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产品壳体用奥氏体不锈钢薄带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1817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壳体用奥氏体不锈钢薄带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合金设计,使得各元素产生协同作用,并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优化了熔炼、热轧和冷轧的工艺参数,控制适当的熔炼加B工艺、热轧和冷轧及退火的温度和压下率,制造方法参数的优化有利的保证了所述不锈钢薄带达到预计性能指标:即硬度大于280Hv,较低的夹杂物等级,即A+B+C+D≤2.0级,抛光后不存在针眼和凹坑,可达到镜面光洁度,导磁率小于0.6Gs/Oe,因而可满足电子元器件,特别是手机外壳等通讯器件领域越来越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锈钢合金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MP3及掌上电脑等电子装置大量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方便和乐趣。目前,人们对于上述各种电子装置不但要求功能强大,而且希望其外观美观、表面质感良好,因此对电子装置的壳体表面加工精度及粗糙度要求较高。目前,制造电子装置的壳体常用的是304类奥氏体不锈钢,尤以冷轧板居多,因为冷轧板具有比较优的表面质量和抛光性能。而对于部分电子行业用钢,冷轧板厚度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且成本较高,因此一般都采用热轧板来取代冷轧板,而热轧板表面为酸洗后表面,其粗糙度一般为2 5μπι,需要抛光成镜面后方能使用。对于常规成分和工艺生产的奥氏体不锈钢热轧板,如304,其抛光后表面存在凹坑、针孔、易锈斑等缺陷,且抛光时间较长和材料损耗率较高。对于奥氏体类不锈钢304, 影响其抛光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为材料本身的硬度和内在质量(如夹杂物等级、第二相析出)。对于常规工艺生产的304奥氏体不锈钢,由于为了保证其优异的耐蚀性,一般需要热轧或冷轧后进行固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濮晓芳
申请(专利权)人:永鑫精密材料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