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国存专利>正文

真空循环冷却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952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对化学高温反应罐动态密封的冷却润滑介质的循环及其它介质的回收,尤其是一种真空循环冷却回收装置。包括气液介质分离罐、循环管线,由动态密封系统引出的由两路管线组成的循环管线,其一路为排放管线,端头与气液介质分离罐连接,该排放管线上装有气液两相介质真空泵;另一路为吸入管线,端头置于气液介质分离罐内的中下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绝对不向外界泄漏冷却润滑介质,由此实现环护,冷却润滑介质和高温反应罐的热能得到最大化利用,非常适用于对防泄漏性能要求严格场合的介质输送;充分保证高温反应罐内反应介质的纯净度不受其它介质污染;可将高温反应罐内向外泄漏的反应介质通过冷却润滑介质及冷凝器进行冷却回收。(*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对化学高温反应罐动态密封的冷却润滑 介质的循环及其它介质的回收,尤其是一种真空循环冷却回 收装置。
技术介绍
常温的动态密封只需自然冷却便可正常运行,如果工作温度超过25(TC的动态密封,就必须釆用在夹层通道内强制 循环的方法对其提供冷却及润滑介质。传统的循环冷却润滑 系统采用的是正压力循环的方法,虽然正压力循环较负压循环易于实现且功效高,但是存在如下弊端任何密封很难做到在高温下绝对不漏的程度,因此势必造成循环介质的微量 泄漏。向外泄漏的循环介质在高温下会迅速蒸发,由此引发 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向高温反应罐内泄漏的循环介 质,在高温下会迅速蒸发,由此引发浪费热能和破坏高温反 应罐内被处理介质的纯度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所述缺陷和不足,为温度高达50(TC的高温反应罐密封,提供一种绝对不向外 泄漏的真空循环冷却回收装置。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真空循环冷却回收装置,包ffi气液介质分离罐、过滤器、循环管线,其特征在于由动态密封系统引出的由两路管线组成的循环管线, 其一路为排放管线,端头与气液介质分离罐连接,该排放管 线上装有气液两相介质真空泵;另一路为吸入管线,端头装 有过滤器置于气液介质分离罐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体如下优点① 绝对不向外界泄漏冷却润滑介质,由此实现环境保 护、使其冷却润滑介质和高温反应罐的热能得到最大化利用, 非常适用于对防泄漏性能要求严格场合的介质输送。② 充分保证高温反应罐内反应介质的纯净度不受其它 介质污染。③ 可将高温反应罐内向外泄漏的反应介质通过冷却润 滑介质及冷凝器进行冷却回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一种真空循环冷却回收装置,由气液两相介质真空泵K 过滤器2、冷却润滑介质3、循环管线4、真空压力表5、动态密封系统6、冷凝前温度表8、冷凝器9、冷凝后温度表10、 气液介质分离罐11、气相介质排放口 12、液相介质液位计 13组成,由动态密封系统引出的由两路管线组成的循环管线 4,其一路为排放管线,端头与气液介质分离罐11连接,该 排放管线上装有气液两相介质真空泵l;另一路为吸入管线, 端头装有过滤器2置于气液介质分离罐11内。上述气液两相 介质真空泵1必须具备能抽吸排放气相介质和液相介质的功 能。本实施例中,气液两相介质真空泵1与动态密封系统6 连接的排放管线上装有冷凝器9,并安装冷凝前温度表8和 冷凝后温度表10。本实施树中,气液介质分离罐11的上端设置有气相介质 排放口12,侧端设置有液相介质液位器13,内部装有冷却润 滑介质3。本实施例中,上述冷却润滑介质3可以是維相介质也可 以是气相介质,在常规场合最好建议使用液相介质,在必需 场合也可使用气相介质。本实施例中,吸入管线端头装有过滤器。