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旱地移栽机整排取苗间隔放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16150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旱地穴盘移栽机整排取苗间隔放苗装置,由若干个相互并列的取苗爪(18)组成整排取苗装置,在驱动取苗爪(18)开合的顶杆(9)上方设置一排盘形凸轮,每个凸轮的推程运动角θ2、回程运动角θ3均相同,但每个凸轮的近休止角θ1、远休止角θ4不同,每个凸轮的近休止角依次递增,每个凸轮的远休止角依次递减。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次从穴盘中将整排苗取出,然后依次间隔投苗,可实现同时整排取苗,间隔放苗,结构简单,效率高,适合在户外大田使用,可有效节省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旱地移栽机取苗装置,特指一种能从穴盘中把苗整排取出,并依次投放到移栽机旋转托杯中的自动取苗间隔放苗装置,该装置可应用到全自动旱地移栽机上。
技术介绍
取苗装置是旱地移栽机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作为取苗和放苗的直接设备,是区分全自动移栽机和半自动移栽机的关键部件。国外现有的全自动移栽机中使用的取苗装置均采用气动或液动的并联形式,即将多个取苗机械手并联同一设备上统一控制。该种移栽设备效率虽然尚可,但是基于气动或液动系统的特点,其只适合在温室作业,如放在户外大田中作业,则受环境影响较大,其系统稳定性不能得到保证。而且气动或液动系统成本高,体积庞大,在大田中控制难度大,灵活性差。在旱地移栽机械中,半自动移栽机结构简单,技术也比较成熟,因而应用较广,但半自动移栽机需要人工将穴盘苗取出并投放到栽植器中,由于人工喂苗作业频率高、劳动强度大,容易产生漏苗,从而影响移栽机作业质量。全自动旱地移栽机则结构复杂,效率不高,应用面还不广,主要原因是取苗装置普遍采用单个机械手从穴盘中取苗,为了满足机械手对穴取苗要求,穴盘需作间隙横向移位和纵向进给的双向运动,使移栽机系统结构复杂, 运动精度要求高,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旱地全自动移栽机如果能实现穴盘苗整排取苗,则穴盘只需作单向进给运动,从而简化移栽机移箱系统结构,同时可大大提高移栽机工作效率,但整排取苗后如何有序间隔投放秧苗至栽植器是解决这类移栽机的关键技术难题。目前,一种带有旋转托杯式的半自动移栽机已得到普遍应用,如井观PVHR2型旱地移栽机,其工作原理是移栽机栽植器上方设置一圈旋转托杯,由人工将钵苗喂入托杯中,托杯旋转到某特定位置,托杯底板打开将钵苗依次喂入2个或2个以上栽植器中,这种移栽机栽植效率较高,缺点是需要人工喂苗。 如果在旋转托杯式半自动移栽机上增加一套自动取苗放苗装置,将穴盘苗整排取出后依次喂入旋转托杯中,便可实现全自动移栽作业,有效的节省人力物力,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穴盘中心孔距与旋转托杯接苗装置中两托杯中心孔距不一致,因此整排取苗装置无法将穴盘苗同时投放到旋转托杯中,为此本专利技术将提供一种由多组取苗爪并联,一次从穴盘中将整排苗取出,然后依次间隔投苗的取苗装置。实现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旱地移栽机整排取苗间隔放苗装置,其特征包括凸轮轴支架、凸轮轴、夹苗装置和托杯旋转台。