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驾驶室隔音装置的工程机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2155 阅读:4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降低驾驶室内的乘用性、舒适性及冷暖气效率,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进入驾驶室内的噪音的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下部行走体;上部回转体,具有上框架;驾驶室,具有底板,该驾驶室设置于所述上框架上;以及驾驶室隔音装置。其中驾驶室隔音装置具有:底板;驾驶室下方构件,具有支撑驾驶室的驾驶室面板(11),该驾驶室下方构件设置于驾驶室的下方,与底板一起形成周围几乎被封闭的闭合结构的驾驶室下方空间;以及共鸣器(21),通过共鸣作用降低进入驾驶室下方空间内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驾驶室及驾驶室隔音装置的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所述驾驶室隔音装置抑制噪音进入所述驾驶室内。
技术介绍
以液压挖掘机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图14表示以往的作为工程机械的液压挖掘机。该液压挖掘机具有履带式的下部行走体1 ;可围绕纵轴自由回转地搭载于所述下部行走体1上的上部回转体2 ;以及安装于该上部回转体2上的附属装置6,其中该附属装置6具有动臂(boom)3、斗杆(arm)4及铲斗5。上部回转体2具有作为底座的上框架7,在该上框架7上,后部设有用于收纳发动机8的发动机室9,前部设有供操作员在其内部进行各种操作的驾驶室10。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是指从就座于驾驶室10内的操作员所见的方向。图15 图17表示所述上框架7及所述驾驶室10周围的布置。上框架7具有驾驶室面板11,在该驾驶室面板11上设置驾驶室10。驾驶室面板 11具有沿液压挖掘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前侧框12 ;分别与该前侧框12的左右端部连接的左侧框12及右侧框13 ;以及在前侧框12的后方以连接左右侧框13、14的方式相互前后设置的横框15、16,由此,驾驶室面板11整体形成为大致梯子状。在该驾驶室面板11的前后两侧的左右角部,即四角的内侧,分别安装有装配台座17……,在各装配台座17上安装未图示的驾驶室装配部件,所述驾驶室10支撑于该驾驶室装配部件上。在所述驾驶室面板11的下表面安装图17所示的前后两侧的下盖板18。这些下盖板18分别从下方盖上形成于所述前侧框12与所述前侧横框15之间的开口、及形成于前后横框15、16之间的开口。另一方面,所述驾驶室10具有构成其底面的底板19,该底板19 从上方盖上所述各开口。此外,在驾驶室10内设有图17所示的驾驶席20。这样,在驾驶室10的底板19的下方设置有驾驶室面板11和下盖板18,由它们包围分别位于纵框15前后的驾驶室下方空间S、S。各驾驶室下方空间S、S是其周围几乎被封闭的闭合空间,各种液压配管、配线等分别穿过这些驾驶室下方空间S、S。由包括所述装配台座17在内的所述驾驶室面板11和所述下盖板18构成设置于驾驶室10下方的“驾驶室下方构件”。如上所述,驾驶室下方空间S、S基本上是其周围被封闭的闭合空间,但严密地讲, 在所述底板19、所述驾驶室面板11及所述下盖板18上设有用于使配管穿过的孔及排水口。 这些孔等使驾驶室下方空间S、S与液压挖掘机的外部及驾驶室10的内部相连通,使得发动机声、泵声、风扇声等运转噪音从外部经由驾驶室下方空间S、S进入驾驶室10内,令操作员感到不舒服。作为用于防止这种噪音进入驾驶室内的方法,已知有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 8-81976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及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268805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幻所示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中,在驾驶室内的底面和顶面上设置空间隔断层。这些空间隔断层减小驾驶室内的有效高度来使驾驶室内的共鸣频率高频化,并且发挥位于空间隔断层与外侧壁板之间的吸声用空气层的作用。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示的技术中,在驾驶室周壁(例如在支柱)上设置用于释放驾驶室内背压的消声孔。此外,作为不是抑制进入驾驶室内的噪音、而是抑制排放到机械外部的噪音的公知技术,已知有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实开平3-59223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所示的技术。 在该技术中,上框架由箱状部件构成,在该箱状部件上设置开口部和颈部从而构成共鸣器。 该共鸣器通过共鸣作用尤其降低低频噪音。但是,以上所示的公知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减小驾驶室内的有效高度,从而降低了该驾驶室的乘用性、舒适性。