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弯曲加工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40232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使最终成形品成形的工件弯曲加工方法,所述最终成形品具有位于倾斜区域的相反两侧的两个表面,其中,所述倾斜区域由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以及平面部构成,所述工件弯曲加工方法包括:工件保持步骤,其通过固定模具和保持构件悬持所述工件的一端部;以及成形步骤,其通过将活动模具向所述固定模具移动以使所述活动模具推压所述工件的自由端部侧来使所述工件中的与所述平面部相对应的区域屈曲,然后通过使所述活动模具将所述工件推压至所述固定模具来形成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并且使所述工件中的与所述倾斜区域的所述平面部相对应的所述区域去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件弯曲加工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和装置用于通过利用面向彼此 布置的固定模具和活动模具对板状工件进行弯曲加工而使最终成形品成形,所述最终成形 品具有以弯曲部为边界而连续的两个表面。
技术介绍
近年来,实现碰撞安全性提高和车身轻量化二者是有关车辆的最重要课题,目的 是为了通过耗油率改善来降低CO2排放量。作为用于同时满足这些冲突要求的手段,逐渐 地采用将高强度钢板应用于车辆的车身。作为机动车辆用部件的压制成形的钢板基本上具 有形成有多个倾斜区域的所谓的箱状或帽状的剖面形状。为了确保压制成形的尺寸精度, 重要的是控制倾斜区域的弹性回跳量。然而,由于具有高材料强度(例如,大约590MPa的 材料强度)的高强度钢板在压制成形工序之后具有较大的弹性回跳,因此难以在不采取一 些手段的情况下确保良好的尺寸精度。因此,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惯例中,在设计成形模具时考虑了在压制成形之后的弹 性回跳量,使得压制成形对象工件被过弯折。这样,能够确保弯曲角度的尺寸精度。然而,用作机动车辆用部件的高强度钢板的材料强度逐年变高。近年来,非常有必 要将材料强度为98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板应用于机动车辆用部件。因而,如果提高高强度钢板的材料强度,则压制成形后的弹性回跳也增大。因此, 如在现有技术中在构造成形模具时考虑一定弹性回跳量的情况下,所考虑的弹性回跳量变 大,从而维修或更新成形模具所需要的工时数增加并且维修操作变得复杂。此外,在某些情 况下,取决于要压制成形的形状,过弯曲的角度小于90°,这在压制成形中会产生问题。另 外,在高强度钢板的材料强度高的情况下,各个工件间的包括材料强度等的特性在较大的 范围内不同,因此,即使在构造成形模具时考虑了弹性回跳,在压制成形之后的弯曲角度也 会不一致,并且难以确保弯曲角度的精度。此外,公开号为2005-2M262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5_2M^》示出了一种压 制成形方法,其可减小在对高强度钢板压制成形时的弹性回跳量在公开号为2005-2讨沈2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5-254262)中示出的金属板 加工方法中,在第一成形工序中使具有帽状剖面形状的成形品的立壁成形到其高度的大约 一半,并且在第二成形工序中添加立壁的剩余高度并将其连接至所述壁的所述高度的大约 一半上。在第一成形工序和第二成形工序中,在模具肩部(die shoulder)处对模具执行弯 曲和去弯曲。在所公开的方法中,使钢板在第二成形工序中被推压至模具肩部上的方向与 在第一成形工序中执行的被推压至模具肩部上的方向相反。因此,在第二成形工序中成形 的壁用作平均弯曲角度变大用元件(spring-go element),因而减小了成形品的弹性回跳。然而,在公开号为2005-2M262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5_25426》中描述的加 工方法旨在减小立壁部的弹性回跳量,而非减小工件的弯曲部的弹性回跳量。因此,仅仅应 用公开号为2005-2讨沈2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5-254262)中描述的成形方法不会确保弯曲角度的尺寸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工件弯曲加工方法及装置,其通过减小工件的弯曲部的弹性 回跳量来确保工件的弯曲部的弯曲角度的尺寸精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为一种通过利用固定模具和活动模具对板状工件进行弯曲加 工而使最终成形品成形的工件弯曲加工方法,所述最终成形品具有位于倾斜区域的相反两 侧的两个表面,其中,所述最终成形品中的所述倾斜区域的形状由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 以及夹在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平面部构成。