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83827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首先,制造单电池(1)(S01)。然后,在检查单电池(1)(S02)后,将各单电池(1)调整为SOC为40%(S03)。然后,将该单电池层(1)组装而形成堆叠体(90)(S04)。然后,在该堆叠体(90)的状态下,将构成该堆叠体(90)的多个单电池(1)通过一起放电调整为SOC为30%(S05)。在该一起放电中,在堆叠体(90)的状态下,将多个单电池(1)一起放电,所以各单电池(1)的放电条件(设备、时间、环境等)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多个单电池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不但在以便携式个人计算机(PC)和/或便携式电话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中,也作为混合动力车和/或电动汽车等车辆用电源而备受瞩目。 在该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中,将多个单电池(电池单元)串联连接,设为电池组,从而得到所希望的输出电压。为了使电池组发挥适当性能,构成电池组的各单电池必须正常。因此,在组装为电池组之前,先进行各单电池的检查。对于检查结束的单电池,考虑到保管和/或出厂时的安全方面,通过放电将其充电率(S0C:State of Charge)调整为接近使用最小%的值。图11表示以往的电池组的制造工序。首先,制造单电池(Sll)。然后,将各单电池调整为预定的S0C,进行单电池单体的检查(S12)。对于检查结束的单电池,实施放电,进行调整,使得SOC变为使用最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30%)(S13)。然后,将放电后的各单电池层叠起来形成堆叠体(S14)。然后,通过将构成堆叠体的各单电池电串联连接而形成电池组(S16)。另外,在形成堆叠体之后,进一步检查构成堆叠体的各单电池的技术众所周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中,首先,在单电池单体的状态下,将各单电池的SOC调整为小于使用最小%而检查各单电池。然后,对检查结束的单电池进行组装,对于组装后的各单电池进行充电直到SOC变为使用中间值为止,在该状态下再次检查各单电池。然后,在成为电池组的状态下进行检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特开2006-3M1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以往的中,存在下面的问题。即,放电后的单电池由于单电池的个体差(内部电阻差)、放电设备的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的不同、从实施放电开始的经过时间的不同等,导致放电后的电压产生偏差。单电池的电压偏差成为使电池组的性能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示,通过在组装单电池后将所有的单电池在相同条件(设备、环境、时间等)下充电,能够期待减小放电后电压的偏差。但是,填充需要电源,装置本身变得高价。另外,将构成堆叠体的各单电池在高SOC状态下保管或者出厂,在安全方面, 不优选。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以往技术存在的问题点而进行的。即,其课题在于提供安全地抑制构成电池组的各单电池的电压偏差的。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以该课题的解决为目的而进行的,是具有多个单电池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单电池进行调整使得其充电率变为第1充电率的第1调整步骤;组装充电率已被调整为所述第1充电率的多个单电池,形成各单电池未电连接的堆叠体的组装步骤;和对构成堆叠体的至少2个单电池一起进行放电,使得充电率变为比第1充电率低的第2充电率的第2调整步骤。在上述中,暂时将单电池调整为第1充电率,然后组装调整后的单电池而形成堆叠体。然后,在该堆叠体的状态下,将构成该堆叠体的多个单电池通过一起放电调整为第2充电率。通过这样在堆叠体的状态下对多个单电池一起放电,使得构成堆叠体的各单电池的放电条件(设备、时间、环境等)变为同一条件。因此,构成堆叠体的各单电池的电压偏差变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放电使单电池的电压一致,所以在构成堆叠体后的设备中,不需要充电时所需要的电源。另外,各单电池以比第1充电率低的第2 充电率一致,保管和/或出厂时比较安全。另外,在上述的制造方法的第2调整步骤中,优选,对构成堆叠体的所有单电池一起进行放电,使得充电率变为第2充电率。在电池组中,对所有单电池一起进行放电,从使所有单电池的电压一致的意义上来看,优选。另外,上述的制造方法中的第2充电率,优选为单电池的使用最小限度的值。艮口, 在安全方面,最优选,作为一起放电后的充电率的第2充电率为使用最小限度的值。另外, 这里所说的使用最小限度的值(使用最小%)不必是严密的,即便是比使用最小%大的值, 但只要是接近使用最小%的值即可。例如,考虑到电压由于自然放电等而降低,也可以设为比使用最小%稍大的值。另外,由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的第2调整步骤中的放电所产生的电压变化量,比各单电池放电前的电压偏差量大。通过使一起放电的电压变化量比放电前的电压偏差量大,能够期待有效降低电压偏差。另外,优选,由在第2调整步骤中的放电所产生的电压变化量,比再加上从通过组装步骤形成了堆叠体的时刻开始的电压变化量而得的值大。另外, 优选,由在第2调整步骤中的放电所产生的电压变化量,比再加上各单电池一起放电后的电压偏差量而得的值大。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安全地抑制了构成电池组的各单电池的电压偏差的。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中的单电池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单电池的充电率(SOC)与电压的关系的图表。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的制造步骤的图。图5是实施方式中的堆叠体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单电池的放电后的电压推移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的正常使用范围的图。图8是实施方式中的放电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9是实施方式中的放电装置的触点的周边的概略结构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单电池群的实施放电所导致的电压的推移的图表。图11是表示以往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的制造步骤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于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进行说明。另外, 本实施方式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车载于混合动力汽车等的锂离子。首先,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一边参照图1 一边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具有多个单电池1和作为金属板的2块端板(第1端板12、第2端板13)。第1端板12以及第2端板13配置在电池组100中的多个单电池1的层叠方向 (图1中的箭头Dl方向)的两端侧,抑制各单电池1的层叠方向的尺寸变化。例如,第1端板12以及第2端板13,使用多个在层叠方向Dl上插通端板12、13自身的未图示的柱状螺栓,通过以预定的压力夹持在层叠方向Dl上层叠了的单电池1以抑制其尺寸变化。另外,电池组100中,在层叠方向Dl上成列设置有2列从第1端板12到第2端板 13为止层叠有单电池1而成的电池群。另外,将相邻的单电池1、1通过铜制的总线(将连接在单电池1的层叠方向Dl上相邻的单电池1、1的槽型的总线设为“总线50”,将连接在电池群的成列设置方向D2上相邻的单电池1、1的平板的总线设为“总线51”)互相串联连接。接下来,一边参照图2 —边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单电池1进行说明。 单电池1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具有都是带状的正电极板2、负电极板3与隔片4,使正电极板2、负电极板3与隔片4重合并卷绕而成的发电元件10 ;和在内部收纳该发电元件10的电池壳体8。发电元件10中,正电极板2在带状的铝箔的两面担载有未图示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在该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例如正极活性物质的镍酸锂(LiMO2)、导电剂的乙炔炭黑以及粘接剂的聚四氟乙烯(PTFE)、羟甲基纤维素(CMC)。另外,负电极板3在带状的铜箔的两面担载有未图示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在该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例如石墨以及粘接剂。另外,未图示的电解液是在将碳酸乙烯酯(EC)与碳酸甲乙酯(EMC)调整为体积比为 EC EMC = 3 7的混合有机溶剂中作为溶质添加6氟化磷酸锂(LiPF6)、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的制造方法,该电池组具有多个单电池,该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对单电池进行调整使得其充电率变为第1充电率的第1调整步骤;组装充电率已被调整为所述第1充电率的多个单电池,形成各单电池未电连接的堆叠体的组装步骤;和对构成所述堆叠体的至少2个单电池一起进行放电,使得充电率变为比所述第1充电率低的第2充电率的第2调整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崎贞雄大下浩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