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79071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强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包括左右对称的、结构一致的左部机构与右部机构,左部机构通过油管、横梁与右部机构相连接,左、右部机构中:上连接支架的下部通过中间轴与液压锁上的支撑槽活动连接,液压锁的下部与中连接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中连接支架的侧端与横向减振器相连接,底端与弹簧减振器螺纹连接,弹簧减振器的下部与下连接支架的中部相连接,下连接支架的顶部与前、后横梁相连接,前、后横梁分别通过前、后横梁连接板与横向减振器相连接。本设计不仅侧向的缓冲性能较好、不会导致驾驶室往复侧倾、能够提高行驶安全性,而且能避免与驾驶室的垂向运动发生运动不协调、对零部件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能有效防止零部件的滑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强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具体适用于衰减从车架传递到驾驶室上的振动。
技术介绍
强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是一种将驾驶室与车架浮动连接的装置,具有较好的减振功能,可衰减从车架传递到驾驶室上的振动。传统的用来连接汽车驾驶室与车架的后悬置装置均只在垂直方向上安装有减振器,而侧向一般则采用带橡胶衬套的连接板或拉杆作为导向约束元件。虽然这类强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能够衰减单一垂直方向的振动,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该类后悬置装置在侧向上采用带橡胶衬套的连接板或拉杆作为导向约束元件, 其连接方式为硬连接,因此侧向上的结构刚度极大,对侧向冲击的缓冲效果很差,易破坏驾驶室的平顺性。故该类后悬置装置会导致侧向的缓冲性能较差。2、由于该类后悬置装置在侧向上仅具备由橡胶衬套提供的微小阻尼效应,而橡胶衬套又无法及时对侧向能量进行有效耗散,因此当车架向驾驶室传递的侧向能量稍大时, 过量的未被吸收的侧向能量在连接板或拉杆的导向约束下将转化为侧倾能量,该侧倾能量会导致驾驶室往复侧倾,极大的破坏了驾驶室的平顺性,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行驶安全。故该类后悬置装置会导致驾驶室往复侧倾。3、由于该类后悬置装置中的连接板或拉杆等导向约束件对后悬置装置中上连接支架锁栓的导向约束作用是通过绕其在上连接支架上的铰接点进行圆弧运动而实现的,而导向约束件在圆弧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侧向位移,该侧向位移与驾驶室的垂向运动必然会发生运动不协调,此时,这种运动不协调只有依靠橡胶衬套的变形来吸收,而橡胶材料又具有极大的非线性刚度特性,因而在变形的过程中其输出的抗力将会急剧增大,最终会导致后悬置装置的总体结构刚度急剧增大,该急剧增大的总体结构刚度将会使后悬置装置的固有频率变化过快,从而超出一个人体所能适应的频率范围,易损害驾驶员的身体健康。故该类后悬置装置会导致运动不协调以损害驾驶员的身体健康。4、由于该类后悬置装置中的连接板或拉杆等导向约束件会与驾驶室的垂向运动产生运动不协调,该运动不协调会导致后悬置装置在垂向维持在过大的刚度水平上,这种过大的垂向结构刚度不利于吸收垂向冲击能量,将会大大的降低垂向的缓冲性能。故该类后悬置装置会导致运动不协调以降低垂向的缓冲性能。5、由于该类后悬置装置中的连接板或拉杆等导向约束件会与驾驶室的垂向运动产生运动不协调,该运动不协调仅能依靠橡胶衬套的挠曲变形来吸收,因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橡胶衬套就会在路面激励的作用下发生往复的挠曲变形,在往复挠曲变形的过程中, 橡胶衬套由于自身的迟滞阻尼效应,将会不断的产生热量,累积的热量使得衬套的温度不断上升,不仅加速了衬套的老化,也降低了后悬置系统的可靠性。故该类后悬置装置会导致运动不协调以降低后悬置系统的可靠性。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 CN2889837Y,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4月18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驾驶室全浮后悬置装置,该装置包括左上支架和右上支架组成的驾驶室连接支架总成,液压锁栓,两个由螺旋弹簧套在筒式减振器上构成的弹簧减振器总成, 左、右下连接支架及横梁组成的下连接支架总成,连接液压锁栓的液压油管,连接弹簧减振器总成的摆臂;左、右下连接支架下端连接在车架上,两个筒式减振器的下端与左、右下连接支架的中下端铰接;液压锁栓由左、右两个组成,左、右液压锁栓分别固定在两个摆臂上, 两个摆臂的内侧与左、右下连接支架铰接,两个摆臂的外侧与筒式减振器铰接;左上支架、 右上支架上端设有与驾驶室固定的连接面,左上支架、右上支架的下端设有圆弧支撑面,所述圆弧支撑面分别支撑在两个液压锁栓的支撑槽内。