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车和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99934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装置和具有该臂间支撑装置的混凝土泵车,包括:具有面向待贴合两臂节中的第二臂节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其中,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呈夹角配置;以及第二支撑座,具有面向待贴合两臂节中的第一臂节的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其中,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的相对间距或者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之间的相对间距择一可调,在臂架折叠时第三斜面和第一斜面相互贴合并且第四斜面和第二斜面相互贴合。与高度固定的臂间支撑相比,本支撑装置能够实现高度方向的调节,且产品统一,通用性强;与采用弹性材料的臂间支撑相比,本支撑装置安装简单,寿命长,可有效减少客户的频繁更换支撑的麻烦,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该臂间支撑装置的混凝土泵车。
技术介绍
混凝土泵车在行驶状态中处于收拢状态,为保证行驶安全,需要采用臂间支撑,将臂架在受较小的压力条件下完全贴合。当臂架无法完全贴合时,臂架就会晃动,因臂架自重较大,臂架晃动会造成泵车的行驶性不佳;当臂架贴合过紧时,会使泵车臂架受压变形,影响泵车寿命。目前泵车臂间支撑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案方案一、采用高度固定的臂间支撑,将臂间支撑焊接在相邻的两节臂中的某一节上,若高度不足,则采用薄垫片对臂间支撑进行垫高处理,若高度过大,则对臂间支撑修磨后重新焊接。方案二、采用柔性较大的弹性材料(如橡胶)用于臂间支撑。上述两种支撑方案都存在有一定的缺陷方案一的局限一是随意性强,产品间互换性差;二是对于泵车臂架使用一定时间后出现的一些臂架塑性变形无法补偿,使得即使出厂时人为调定准确的高度值,依然出现无法贴合和贴合过紧的情况。方案二的局限一是柔性较大的弹性材料(如橡胶)易磨损老化,磨损老化后支撑效果变差;二是柔性较大的弹性材料(如橡胶)的固定较困难,固定所需的空间较大,若简单螺栓固定后,在弹性材料(如橡胶)出现大变形后,因螺栓为刚性材料,易受径向力出现断裂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装置,以便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高度的调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臂间支撑装置的混凝土泵车。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座,设置在待贴合两臂节中的第一臂节上,具有面向待贴合两臂节中的第二臂节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其中,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呈夹角配置;以及第二支撑座,设置在待贴合两臂节中的第二臂节上,具有面向待贴合两臂节中的第一臂节的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其中,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的相对间距或者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之间的相对间距择一可调,在臂架折叠时第三斜面和第一斜面相互贴合并且第四斜面和第二斜面相互贴合。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支撑座包括相对位置可调的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其中, 第三斜面形成于第二支撑块,第四斜面形成于第三支撑块。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支撑座所在的臂节叠置在第二支撑座所在臂节的上方,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沿臂节的宽度方向相对间距可调。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支撑座还包括固定连接至所在臂节上的第二安装座,其中,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相对位置可调地设置在第二安装座上。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垂直于所在臂节的表面并且相互平行,其中,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位于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壁上分别设有沿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相对间距调节方向延伸的长槽,长槽中设有固定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在长槽中的相对间距可调。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为聚氨酯成型件,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为钢质材料件。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支撑座还包括固定连接至所在臂节上的第一安装座,第一支撑块可拆卸地安装至第一安装座上。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支撑块的接触宽度小于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的接触宽度,其中,第二支撑块的接触宽度和第三支撑块的接触宽度相等。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支撑座的支撑高度大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在支撑方向上的尚度。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斜角值在10° 35°之间。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斜面的斜角值和所述第二斜面的斜角值相等,所述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关于所述第一支撑块对称可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折叠臂架,该折叠臂架的待贴合的两节臂间设有根据上面所描述的臂间支撑装置。与高度固定的臂间支撑相比,本支撑装置能够实现臂间高度方向的调节,通用性强;与采用弹性材料的臂间支撑相比,本支撑装置安装简单,高度空间要求小,寿命长,可有效减少客户的频繁更换支撑的麻烦,降低使用成本。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具有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装置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装置处于贴合状态的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1所示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装置的两支撑之间的宽度位置关系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臂节8第二·2第--安装座3螺钉4第--支撑块21第一23第二斜面 5第二支撑块5,第三支撑块7螺栓6第二安装座 51第三斜面53第四斜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在本专利技术中,臂间支撑装置在例如混凝土泵车、云梯车等工程车辆的折叠臂架上应用,以保证工程车辆的行驶安全。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 2示出了图1所示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臂节1和第二臂节8为待贴合的两臂节。第一安装座2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臂节1固定连接,第一安装座2需开螺纹孔, 第一支撑块4通过螺钉或螺栓3与第一安装座2连接,当臂间支撑距离需要进行改变时,第一节臂节1和第一支撑块4之间的位置关系均固定不变。第一安装座2具有两斜面,即第一斜面21和第二斜面23,两斜面之间呈夹角配置, 即整体呈八字形,两个斜面21、23面向第二臂节8。第二支撑块5和第三支撑块5’分别通过螺栓7与第二安装座6连接,第二安装座 6包括平行间隔延伸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二臂节8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座6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分别开设有长槽,螺栓7能够在长槽内滑动。该长槽也可由一排孔来代替,各螺栓7可选择地装配于一排孔中的一个孔中。第二支撑块5形成第三斜面51,第三支撑块5’形成第四斜面53,第三斜面51和第四斜面53整体呈八字形,形成接纳第一支撑块4的凹腔。第二支撑块5和第三支撑块5’在第一安装座上的相对安装位置是可调整的,并且在位置调整好之后,可以通过螺栓7紧固而位置固定。当第一臂节1与第二臂节8之间实际距离较大时,可将第二支撑块5和第三支撑块5’向靠近中轴线的方向移动,垫高间隙,保证第一臂节1与第二臂节8之间的接触;当第一臂节1与第二臂节8之间实际距离较小时,可将可将第二支撑块5和第三支撑块5’向远离中轴线的方向移动,降低间隙,保证第一臂节1与第二臂节8之间的接触。第一支撑块4的刚度和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的刚度不同,以便软硬匹配。例如第一支撑块4为聚氨酯材料件,第二支撑块5和第三支撑块5’为钢质材料件。优选地,第一支撑块4是可拆卸的,以便在磨损时方便更换。在泵车臂架工作一定时间后,当臂架出现塑性变形时,采用该装置对臂间距离的调节依然有效。图3示出了图1所示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装置处于贴合状态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尺寸A >尺寸L,尺寸C >尺寸L,采用该尺寸关系后可确保在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各自移动到第二安装座6的尽头、臂间距离最小时仍然能够保证臂间支撑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臂架的臂间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座,设置在待贴合两臂节中的第一臂节上,具有面向所述待贴合两臂节中的第二臂节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呈夹角配置;以及第二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待贴合两臂节中的所述第二臂节上,具有面向所述待贴合两臂节中的所述第一臂节的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的相对间距或者所述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之间的相对间距择一可调,在所述臂架折叠时所述第三斜面和第一斜面相互贴合并且所述第四斜面和第二斜面相互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瀚晖谢远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