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型农用作业机及作为其一例的乘用型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0336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乘用型农用作业机,作业装置通过连杆装置能够升降地连结在行驶机体的后部,其目的是从力学方面和成本方面出发将使作业装置升降的机构做成没有浪费的结构。行驶机体(1)具有左右的侧车架(9)。侧车架(9)的后半部成为朝上的倾斜部(9a),在左右倾斜部(9a)的后端固定有后车架(11),后车架(11)被左右的后支柱(13)支承。连杆装置(3)具有上连杆(54)和后连杆(55),两者自由转动地连结在后支柱(13)。后车架(11)和下连杆(55)由升降用缸(68)连结。在上连杆(54)和下连杆(55)的后端连结有栓(56),在栓(56)上安装有作业装置(插秧装置)(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乘用型插秧机这样的乘用型农用作业机。
技术介绍
作为乘用型农用作业机的一例有乘用型插秧机。该乘用型插秧机具有由左右的前轮及左右的后轮支承的行驶机体,在行驶机体的后部以能够进行高度调节的方式安装有插秧装置。而且,在行驶机体上,配置座椅和操纵手柄,同时搭载有发动机,通过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进行行驶和插秧作业。行驶机体通常具有由钢管或槽钢等钢材构成的骨架(底盘),一般地,骨架作为主要部件具有沿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左右的侧车架,左右的侧车架由横长的部件连结。行驶机体和插秧装置通过连杆装置连结,行驶机体和连杆装置由升降用缸(液压缸)连结。因此,当使升降用缸伸缩运动时,连杆装置相对于行驶机体及插秧装置相对转动,使得插秧装置升降。即使不用说明也可知,像在路上行驶或在水田中旋回那样没有进行插秧作业的状态下,插秧装置大幅度上升。水田成为在硬的犁底层(耕盤)上载置了柔软的泥土层的构造,稻秧通过配置在插秧装置的后端部的种植装置被种植到泥土层中,但当行驶机体和插秧装置的相对姿势一定时,随着犁底层的凹凸,行驶机体的姿势变化,从而插秧装置相对于田地面的姿势变化, 其结果,种植装置相对于田地面的高度变化,从而苗的种植深度变化。因此,一般地,即使行驶机体的姿势变化,也以插秧装置的姿势几乎不变的方式驱动升降用缸,由此控制插秧装置相对于行驶机体的相对高度,从而使苗的种植深度一定。因此,升降用缸在插秧作业时也被驱动。乘用型插秧机的具体构造的一例被专利文献1公开(尤其参照图4)。在该专利文献1中,左右的侧车架的大致前半部成为水平姿势,大致后半部随着趋向后方高度越变高地倾斜,左右侧车架的前部由左右横长的前车架连结。另外,从后轮所安装的后桥箱立起左右一对后支柱,左右的侧车架的后端分别被固定在后支柱的上部侧面。而且,在左右的后支柱的上端一体地形成左右横长的后车架。即,左右的后支柱和后车架通过弯曲一根钢材而构成。连杆装置是具有上下分体地配置的上连杆(或上部连杆)和下连杆的平行连杆机构,上连杆的前端连结在后车架,下连杆的前端连结在后支柱。另外,在上连杆的后端和下连杆的后端以相对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有栓,插秧装置能够摇摆地连结在栓上。在下连杆的前端固定有以侧视观察时为三角形的链节板(支承体12a),将链节板 ( > 〃一板)的一个顶点部能够转动地连结在后支柱,并且将升降用缸的后端连结在链节板的另一个顶点部。升降用缸以沿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姿势配置在座椅的下方,升降用缸的前端连结在固定于左右侧车架的左右横长的部件上。在从发动机的配置方式观察乘用型插秧机的情况下,大致分成将发动机配置在行驶机体的前部的前置型;将发动机配置在行驶机体的后部(操纵底板的后侧或前轮的旋转轴和后轮的旋转轴之间的位置)的中置型。专利文献1是前置型。作为中置型的例子有专利文献2。在该专利文献2中,发动机配置在座椅的下方,升降用缸配置在比发动机低的位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80492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07-2271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如果假设侧车架在其全长范围内为水平姿势,则例如为安装连杆装置,后支柱朝上大幅度地突出时,后支柱的上端成为自由端,不仅存在连杆装置等部件的支承强度降低的问题,不用其他部件连结左右侧车架的后端时,还存在骨架整体的刚性降低的问题。与此相对,如果像专利文献1那样使侧车架的后半部倾斜,则侧车架的后端、后车架的左右端部和后支柱的上端部在大致接近的部位连接,从而骨架作为整体成为立体构造,能够得到高的刚性。这点可以说是专利文献1的优点。但是,作为插秧装置的升降机构,必须在连杆机构上设置链节板,从而导致整体结构复杂化。另外,由于升降用缸进入座椅的下方,所以该升降用缸的组装、更换和维护变得麻烦。