所述凸轮轴支架连接到移栽机机械臂上,凸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凸轮轴支架内, 在凸轮轴支架下方并列安装一排完全相同的夹苗装置;所述夹苗装置由凸轮、顶杆、锲形块、压簧、顶杆支架、苗爪开合推杆、拉簧支杆、拉簧和两个取苗爪组成,凸轮与凸轮轴键联接,顶杆为台阶状圆柱形,上端粗下端细;顶杆粗的一端与凸轮底端接触;顶杆细的一端套有压簧,压簧的一端在顶杆粗细交接的台阶处,压簧的另一端支撑在顶杆支架上,压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凸轮与顶杆保持接触;顶杆支架(与苗爪支架均固定在凸轮轴支架下方,顶杆下端固定有锲形块,锲形块的形状为倒梯形,两侧面的锲形面为工作面;两个取苗爪顶端转动链接在苗爪支架上,在两个取苗爪中间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拉簧支杆和苗爪开合推杆,两个苗爪开合推杆安装在两个取苗爪的内侧且相对,拉簧支杆在苗爪开合推杆下方,拉簧支杆和苗爪开合推杆呈90°空间布置,在拉簧支杆两端之间安装一个拉簧,使苗爪开合推杆与锲形块的工作面保持接触。所述托杯旋转台设于夹苗装置下方,在托杯旋转台上设有一圈托杯,相邻托杯之间中心距相同,托杯旋转台带动托杯作勻速转动。所述凸轮为盘形凸轮,其轮廓分成近休止、推程、远休止和回程四个部分,对应的凸轮转角分别为近休止角Q1、推程运动角θ 2、远休止角θ 3、回程运动角θ 4;每个凸轮的轮廓各不相同,各凸轮推程运动角θ2、回程运动角θ4均相同,但近休止角G1、远休止角 93不同,近休止角Q1沿逆时针方向依次递增,远休止角θ3沿逆时针方向依次递减。每个凸轮的近休止角依次递增与每个凸轮的远休止角依次递减的角度相同,为《t,其中,ω为凸轮转动角速度,t为取苗机构之间的间隔投苗时间。当托杯在托杯旋转台上沿单一方向勻速旋转时,间隔投苗时间t = (b_a)/V,其中,ν为旋转托杯移动速度,b相邻两托杯中心距,a为相邻两取苗爪间距离。所述取苗爪2个组成1组,每组2个取苗爪对称安装2对拉簧支杆保持平衡。整排取苗爪并列个数与穴盘单排穴孔数相同,取苗爪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穴盘穴孔中心间距相同。整排取苗爪在凸轮驱动下同时从穴盘中夹取钵苗;夹取钵苗的取苗爪移动至托杯上方时,第1组取苗爪在凸轮一的驱动下首先打开,钵苗落入托杯中,第2组取苗爪在凸轮二的驱动下,相对第1组取苗爪延迟一段时间后再打开,钵苗刚好落入第2个移动中的托杯中心,同样,后续取苗爪均相互延迟一段时间依次打开取苗爪,使整排钵苗依次落入移动中的托杯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可实现同时整排取苗,间隔放苗,结构简单,效率高,适合在户外大田使用,可有效节省劳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凸轮机构与苗爪机构的布置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凸轮与凸轮轴的轴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盘形凸轮的外形轮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苗爪与托杯间的空间布置示意图。图中,1、凸轮轴支架;2、凸轮轴;3、凸轮一;4、凸轮二;5、凸轮三;6、苗爪支架; 7、顶杆支架;8、压簧;9、顶杆;10、锲形块;11、凸轮四;12、凸轮五;13、凸轮六;14、铰链; 15、苗爪开合推杆;16、拉簧;17、拉簧支杆;18、取苗爪;19、托杯;20、托杯旋转台。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图2所示,旱地移栽机整排取苗间隔放苗装置由若干相互并列的取苗机构和凸轮组成,每个取苗机构由取苗爪18、苗爪支架6、顶杆9、顶杆支架7、锲形块10、苗爪开合推杆15、压簧8、拉簧16组成,凸轮一 3、凸轮二 4、凸轮三5、凸轮四11、凸轮五12、凸轮六13 通过键联接在凸轮轴2上,凸轮轴2由凸轮轴支架1支撑,凸轮轴支架1连接到移栽机机械臂或其他移栽设备上。