品质,造成色差或亮度不均等问题,且栅栏间中空区域亦会降低栅栏强度与使用寿命;而M368088 专利中另一嵌入液晶显示器基材的结构,是以栅栏图案式的嵌入一绝缘性透明材料中,虽然可缩减立体影像的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实际上制程亦是相当复杂。另外,上述习知技术虽可作平面及立体显示的切换,但对于可任意变换观看视角的手持式装置而言,却无法相应地变换立体显示的角度,而须于固定方向才能观看3D影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的需求,本专利技术人精心研究,并积个人从事该项事业的多年经验,终设计出一种崭新的2D/3D影像切换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切换2D影像或3D影像显示状态的2D/3D影像切换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不需额外装设视差屏障遮蔽装置,便可进行2D/3D 影像显示的2D/3D影像切换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显示平面影像时,不会影响到影像解析度的2D/3D 影像切换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简化制程的2D/3D影像切换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依照观看角度来调整立体影像显示时所使用的遮光角度的2D/3D影像切换显示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2D/3D影像切换显示装置,其是包含一影像显示单元,其用以显示一平面影像与一立体影像,以及一设于该影像显示单元表面的一影像切换单元,该影像切换单元具有两相对应设置的一第一透明基板与一第二透明基板,于该等透明基板相对应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明导电元件与一第二透明导电元件,且该第二透明基板另一表面用以结合于该影像显示单元表面,再者,于该第一透明基板下方依序设有复数间隔排列的电致变色层与一电解质层,该等电致变色层依据该等第一、第二透明导电元件的电性导通而产生颜色变化。另外,为使电致变色层变色时的遮罩效果良好,可于电解质层的两侧设有复数间隔排列的第一电致变色层与第二电致变色层,而该等第一、第二电致变色层的排列方向相同,或为简化整体迭构,该电解质层可完全由第二电致变色层所取代,使该等第二电致变色层兼具补色及提供离子的功能。藉此,该影像显示单元由显示平面影像的状态,转为显示立体影像时,其显示的影像将被区分为左眼影像与右眼影像,此时,该等透明导电元件电性导通,使该电致变色层的颜色,由透明转为不透光的深色遮光区域,且依照该等电致变色层之间格排列状态,于该电致变色层产生间格排列的复数遮光区域,则区分为左眼影像与右眼影像的立体影像,透过遮光区域剔除部份重迭影像区域,于肉眼接收后将不会产生迭纹;再者,一般立体影像显示时,都是于该显示单元上额外增加柱状透镜(Lenticular)或光屏障(Barrier)两种装置, 但通过本专利技术2D/3D影像切换显示装置,于显示立体影像时,便可直接由该显示单元显示已区分为左眼影像与右眼影像的立体影像。应注意的是,于电致变色结构中,电致变色层与电解质层的迭合顺序可互相调换, 并不影响电致变色层的变色机制,主要为控制所施加的电压来主导电致变色层的氧化、还原、结构方向改变或相变化反应。并且仅选择本专利技术2D/3D影像切换显示装置的该等电致变色层作复数间隔排列,而该透明导电元件则不作复数间隔排列设置,或者于同一基材上的制程仅有其中一迭层作复数间隔排列,如此便解决了各迭层的对位问题,因而简化了制程。另外,透过结合两组电致变色装置,再透过感测元件的动作感测,以及控制元件的电路切换,便可在显示立体影像时,当观赏者旋转装置后,会相应的切换视差屏障装置的遮罩角度,因此便能于装置的各方向上观看到立体影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1 ;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2D/3D影像切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影像显示单元,是用以显示一平面影像与一立体影像;一影像切换单元,是结合于该影像显示单元表面,其包括有:一第一透明基板,其表面设有一第一透明导电元件;一第二透明基板,是与该第一透明基板相对应的表面设有一第二透明导电元件,而另一表面用以结合于该影像显示单元表面;一电致变色层,是呈复数间隔排列地设于该第二透明基板表面,其依据该第一、第二透明导电元件的电性导通而产生颜色变化;一电解质层,是设于该等电致变色层与该第一透明基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裕洲王昭懿宋启贤江敏慧
申请(专利权)人: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