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支承结构以及具备该轴支承结构的光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673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支承结构,该轴支承结构用简单的结构来限制轴在径向和轴向上的移动。该轴支承结构包括设置有轴支承部(7)的基体(3)和配设在轴支承部(7)的第一轴(23)。轴支承结构还包括套在第一轴(23)上的受扭螺旋弹簧(4)。在基体(3)上形成有分别与受扭螺旋弹簧(4)的第一和第二臂部(41、42)接合的第一接合孔(31a)和钩状部(74)。受扭螺旋弹簧(4)利用由第一臂部(41)与基体(3)的第一接合孔(31a)接合且第二臂部(42)与基体(3)的钩状部(74)接合所产生的弹力,沿着第一轴(23)的径向将第一轴(23)推压到轴支承部(7)上。第二臂部(42)的一部分位于与第一轴(23)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面相向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支承结构以及具备该轴支承结构的光盘装置,该轴支承结构包括设置有轴支承部的基体和配设于所述基体的轴支承部的轴。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由轴支承某对象物的结构被用于各种各样的机器。在这样的结构中,轴本身被基体所支承,并且该轴支承结构也有多种。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轴支承结构中,轴的一端插入设置在机壳上的轴承孔内。这样一来,轴在径向上的移动就受到限制。而且,在轴上设置有沿径向贯穿该轴的限位销。支架从机壳沿着轴延伸。在该支架上形成有与轴的径向平行延伸的长孔。限位销的一端插入该支架的长孔内。通过该限位销与长孔的接合,轴在轴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在专利文献2所涉及的轴支承结构中,螺旋弹簧套在轴上,利用该螺旋弹簧的弹力将轴推压固定到框架(frame)的固定部。具体而言,在框架上形成有对框架进行切削而形成的俯视呈L字形的固定部,轴配置在该固定部。而且,螺旋弹簧套在轴上。在轴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槽,螺旋弹簧嵌在该槽内。从螺旋弹簧的两端延伸出的两个臂部分别与形成于框架上的接合孔接合。此时,两个臂部以将螺旋弹簧压向沿着其周向收紧的方向的状态与框架上的接合孔接合。结果,螺旋弹簧将轴推压到框架的固定部上。这样一来,轴在径向上的移动就受到限制。而且,因为螺旋弹簧嵌入沿轴的周向延伸的槽内,所以螺旋弹簧相对于轴在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如前所述,因为螺旋弹簧与框架的接合孔接合,所以螺旋弹簧就被固定在框架上。也就是说,通过螺旋弹簧和框架的接合、以及螺旋弹簧和槽的接合,轴在轴向上的移动就受到限制。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技术公报实开平02-2930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06-2366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这样一来,轴就设置成在其径向和轴向上的移动受限制的状态。然而,为了限制轴在径向和轴向上的移动,轴的支承结构就必定会复杂化。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轴支承结构下,让限位销贯穿轴或者在机壳上设置支架。而且,在专利文献2所涉及的轴支承结构下,在轴上形成有用于与螺旋弹簧接合的槽。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用简单的结构来限制轴在径向和轴向上的移动。一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本专利技术以一种轴支承结构为对象,该轴支承结构包括设置有轴支承部的基体和配设在所述轴支承部的轴。轴支承结构还包括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具有套在所述轴上的螺旋部、分别从该螺旋部的两端延伸出的第一和第二臂部;在所述基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和第二臂部接合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所述螺旋弹簧利用由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基体的第一接合部接合且所述第二臂部与所述基体的第二接合部接合所产生的弹力,沿着所述轴的径向将所述轴推压到所述轴支承部上;所述第二臂部的一部分位于与所述轴在轴向上的一个端面相向的位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光盘装置包括所述轴支承结构和由所述轴支承而可滑动的光拾取器(optical pickup)。一专利技术的效果一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用简单的结构来限制轴在径向和轴向上的移动。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光盘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板簧的立体图。图4是第一轴后端部周围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从上方观察第一轴后端部周围所得的放大俯视图。