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导、光电混载基板以及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676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波导,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包覆层、经图案化的芯层、和上部包覆层,在其一端部具有位置对准用撞块部,并且在该芯层的与该撞块部形成端部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光路转换镜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供光波导和光电混载基板,它们是不在光布线部件或光电复合布线部件上搭载光元件的简易形式,并且能够使光元件与、光布线部件(光波导)或光电复合布线部件(光电混载基板)的光波导以芯高位置精度来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包括光波导或光电混载基板和连接器的光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与光元件等简易地连接的光波导和可以将光和电两者简易地连 接的光电混载基板,以及包括它们和连接器的光模块。
技术介绍
就电子元件间、布线基板间的高速、高密度信号传输来说,在以往的由电布线实现 的传输中,信号的相互干扰、衰减成为障碍,开始见到高速、高密度化的极限。为了打破该现 状,提出了用光连接电子元件间或布线基板间的技术,即所谓的光互连,关于电布线和光布 线的复合化进行了各种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尝试在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的转轴部导入光 布线,在这些应用中,使用具有可挠性的柔性光电复合基板。关于光布线和电布线的复合化,例如像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提出了具有电布 线的可挠性基板和与电布线连接的光元件和与光元件光连接的具有可挠性的光波导成为 一体的布线部件的结构的方案。所述光波导由传输光线的芯和包覆它的包覆层构成,在与 光元件光连接的部分形成有用于使光路改变90度的45度镜面。光元件与光波导芯进行高 精度的位置对准来搭载,以实现高连接效率。但是,该方法中,由于是在布线部件上搭载光元件和集成电路(下面记为“IC”。) 的形式,所以与通常的电布线部件有很大的不同,存在损坏、静电等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912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光波导和光电混载基板,它们是不在光布 线部件或光电复合布线部件上搭载光元件的简易形式,并且能够使光元件与光布线部件 (光波导)或光电复合布线部件(光电混载基板)的光波导的芯以高位置精度来连接,并且 提供包括光波导或光电混载基板和连接器的光模块。本专利技术人反复认真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光波导部分的形状方面想办法,可以以 外形为基准对光元件和光波导的芯进行简易且高精度地位置对准。本专利技术基于该见解完 成。S卩,本专利技术提供(1) 一种光波导,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包覆层、经图案化的芯层、和上部包覆层, 在光波导一端部具有位置对准用撞块部,并且在该芯层的与该撞块部形成端部不同的位置 形成有光路转换镜面。(2)将上述(1)所述的光波导和电布线一体化而成的光电混载基板,和(3) 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波导和与该光波导连接的连接器,该光波导 包括下部包覆层、经图案化的芯层、和上部包覆层,在光波导一端部具有位置对准用撞块 部,在该芯层的与该撞块部形成端部不同的位置具有光路转换镜面,该连接器中具有内壁部,所述内壁部用于在光波导连接时与撞块部接触来确定光波导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未搭载光元件的光布线部件(光波导)或光电复合布线部件(光电 混载基板)可在连接器上插拔,并且,可对由光波导和连接器构成的光模块内的光元件与 光波导的芯进行高精度的位置对准来连接。附图说明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波导的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的连接器的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模块的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波导的其他方式的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的连接器的其他方式的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模块的其他方式的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的连接器的其他方式的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模块的其他方式的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波导的截面图。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导向功能的图。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导向功能的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波导中的电布线的一种方式的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波导中的电布线的另一方式的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波导中的电布线的另一方式的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波导中的电布线的另一方式的图。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波导的制造过程的图。符号说明10光波导11 基材12下部包覆层13 芯层14上部包覆层15位置对准用撞块部16光路转换镜面17末端部20光元件2IIC30连接器31 筐体32光波导固定器具321旋转轴322按压固定部33、33,内壁部34空间部35嵌合用导槽36芯中心位置确定导槽40电布线(光波导)41电布线(连接器)42与板的连接部81包覆层用基材膜82下部包覆层83 芯层84芯层用支持膜85光掩膜86芯图案87上部包覆层88包覆层用支持膜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光波导进行详细说明。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光波导10的特征在于,在基材11上形成有下部包覆层12、经 图案化的芯层13和上部包覆层14构成,在其一端部具有位置对准用撞块部15,并且在与该 撞块部形成端部不同的位置、具体是在该撞块部的内侧形成光路转换镜面16。作为光路转 换镜面16,优选45度光路转换镜面。通信设备所用的光在芯层13内传输(例如,图1和图3中的虚线),通过光路转换 镜面16改变其方向,进行与受发光元件等光元件20之间的光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光波导利用 设置于端部的位置对准用撞块部15进行高精度的位置对准,进行与光元件20的光连接。这里,对着镜部光路侧的包覆层(下部包覆层12)的厚度,本来,从光损失这点 考虑,期待尽可能薄,通常优选在35 μ m以下,若考虑到成膜性和光损失,则更优选10 25 μ m。此外,要使材料和成膜方法最优化,特别优选在10 μ m以下。下面,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图1 图3所示的方式 (下面有时称为“第一方式”)中,在光波导端部具有如图1所示的前端部17,该前端部17 用于与连接器的嵌合。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中的连接器30。连接器30包括筐体31和光波导固定 器具32,具有内壁部33、空间部34和嵌合用导槽35。空间部34中安装光元件20和IC21 等,光元件20和IC21电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光元件和IC等不与光布线或电布线发生 冲突。另外,IC21通过电布线41和与板的连接部42电连接,确保IC21的电源。如上所述,嵌合用导槽35是用来与光波导10的前端部17嵌合的装置。通过将前 端部17沿着如图2所示的嵌合用导槽35插入,来将光波导10嵌入到连接器30上。当光波导10连接到连接器30时,内壁部33与撞块部15相接触,来确定光波导10 的位置。即,当将光波导10塞进连接器30中时,撞块部15碰到内壁部33而停住,简便地确定光波导的位置。因此,只确定连接器30中的光元件20与内壁部33的相对位置以及光 波导10中的光路转换镜面16的位置,即可容易地高精度地进行光波导与光元件的位置对 准。这样,在确定了光波导的位置之后,将光波导固定器具32降下并固定光波导10, 同时,在第一方式中,通过按压固定部322嵌合前端部17。(参照图3)。光波导固定器具32固定光波导10,同时抑制光波导10的上浮,缩短光波导10的 芯部13 (光路转换镜面16的部分)与光元件20的距离,使光连接更稳定化。就光波导固定器具32来说,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制成以旋转轴321为中心旋 转的结构,也可采取这种方式如图3所示,使按压固定部322与基材11接触,进一步牢固 地固定光波导10。按压固定部322通过旋转引入前端部17同时将其向下按压固定,由此可 不产生缝隙地将撞块部15按压到内壁部33同时固定。因此,与简单地从上方按压的情况 相比,光波导10变得更难以拔出。此外,当基材11为柔性电布线基板、前端部17有电布线 时,通过按压固定部322,连接器30的电布线41和前端部17的电布线可连接良好。此外,对于光波导固定器具32的形状,只要是可将光波导10固定的形状则没有特 别限制,可以是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的旋转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波导,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包覆层、经图案化的芯层、和上部包覆层,在光波导一端部具有位置对准用撞块部,并且在该芯层的与该撞块部形成端部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光路转换镜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增田宏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