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积渣多部位加热浸出装置,用于中药制剂等行业对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进行浸出。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使用的大容积中药浸出罐罐体直径大(Φ1000-1800mm),仅靠外壁夹套通蒸汽(0.3Mpa,143℃)煎煮,加热半径也大,罐内中药料液靠近夹套处过热,热敏性有效成分受到破坏,而中央尤其底部热量难以传到。国内大多制造厂家有关产品说明书内容见下表 可见,浸出罐容积越大,单位容积的加热面积越小。多为醇浸出(乙醇蒸发温度为78℃)不能用蒸汽直接加热,含淀粉药料又不宜用泵回流,以致浸出时间成倍增加,热效率低,影响制剂质量。沈阳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提取生产工艺》一书指出,中药的浸出应该在60-80℃进行,现有的浸出罐因加热面积小将使浸出时间更长而无法实施。现有技术虽提出在直筒体罐体内增设内壁锲形加热板,来改善加热状况(加热面积、压力、温度等),但中药品种繁多,特性各异,有些膨胀性大,有些比重小,设置内壁锲形加热板使罐内装药料部分空间变窄,因罐体为直筒形,未设实用的压药装置,浸出放液后仍存在药材膨胀架桥起拱,轻浮药渣堆积加热板上,造成积渣难排的弊端。专利技术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积渣多部位加热浸出装置,包括罐体(10)及设于其上的投料口(18)、外壁夹套(4)、内壁锲形加热板(3),以及设有加热夹层的底盖(11),其特征是:锲形加热板(3)上部为水平面,锲形加热板(3)水平面上方设有圆形压药筛板(2)配合,锲形加热板(3)的蒸汽进口(6)和冷凝水出口(8)均与夹套(4)相通,锲形加热板(3)所连接的罐体(10)下筒体为上小下大的圆锥筒体。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