图6是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受扭螺旋弹簧的立体图。图8是第一轴前端部周围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从其它角度观察第一轴前端部周围所得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表示在图8中已拆下受扭螺旋弹簧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表示在图9中已拆下受扭螺旋弹簧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12是从上方观察第一轴前端部周围所得的放大俯视图。图13是图12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另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轴前端部的支承结构的剖视图,与图 13相对应。图15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轴前端部的支承结构的剖视图,与图13 相对应。一符号说明一10光盘装置22光拾取器23 第一轴(轴)3 基体36第一接合孔(第一接合部)37第二接合孔(第三接合部)4受扭螺旋弹簧(螺旋弹簧)40螺旋部41第一臂部42第二臂部7轴支承部74钩状部(第二接合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例举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 2是表示光盘装置10的结构的立体图,是表示已拆去图1的上部机壳11和托盘13的状态的图。<1.驱动装置1的结构>驱动装置1包括上部机壳11、下部机壳12和托盘13。上部机壳11安装在下部机壳12上。这样一来,由上部机壳11和下部机壳12形成在一个侧周面有开口的箱状机壳。 托盘13配设在由上部机壳11和下部机壳12构成的机壳内,构成为从形成于一个侧周面上的开口自由进出机壳内外。下部机壳12上设置有光盘装置10。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为方便起见,以设置有上部机壳11的一侧为“上”、设置有下部机壳12的一侧为“下”、托盘13从机壳中退出的方向(即形成开口的一侧)为“前”、 托盘13进入机壳内的方向为“后”。而且,以面向“前”方时的右侧为“右”、左侧为“左”。如图2所示,光盘装置10包括基体3、主轴机构21、光拾取器22、第一轴23、第二轴对、步进电机25、丝杠沈、受扭螺旋弹簧4和三个板簧支承部5、5、…。主轴机构21、光拾取器22、第一轴23、第二轴24、步进电机25、丝杠沈、受扭螺旋弹簧4和三个板簧支承部 5、5、…安装在基体3上。基体3经四个防震胶垫四、29、…安装在下部机壳12上。基体3由基板30构成,基板30由金属板制成。基板30具有前侧短边部31、后侧短边部32、右侧长边部33和左侧长边部34,整体呈框架形状。后侧短边部32具有从右侧长边部33的后端朝着左侧延伸的右后短边部32a、从左侧长边部34的后端朝着右侧延伸的左后短边部32b、以及将右后短边部3 的后端缘和左后短边部32b的后端缘连结的中央连结部32c,该后侧短边部32呈中央被切去一大块的形状。主轴机构21构成为包含主轴电机和机构部件等,是固定光盘并使光盘转动的机构。主轴机构21由螺钉固定在基体3的前侧短边部31。第一轴23和第二轴M以相互平行且夹着主轴机构21的状态安装在基体3上。具体而言,第一轴23位于主轴机构21的右侧,第二轴M位于主轴机构21的左侧,二者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轴23的前端部经受扭螺旋弹簧4安装在基体3上,后端部经板簧支承部 5安装在基体3上。而且,第二轴M的两端部分别经板簧支承部5、5安装在基体3上。第一轴23是轴之一例。对第一和第二轴23、24的支承结构的详细说明如后所述。丝杠沈的基端部连结在步进电机25上,由该步进电机25驱动丝杠沈转动。步进电机25在丝杠沈与第一轴23相邻且平行于第一轴23的状态下固定在基体3的右侧长边部33。S卩,第一轴23、第二轴M和丝杠沈相互平行。丝杠沈的顶端部由基体3的右侧长边部33支承而转动自如。在丝杠沈上切出有螺纹槽。光拾取器22具有本体部22a,该本体部2 设置有光源、光学系统、传感器等。在本体部22a的右端部设置有与第一轴23嵌合的第一嵌合部22b、22b。而且,在本体部2 的左端部设置有与第二轴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支承结构,包括设置有轴支承部的基体和配设在所述轴支承部的轴,其中:所述轴支承结构还包括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具有套在所述轴上的螺旋部、分别从该螺旋部的两端延伸出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在所述基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接合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螺旋弹簧利用由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基体的第一接合部接合且所述第二臂部与所述基体的第二接合部接合所产生的弹力,沿着所述轴的径向将所述轴推压到所述轴支承部上;所述第二臂部的一部分位于与所述轴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面相向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达郎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