虽然该技术能够缓冲从车架传递到驾驶室的振动,但其缓冲效果的实现只体现在垂向,在侧向则没有起缓冲作用的减振器, 只是采用带橡胶衬套的连接板或拉杆作为导向约束元件,因而该专利技术也具有上述后悬置装置的缺陷,即侧向的缓冲性能较差、会导致驾驶室往复侧倾、会产生运动不协调,且运动不协调还会损害驾驶员的身体健康、降低垂向的缓冲性能、降低后悬置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向的缓冲性能较差、会导致驾驶室往复侧倾、会产生运动不协调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侧向的缓冲性能较好、不会导致驾驶室往复侧倾、不会产生运动不协调的强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强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包括左右对称的左部机构与右部机构,且左部机构A通过油管、横梁与右部机构相连接;所述左部机构、右部机构均包括上连接支架、中连接支架与下连接支架,上连接支架的上部与驾驶室固定连接,下部通过中间轴与液压锁活动连接,液压锁的下部与中连接支架的上部固定连接,中连接支架的下部通过弹簧减振器与下连接支架相连接,且在液压锁上设置有与油管相连接的油管接头、在下连接支架上连接有横梁;所述左部机构、右部机构还包括横向减振器,横梁包括前后对称的前横梁与后横梁; 所述横向减振器的一端与中连接支架相铰连,另一端与前横梁连接板、后横梁连接板相铰连,前横梁连接板、后横梁连接板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横梁、后横梁相连接。所述横向减振器为筒式减振器,其两端分别焊接有内置橡胶衬套的上吊耳与下吊耳,上吊耳通过螺栓、螺母与中连接支架相铰连,下吊耳通过螺栓、螺母与前横梁连接板、后横梁连接板相铰连。所述上连接支架的下部包括前端面与后端面,中间轴依次包括相互连接的轴大端、光杆与螺纹端,轴大端位于前端面的外侧,光杆位于前端面内侧、后端面内侧之间,螺纹端位于后端面的外侧,且螺纹端通过垫片、螺母、备母与后端面相连接;所述光杆上套装有锥形套管,锥形套管的两端为锥形喇叭口结构,锥形套管的中部作为圆弧支撑面与液压锁中部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支撑槽相配合。所述后端面的下端是冲压形成的翻边结构。所述液压锁上铆接有橡胶衬套。所述中连接支架为U型结构,包括腹面以及对称设置的前翼面、后翼面,前翼面、 后翼面的上端与液压锁固定连接,侧端与横向减振器上设置的上吊耳相铰连,下端通过腹面与弹簧减振器相连接所述弹簧减振器的中部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吊耳与带螺纹的台阶轴,台阶轴的直径小于活塞杆的直径,且台阶轴通过螺母与腹面螺纹连接。所述下连接支架的顶部为工字型结构,包括前后对称的前连接面与后连接面,前连接面、后连接面分别通过螺栓、螺母与前横梁、后横梁相连接;所述下连接支架的中部设置有前后对称的前侧挂耳与后侧挂耳,前侧挂耳、后侧挂耳通过螺栓、螺母与弹簧减振器上设置的吊耳相铰连。所述前横梁连接板、后横梁连接板对称设置,前横梁连接板、后横梁连接板的上端均设置有一个上通孔、中部均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油管的中通孔、下部均设置有两个下通孔;所述上通孔通过螺栓、螺母与横向减振器的下吊耳相铰连,下通孔通过螺栓、螺母与横梁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本专利技术一种强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包括左右对称的左部机构与右部机构,左部机构、右部机构还包括横向减振器,横向减振器的一端与中连接支架相铰连,另一端与前横梁连接板、后横梁连接板相铰连,前横梁连接板、后横梁连接板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横梁、后横梁相连接,该增加的横向减振器能够大幅度的降低侧向上的结构刚度,从而提高驾驶室对侧向冲击的缓冲效果,消除了侧向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包括左右对称的左部机构(A)与右部机构(B),且左部机构(A)通过油管(10)、横梁与右部机构(B)相连接;所述左部机构(A)、右部机构(B)均包括上连接支架(1)、中连接支架(2)与下连接支架(3),上连接支架(1)的上部与驾驶室固定连接,下部通过中间轴(4)与液压锁(5)活动连接,液压锁(5)的下部与中连接支架(2)的上部固定连接,中连接支架(2)的下部通过弹簧减振器(6)与下连接支架(3)相连接,且在液压锁(5)上设置有与油管(10)相连接的油管接头(51)、在下连接支架(3)上连接有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部机构(A)、右部机构(B)还包括横向减振器(7),横梁包括前后对称的前横梁(8)与后横梁(9);所述横向减振器(7)的一端与中连接支架(2)相铰连,另一端与前横梁连接板(81)、后横梁连接板(91)相铰连,前横梁连接板(81)、后横梁连接板(91)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横梁(8)、后横梁(9)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凯谭川石光勇邱福铭黄国强戴克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