在每个凸轮下方设有顶杆9,顶杆9与顶杆支架7组成移动副联接, 压簧8两端分别与顶杆支架7和顶杆9接触,使顶杆9与凸轮始终保持接触;顶杆9下端与锲形块10固定联接,在锲形块10的两侧安装有苗爪开合推杆15,苗爪开合推杆15和拉簧支杆17 —起固定联接在取苗爪18上,在拉簧支杆17两侧对称安装有拉簧16,使苗爪开合推杆15与锲形块10始终保持接触状态;在顶杆支架7的两侧固定联接苗爪支架6,苗爪支架6再与凸轮轴支架1固定联接,取苗爪18通过铰链14与苗爪支架6组成转动副联接。凸轮一 3、凸轮二 4、凸轮三5、凸轮四11、凸轮五12、凸轮六13受外界驱动后旋转,推动顶杆9 上下间隙移动,进而带动锲形块10上下运动,锲形块10再通过苗爪开合推杆15推动取苗爪18绕铰链14作间隙旋转,从而实现每组取苗爪18的开合动作。如图1所示,在移栽机上设有一托杯旋转台20,在托杯旋转台20上设有一圈托杯, 间隔排列,托杯旋转台20带动托杯19作勻速转动,取苗爪18夹取的钵苗落入旋转的托杯 19中,再通过托杯19喂入移栽机栽植器内,实现栽植。如图3、图4所示,凸轮一 3、凸轮二 4、凸轮三5、凸轮四11、凸轮五12、凸轮六13 为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旱地移栽机整排取苗间隔放苗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凸轮轴支架(1)、凸轮轴(2)、夹苗装置和托杯旋转台(20);所述凸轮轴支架(1)连接到移栽机机械臂上,凸轮轴(2)通过轴承安装在凸轮轴支架(1)内,在凸轮轴支架(1)下方并列安装一排完全相同的夹苗装置;所述夹苗装置由凸轮、顶杆(9)、锲形块(10)、压簧(8)、顶杆支架(7)、苗爪开合推杆(15)、拉簧支杆(17)、拉簧(16)和两个取苗爪(18)组成,凸轮与凸轮轴(2)键联接,顶杆(9)为台阶状圆柱形,上端粗下端细;顶杆(9)粗的一端与凸轮底端接触;顶杆(9)细的一端套有压簧(8),压簧(8)的一端在顶杆(9)粗细交接的台阶处,压簧(8)的另一端支撑在顶杆支架(7)上,压簧(8)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凸轮与顶杆(9)保持接触;顶杆支架(7)与苗爪支架(3)均固定在凸轮轴支架(1)下方,顶杆(9)下端固定有锲形块(10),锲形块(10)的形状为倒梯形,两侧面的锲形面为工作面;两个取苗爪(18)顶端转动链接在苗爪支架(3)上,在两个取苗爪(18)中间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拉簧支杆(17)和苗爪开合推杆(15),两个苗爪开合推杆(15)安装在两个取苗爪(18)的内侧且相对,拉簧支杆(17)在苗爪开合推杆(15)下方,拉簧支杆(17)和苗爪开合推杆(15)呈90°空间布置,在拉簧支杆(17)两端之间安装一个拉簧(16),使苗爪开合推杆(15)与锲形块(10)的工作面保持接触;所述托杯旋转台(20)设于夹苗装置下方,在托杯旋转台(20)上设有一圈托杯(19),相邻托杯(19)之间中心距相同,托杯旋转台(20)带动托杯(19)作匀速转动;所述凸轮为盘形凸轮,其轮廓分成近休止、推程、远休止和回程四个部分,对应的凸轮转角分别为近休止角θ1、推程运动角θ2、远休止角θ3、回程运动角θ4;每个凸轮的轮廓各不相同,各凸轮推程运动角θ2、回程运动角θ4均相同,但近休止角θ1、远休止角θ3不同,相邻凸轮近休止角θ1沿逆时针方向依次递增,远休止角θ3沿逆时针方向依次递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平毛罕平吴福华孙磊张建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