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手机外壳用不锈钢薄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1816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手机外壳用不锈钢薄带,该不锈钢薄带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列组份:C:≤0.012%,Si:0.6-0.8%,Mn:1.1-1.3%,Cr:12.5-15.0%,Nb:0.8-1.0%,Ti:0.2-0.4%,Ni:≤0.3%,P:≤0.03%,S:≤0.01%,Al:≤0.01%,控制N和O的含量,其中N:≤0.012%,O:≤0.006%,或N+O≤0.018%,其中Nb/Ti=2.5-4,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总量低于0.04w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薄带,特别是一种用于制备手机外壳的不锈钢薄带。
技术介绍
不锈钢外壳的手机能带来无以伦比的视觉冲击感,同时具有手感细腻、耐磨、防摔、抗腐蚀等优点。不锈钢刚度、强度好,耐腐蚀性强,极具强烈的金属质感,一直以来倍受消费者推崇,代表高端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铁素体不锈钢采用超低碳氮工艺生产,材料的抗腐蚀性能明显改善,且不使用资源稀缺而价格昂贵的金属镍,其材料成本明显低于含镍的奥氏体不锈钢(如304)等,因此, 该类不锈钢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为了降低材料成本,越来越多的手机外壳用钢都采用了 400系列的铁素体不锈钢(如410等)。410铁素体不锈钢主要是通过在其常规的410L或 410S等低铬钢中添加提高强度的V、Nb等合金元素,使410不锈钢的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比常规的410不锈钢提高约lOOMpa,屈服强度也超过了常规的奥氏体不锈钢,成为手机外壳的主要用钢。尽管经过改进的410铁素体不锈钢的强度特别是屈服强度较常规不锈钢超出 IOOMpa,达到300Mpa,但对于一些使用薄带产品的电子产品,如手机,其厚度越来越薄,也要求外壳的厚度低至0. 30 0. 40mm,屈服强度为300Mpa级的不锈钢不能满足强度指标要求。 为了获得更好的外观效果并节约材料,一些手机外壳要求材料强度更高,厚度更薄,如屈服强度达到650Mpa以上,这样可以将原来使用的厚度为0. 50 0. 60mm左右的铁素体不锈钢厚度进一步降为0. 30mm仍满足使用要求。申请号为200510073061. 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低铬(9_13% )的铁素体不锈钢,其中添加了 Cu、Mo、Ni、Co、W等合金元素,且相关合金元素含量较高,如Ni为4-7%, Mo为2. 5-4. 5%,钴为7-13%等,不属于常规的经济型400系列铁素体不锈钢。申请号为 200610030594. 6的中国专利申请涉及一种低铬的铁素体不锈钢,添加有少量的Ni (0. 3 1. 0% )和Nb (最高0. 60% ),经罩式炉热处理后合金屈服强度为480 520Mpa,与强度要求超过650Mpa有着明显差距,同时,该不锈钢产品涉及一种热轧不锈钢,其厚度范围主要是 3. 0 10. 0mm。由于400系(10. 5 17% Cr)铁素体不锈钢采用低碳氮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铬铁素体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同时,在该不锈钢中添加的Nb、Ti等稳定化元素不仅可以固定不锈钢中的碳氮,还可进一步提高铬铁素体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在该铬不锈钢中添加提高不锈钢强度的V等元素,可以提高不锈钢屈服强度约lOOMpa,达到 300 350Mpa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更高强度薄带材料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手机外壳用不锈钢薄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制备手机外壳用不锈钢薄带,该不锈钢薄带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列组份C 彡 0. 012%, Si 0. 6-0. 8%, Mn :1. 1-1. 3%, Cr :12. 5-15. 0%, Nb :0. 8-1. 0%, Ti 0. 2-0. 4%,Ni ^ 0. 3%,P ^ 0. 03%, S ^ 0. 01%,A1 ^ 0. 01%,控制 N 和 0 的含量,其中 N 彡 0. 