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致变色器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电致变色器件的离子传导层。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的过程,是指在交替的小幅电压(一般2-5V)的作用下,由于电子和离子的注入或抽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在材料中形成色心或产生了带颜色的化合物,导致材料发生光学性能的可逆转换,直观的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变化。目前市场上电驱动的变色产品主要是基于液晶,纳米悬浮和电致变色器件技术。 在这三种技术中,液晶是较成熟的技术,但成本较高;纳米悬浮器件存在着寿命较短和技术复杂的缺陷;而电致变色是最便宜且适合于市场需求的技术,按照电致变色层材料的不同, 可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其中,无机变色材料主要是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按照着色方式可分为还原过程阴极着色材料,如W、Mo、V、Nb和Ti的氧化物;和氧化过程阳极着色材料,如Ir、Rh, Ni和 Co等氧化物。一般认为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反应方程式如下式所示MeOy (无色)+ xM+ +xe" — MxMeOy (暗色)其中,Me可以是 W、Mo、V、Nb、Ti 等,M+可以是 H+、Li+、Na+,0 < χ 彡 1,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离子传导层包括至少三层材料,所述至少三层材料包括至少两种具有不同离子传导率的材料,所述至少三层材料自上而下以这样的方式排列:最上层材料和最下层材料的离子传导率分别低于各自所邻接层的材料的离子传导率。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