所述方法包括工件保持 步骤,其通过由所述固定模具和面向所述固定模具布置的保持构件夹紧工件的一端部而悬 持所述工件;以及成形步骤,其通过将所述活动模具向所述固定模具移动以使所述活动模 具朝向所述固定模具推压悬持的所述工件的自由侧端部来使所述工件中的与所述倾斜区 域的所述平面部相对应的区域屈曲(curve),然后通过使所述活动模具将所述工件推压至 所述固定模具来形成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并且使所述工件中的与所述倾斜 区域的所述平面部相对应的所述区域去弯曲,所述活动模具和所述固定模具的形状与所述 最终成形品中的所述倾斜区域的形状相对应。因此,在所述倾斜区域中发生的弹性回跳能 够通过在由于与所述平面部相对应的所述区域的屈曲而挠曲(flex)的部分中发生的平均 弯曲角度变大现象而被抵消。因而,变得能够成形出所述倾斜区域中的弯曲角度的尺寸精 度高的最终成形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为一种通过利用固定模具和活动模具对板状工件进行弯曲加 工而使最终成形品成形的工件弯曲加工方法,所述最终成形品具有位于倾斜区域的相反两 侧的两个表面,其中,所述最终成形品中的所述倾斜区域的形状由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 以及夹在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平面部构成。所述方法包括在工件中 的与所述倾斜区域的所述平面部相对应的区域中形成预弯曲部的步骤,所述预弯曲部具有 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相同的弯曲方向;工件保持步骤,其通过由所述固定 模具和面向所述固定模具布置的保持构件夹紧所述工件的一端部而悬持所述工件;以及成 形步骤,其通过将所述活动模具向所述固定模具移动以使所述活动模具朝向所述固定模具 推压悬持的所述工件的自由侧端部来使所述工件中的与所述倾斜区域的所述平面部相对 应的区域屈曲,然后通过使所述活动模具将所述工件推压至所述固定模具来形成所述第一 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并且使所述工件中的与所述倾斜区域的所述平面部相对应且包 括所述预弯曲部的所述区域去弯曲,所述活动模具和所述固定模具的形状与所述最终成形 品中的所述倾斜区域的形状相对应。因此,在所述倾斜区域中发生的弹性回跳能够通过在 所述预弯曲部和由于与所述平面部相对应的所述区域的屈曲而挠曲的部分中发生的平均 弯曲角度变大现象而被充分地抵消。因而,变得能够成形出述倾斜区域中的弯曲角度的尺 寸精度高的最终成形品。在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中,在所述成形步骤中,在所述工件被所述活动模具推压 至所述固定模具之前,可以通过使所述工件与所述固定模具中的设置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弯 曲部的区域接触而在所述工件中形成稳定弯曲部,并且在形成所述稳定弯曲部之后,可以 通过使所述活动模具将所述工件推压至所述固定模具来使所述稳定弯曲部去弯曲。因此,通过利用在所述稳定弯曲部中也发生的平均弯曲角度变大现象,能够更确定地减小在所述 最终成形品的弯曲部中发生的弹性回跳。因而,变得能够提高所述最终成形品的弯曲部的 弯曲角度的尺寸精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为一种用于通过对工件进行弯曲加工而使最终成形品成形的 工件弯曲加工装置,所述最终成形品具有位于倾斜区域的相反两侧的两个表面。所述装置 包括固定模具以及面向所述固定模具布置的活动模具和保持构件。所述活动模具和所述固 定模具具有与所述最终成形品中的所述倾斜区域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并且所述工件通过 由所述固定模具和所述保持构件夹紧所述工件的一端部而被悬持。通过将所述活动模具向 所述固定模具移动以使所述活动模具推压所述工件的自由侧端部,所述弯曲加工装置使所 述工件中的与所述倾斜区域的所述平面部相对应的区域屈曲。之后,通过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利用固定模具和活动模具对板状工件进行弯曲加工而使最终成形品成形的工件弯曲加工方法,所述最终成形品具有位于倾斜区域的相反两侧的两个表面,其中,所述最终成形品中的所述倾斜区域的形状由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以及夹在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的平面部构成,所述工件弯曲加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工件保持步骤,其通过由所述固定模具和面向所述固定模具布置的保持构件夹紧工件的一端部而悬持所述工件;以及成形步骤,其通过将所述活动模具向所述固定模具移动以使所述活动模具朝向所述固定模具推压悬持的所述工件的自由侧端部来使所述工件中的与所述倾斜区域的所述平面部相对应的区域屈曲,然后通过使所述活动模具将所述工件推压至所述固定模具来形成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并且使所述工件中的与所述倾斜区域的所述平面部相对应的所述区域去弯曲,所述活动模具和所述固定模具的形状与所述最终成形品中的所述倾斜区域的形状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和久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