012%,0 彡 0. 006%,或 N+0 ( 0. 018%,其中 Nb/Ti = 2. 5-4,其余为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总量低于0. (Mwt%。优选,所述不锈钢薄带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列组份C ^ 0. 010%, Si 0. 7%, Mn 1. 2%, Cr 14%, Nb :0. 9%, Ti :0. 3%, Ni 彡 0. 2%, P 彡 0. 03%, S ^ 0. 01%, Al 彡 0. 01%,控制 N 禾口 0 的含量,其中 N ^ 0. 008%, 0 ^ 0. 004%,或 N+0 彡 0. 012%,其中 Nb/Ti = 3,其余为!^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总量低于0. (Mwt%。其中主要成分设计理由如下Cr :Cr是提高耐蚀性和强度的主要合金元素。Cr可提高不锈钢在氧化性酸中的耐蚀性,提高其在氯化物溶液中的耐应力腐蚀、点蚀和缝隙腐蚀等局部腐蚀能力。但Cr在提高钢的强度的同时会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若其含量过高,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对焊接性不利。因此,在400系Cr含量10. 5 17. 0%的范围内优选12. 5-15. 0%含量范围,可使综合性能优化。Ti和Nb =Ti和Nb主要用于防止钢中的铬和碳结合形成铬碳化物引起铬浓度降低,而铬浓度降低会导致钢的耐腐蚀性降低,特别是引起晶间腐蚀。另外,Ti和Nb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室温和高温强度。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二者添加量为Nb 0. 8-1. 0%,Ti 0. 2-0. 4%,并且其中Nb/Ti = 2. 5-4,将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控制杂质元素C、N、0、Al、Ni、S、P的含量在铁素体不锈钢种,除常规的0、N、S、P外,C、Al、M也都属于杂质元素,需要尽可能降低其含量来保证钢的耐腐蚀性能。另外,降低碳和氮和氧的含量可降低稳定化元素特别是Ti的用量,以保证产品的表面质量、提高晶间腐蚀性能。Si =Si在钢中起到脱氧、增加强度和改善耐蚀性的作用,含量低起不到上述作用, 含量高则钢的加工和韧性恶化。Mn =Mn为弱奥氏体元素,可以抑制不锈钢中硫的有害作用,提高热塑性,综合考虑耐蚀性能,以1. 1-1. 3%含量为宜本专利技术的不锈钢薄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铬铁素体不锈钢的合金设计,在常规400系铁素体不锈钢的Cr含量范围内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Cr的含量范围,使得综合性能优化。2.优化设计Nb、Ti含量,以固定材料中的C和N,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以满足材料腐蚀性能要求。3.通过各元素的协同,并严格控制杂质元素的含量,保证不锈钢的综合性能屈服强度大于700MPa,延伸率大于3. 0%。4.本专利技术不锈钢降低了材料成本,可节约不可再生的Ni资源。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制备手机外壳用不锈钢薄带,该不锈钢薄带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列组份:C :0. 012 %, Si :0. 8 %, Mn 1. 1 %, Cr :15. 0 %, Nb 1. 0 %, Ti :0. 25 %, Ni 0. 3 %, P 彡 0. 03%,S 彡 0. 01 %,Al 彡 0. 01 %,控制 N和 0 的含量,其中 N 彡 0. 012%,0 彡0. 006%,或N+0彡0. 018%,其中Nb/Ti = 4,其余为!^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总量低于0. 04wt%。实施例二一种制备手机外壳用不锈钢薄带,该不锈钢薄带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列组份:C :0. 009%, Si :0. 6%, Mn -.1.3%, Cr -.12.5%, Nb 0. 8%, Ti :0. 32%, Ni 彡 0. 3%, P 彡 0. 03%,S 彡 0. 01 %,Al 彡 0. 01 %,控制 N和 0 的含量,其中 N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濮晓芳
申请(专利权)人:永鑫精密材料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