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开启气液两相真空泵1,使其吸入端的循环管线4内产 生负压力,在负压的作用下,气液介质分离罐ll内的冷却润滑介质3,通过过滤器2进入循环管线4内并流通经过动态 密封系统6、冷凝器9,再经气液两相介质真空泵l做功,将 吸入端的冷却润滑介质3吸往其排放端的循环管线4内,在 正压力排放的作用下,最终流至气液介质分离罐ll内,以此 不间断的往复循环。通过气液两相真空泵1为本系统的密封性能薄弱之处提 供负压力循环条件,以防止本系统介质向外泄漏。通过过滤器2为本系统提供过滤条件,以防止颗粒杂质 进入本系统。通过冷却润滑介质3为本系统提供冷却、润滑条件。 通过循环管线4为本系统提供连接流通等条件。 通过真空压力表5,可量化显示本系统的工作真空度, 根据真空度的高低,可判断动态密封系统6的密封性能,真 空度越高,其动态密封系统6的密封性能越好,否则反之。 通过动态密封系统6的夹层通道,为本系统介质提供循 环流通条件。在动态密封系统6渗漏的情况下,外界气相介质7既为 本系统的捕捉对象且本系统内的冷却润滑介质3不会向外泄通过冷凝前温度表8,可量化显示本系统内未经冷凝器9 冷却的介质^i度。通过冷凝器9为本系统介质提供冷却、冷凝回收条件, 可将高温反应罐内向外泄漏的外界气相介质7进行冷凝回 收。通过冷凝后温度表10,可量化显示本系统内经冷凝器9 冷却后的介质温度。通过气液介质分离罐ll,可将混合的气相介质与液相介 质,通过它们之间的密度差值,进行气液分离。气相介质排放口 12,可将被分离出来的气相介质进行排通过液相介质液位计13,可量化显示气液介质分离罐11 内的冷却润滑介质3的数量。权利要求1. 一种真空循环冷却回收装置,包括气液介质分离罐、循环管线,其特征在于由动态密封系统引出的由两路管线组成的循环管线,其一路为排放管线,端头与气液介质分离罐连接,该排放管线上装有气液两相介质真空泵;另一路为吸入管线,端头置于气液介质分离罐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循环冷却回收装胃:,其特 征在于气液两相介质真空泵与动态密封系统连接的排放管线 上装有冷凝器,并安装冷凝前温度表和冷凝后温度表。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真空循环冷却回收装置,其特 征在于气液介质分离罐的上端设置有气相介质排放口 ,侧端 设置有液相介质液位器,内部装有冷却润滑介质。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真空循环冷却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冷却润滑介质可以是液相介质也可以是气相介 质。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循环冷却回收装置,其特 征在于吸入管线端头装有过滤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对化学高温反应罐动态密封的冷却润滑介质的循环及其它介质的回收,尤其是一种真空循环冷却回收装置。包括气液介质分离罐、循环管线,由动态密封系统引出的由两路管线组成的循环管线,其一路为排放管线,端头与气液介质分离罐连接,该排放管线上装有气液两相介质真空泵;另一路为吸入管线,端头置于气液介质分离罐内的中下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绝对不向外界泄漏冷却润滑介质,由此实现环护,冷却润滑介质和高温反应罐的热能得到最大化利用,非常适用于对防泄漏性能要求严格场合的介质输送;充分保证高温反应罐内反应介质的纯净度不受其它介质污染;可将高温反应罐内向外泄漏的反应介质通过冷却润滑介质及冷凝器进行冷却回收。文档编号B01D5/00GK201082366SQ20072012724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吴国存 申请人:吴国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循环冷却回收装置,包括气液介质分离罐、循环管线,其特征在于:由动态密封系统引出的由两路管线组成的循环管线,其一路为排放管线,端头与气液介质分离罐连接,该排放管线上装有气液两相介质真空泵;另一路为吸入管线,端头置于气液介质分离罐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存
申请(专利权)人:吴国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