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中,积极地使驾驶室的内部与外部相连通的消声孔降低了冷暖气效率。专利文献3所述的技术不能抑制进入驾驶室内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驾驶室隔音装置的工程机械,该驾驶室隔音装置在不降低驾驶室内的乘用性、舒适性及冷暖气效率的情况下,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进入驾驶室内的噪音。该工程机械包括下部行走体;上部回转体,具有上框架,该上部回转体自由回转地搭载于所述下部行走体上;驾驶室,具有底板,该驾驶室设置于所述上框架上;以及驾驶室隔音装置。其中,所述驾驶室隔音装置具有所述底板;驾驶室下方构件,具有支撑所述驾驶室的驾驶室面板,该驾驶室下方构件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下方,与所述底板一起形成周围几乎被封闭的闭合结构的驾驶室下方空间;以及共鸣器,设置于所述驾驶室下方空间,通过共鸣作用降低进入该驾驶室下方空间内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设置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隔音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所述驾驶室隔音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所述驾驶室隔音装置的侧视剖面图。图4是所述驾驶室隔音装置所包括的共鸣器的立体图。图5(A)是表示所述驾驶室隔音装置的驾驶室下方空间中沿宽度方向的一次共鸣的声压分布的图,图5(B)是表示该驾驶室下方空间中沿前后方向的一次共鸣的声压分布的图。图6(A)是表示所述驾驶室隔音装置的驾驶室下方空间中二次共鸣的声压分布的图,图6(B)是表示该驾驶室下方空间中沿前后方向的二次共鸣的声压分布的图。图7是表示利用所述驾驶室隔音装置的降低噪音实验的结果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室面板横框的水平剖视图。图9是从图8的箭头IX方向观察所述驾驶室面板横框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室面板横框的水平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室面板横框的垂直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室面板横框的水平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驾驶室隔音装置的立体图。图14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对象例子的液压挖掘机的概要侧视图。图15是所述液压挖掘机所包括的、具有驾驶室面板的以往上框架的局部俯视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驾驶室面板的立体图。图17是包括图15所示的驾驶室面板的驾驶室下方构件的剖视侧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 图13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实施方式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中已经说明的图14所示的液压挖掘机。该挖掘机的具体结构在以下A D上与图15 图 17所示的以往结构相同。A.图14所示的上框架7具有驾驶室面板11,在该驾驶室面板11上设置驾驶室 10。B.驾驶室面板11具有相互组合形成箱结构的前侧框12、左侧框13和右侧框14, 以及前后两侧的横框15、16,驾驶室面板11整体形成为大致梯子状。在该驾驶室面板11的前后左右的四角内侧,分别安装有装配台座17……,在各装配台座17上安装未图示的驾驶室装配部件,所述驾驶室10支撑于该驾驶室装配部件上。C.在所述驾驶室面板11的下表面安装下盖板18,该下盖板18分别从下方盖上所述前侧框12与前侧横框15之间的开口、及两侧横框15、16之间的开口。另一方面,图14 所示的驾驶室10具有构成其底面的底板19,该底板19从上方盖上所述各开口。D.由所述驾驶室面板11、下盖板18及底板19在驾驶室10的下方形成驾驶室下方空间S、S。所述驾驶室下方空间S、S是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各方向上几乎封闭的闭合空间,各种液压配管、配线等穿过该空间。除上述部分以外,还对于与图14 图17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行走体;上部回转体,具有上框架,该上部回转体自由回转地搭载于所述下部行走体上;驾驶室,具有底板,该驾驶室设置于所述上框架上;以及驾驶室隔音装置,其中,所述驾驶室隔音装置具有:所述底板;驾驶室下方构件,具有支撑所述驾驶室的驾驶室面板,该驾驶室下方构件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下方,与所述底板一起形成周围几乎被封闭的闭合结构的驾驶室下方空间;以及共鸣器,设置于所述驾驶室下方空间,通过共鸣作用降低进入该驾驶室下方空间内的噪音。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增田京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