另外,链节板作为一种双臂曲柄杆发挥功能,但从链节板的转动支点到升降用缸的前端的距离远比从下连杆的前端到后端的距离小,从而产生与杠杆作用相反的关系,要使下连杆向上抬起并转动,需要大的力,由此,存在升降用缸的驱动需要大的动力的问题。专利文献1的这些问题在专利文献2中也都大致存在。而且,专利文献2中还存在升降用缸成为障碍而限制了发动机的配置位置的问题。即,为降低行驶机体的重心得到行驶稳定性,发动机优选配置在尽可能低的位置,另外,为防止例如来自发动机的热气的不良影响,也考虑将发动机配置在尽可能靠后的位置之类的需求,但在专利文献2中,升降用缸成为障碍,不能将发动机下降或向后移动,由此,发动机的配置位置被限制,会损害设计的自由性。本专利技术以这样的现状为契机而研发的,其课题是提供改良了的乘用型农用作业机。另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及附图包含与乘用型插秧机的改良相关的多个专利技术。提供这些专利技术是本申请的目的。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以乘用型农用作业机为对象,该乘用型农用作业机的基本结构是,具有操作者驾驶而行驶的行驶机体、和通过连杆装置能够升降地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部的作业装置,通过升降用缸连结所述行驶机体和连杆装置,当所述升降用缸伸缩时,连杆装置转动而使作业装置升降。而且,该基本结构上附加有第一专利技术如下的特征。 S卩,首先,第一专利技术是在上述基本结构中,所述行驶机体具有沿前后方向长地延伸的左右的侧车架;固定在所述侧车架的后端的左右长的后车架;和从下方支承所述后车架的左右多个后支柱,所述升降用缸的前端连结在所述后车架或后支柱的上部,所述升降用缸的后端连结在所述连杆装置。 本申请的第二专利技术是第一专利技术更具体化的专利技术,在该专利技术中,所述侧车架中的后侧的适当范围成为越趋向后方而高度越变高的倾斜部,所述侧车架中的倾斜部的后端以与所述后车架对接的状态被焊接。第三专利技术是第二专利技术适当地更具体化的专利技术,在该专利技术中,所述后支柱左右分离地配置两根,所述左右的后支柱和所述后车架分体地构成并通过焊接固定,并且,所述后车架向所述侧车架的左右外侧伸出。另外,在第三专利技术中,所述连杆装置具有上下分离地配置的上连杆和下连杆,这些上连杆和下连杆以其前端为中心转动地连结在所述后支柱上,而且,所述升降用缸的前端连结在所述后车架上,后端连结在所述下连杆上。第四专利技术是第三专利技术更具体化的专利技术,在该专利技术中,所述上连杆形成为具有以俯视观察时随着趋向近前而变宽的二叉部的俯视Y字形,而所述下连杆呈由横长的部件连结前后长且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左右组件而成的梯子形的形态。第五专利技术是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更具体化的专利技术,在该专利技术中,所述行驶车身被左右的前轮和左右的后轮支承,所述左右的后轮旋转自由地被安装在后桥箱,由所述后桥箱支承所述左右的后支柱。第六专利技术是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适当地更具体化的专利技术,在该专利技术中,以侧视观察时,在所述侧车架中的倾斜部的大致下方部位配置有发动机,在所述发动机的后方配置有所述升降用缸。本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各种乘用型农用作业机。第七专利技术是作为例子适用于乘用型插秧机。即,该专利技术中,第二专利技术或第三专利技术中的所述作业装置是水稻的插秧装置。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申请各专利技术中,连杆装置通过升降用缸而直接被转动。因此,不需要专利文献 1的链节板,能够减少与其相应数量的部件个数并有助于构造的简化。另外,后车架和后支柱构成行驶机体的后端部并向外侧露出,从而升降用缸的安装、更换和维护也能良好地进行。另外,升降用缸不进入座椅的下方,从而像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型农用作业机,具有操作者驾驶而行驶的行驶机体、和通过连杆装置能够升降地安装于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部的作业装置,通过升降用缸连结所述行驶机体和连杆装置,由此,当所述升降用缸伸缩时,连杆装置转动而使作业装置升降,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机体具有:沿前后方向长地延伸的左右的侧车架;固定在所述侧车架的后端的左右长的后车架;和从下方支承所述后车架的左右多个后支柱,所述升降用缸的前端连结在所述后车架或后支柱的上部,所述升降用缸的后端连结在所述连杆装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宅康司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