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31551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弯曲加工方法,以使一端侧连结部(31)根据分别形成于两个直线部(30、30)的一对折弯部(39a、39b)的长度之差,相对于一对直线部(30、30)的直角方向(β)倾斜的方式形成原材料(W1)。之后,在两个直线部(30、30)上同时形成弯曲方向相同的折弯部。由此,能够防止在形成了折弯部后,一端侧连结部(31)相对于两个直线部(30、30)从所希望的状态倾斜,因此能够缩短加工时间,使加工精度良好地在一端侧连结部(31)的两侧的一对直线部(30、30)上,同时形成长度不同的一对折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对构成旋转电机用的绕线(磁线)的截面为圆形或矩形的金属线 (例如扁线)、或其他棒材、管材、板材等规定的原材料实施弯曲加工的。
技术介绍
通常,感应电机、直流电机(包括发电机)等旋转电机,作为工业用或者车辆用的动力源被广泛使用,其定子的线圈的布置多采用单位功率高的分布绕组。近来,作为用于混合动力驱动车辆以及电动车的电机,提出有根据输出/尺寸要求等而将槽的叠层系数高的扁线作为磁线使用。用于上述那样的旋转电机的磁线,通过在多个位置进行折弯而构成线圈。这样作为对原材料实施弯曲加工的构造,已知有将原材料依次送至弯曲加工装置,对每一个位置实施弯曲加工的构造(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58-176037号公报为了形成以上述那样的分布绕组所使用的线圈,如后述的图23所示,开发了将原材料做成由相互平行的多个直线部30、30和将相邻的直线部30、30的一端部或另一端部彼此连结的一端侧连结部31以及另一端侧连结部32a、32b(参照图3)构成的形状,进而在一端侧连结部31的两侧的一对直线部30、30的一部分分别形成弯曲部12a、12b的未公开的构造。上述各弯曲部12a、12b由弯曲方向相互相反的一对折弯部39a、39b构成。另外,分别形成在一对直线部30、30上的弯曲部12a、12b,一端侧连结部31与另一端侧的折弯部39b 之间的长度不同。这样,如后述的图1所示,形成长度不同的弯曲部12a、12b是为了将三相的线圈适宜地组合而节省空间地组装于定子芯2内。作为形成具有上述那样的弯曲部12a、12b的线圈的方法,例如,如图33至图37所示,可以考虑对每个直线部30分别形成。因此,首先,如图33所示,将直线状的磁线等原材料W2(参照图4等)折弯,得到由多个直线部30、30和将相邻的直线部30、30的一端或另一端部彼此连结的一端侧连结部31以及另一端侧连结部32a、32b(参照图3)构成的原材料W1。在该状态下,一端侧连结部31相对于两侧的一对直线部30、30折弯成大致直角。接着,如图34所示,在夹紧一侧的直线部30的一部分(夹紧部C、斜线部)的状态下,将该一侧的直线部30的连结部31侧向一侧折弯,形成折弯部39a(成形部F、涂黑部)。然后,如图35所示,在夹紧一侧的直线部30的一部分(夹紧部C、斜线部)的状态下,将该一侧的直线部30的连结部31侧向与图34的情况相反的一侧折弯,形成折弯部39b (成形部F、涂黑部)。由此,在一侧的直线部30形成弯曲部12a。接着,如图36所示,在夹紧另一侧的直线部30的与上述一侧的直线部30的连结部31的距离不同的位置(夹紧部C、斜线部)的状态下,将该另一侧的直线部30的连结部 31侧向一侧折弯,形成折弯部39a (成形部F、涂黑部)。然后,如图37所示,在夹紧另一侧的直线部30的一部分(夹紧部C、斜线部)的状态下,将该另一侧的直线部30的连结部31 侧向与图36的情况相反的一侧折弯,形成折弯部39b (成形部F、涂黑部)。由此,在另一侧的直线部30形成弯曲部12b。进而,从图37的状态开始,扭转连结部31使其倾斜,从而成为在图37的(b)中两个直线部30、30重叠的状态。如上所述,在每个直线部30形成弯曲部12a、12b的方法的情况下,由于加工工序多,因此不可避免地延长了加工时间。另外,如图34(b)和图36(b)所示,在进行一方的直线部30的加工时,另一方的直线部30沿着弯曲方向产生较大的振动。这样的弯曲加工,例如,一边依次输送卷绕于线轴的磁线等原材料W2 —边进行加工,因此必需确保用于确保直线部30的振动的空间,或使输送机构配合该振动而移动,不能避免装置大型化。另外,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直线部30的振动均难以顺利地进行,因此难以确保加工精度。与此相对,如图38至图40所示,考虑在一端侧连结部31的两侧的一对直线部30、 30上同时形成弯曲部12a、12b的方法。首先,与上述的情况同样,得到如图38所示的形状的原材料Wl。接着,如图39所示,在夹紧一对直线部30、30的自一端侧连结部31起的距离不同的部分(夹紧部C、斜线部)的状态,在将这些两个直线部30、30的一端侧连结部31侧同时折弯到一侧时,分别形成折弯部39a、39a(成形部F、涂黑部)。然后,如图40所示,在夹紧两个直线部30、30的一部分(夹紧部C、斜线部)的状态下,将上述两个直线部30、30 的一端侧连结部31侧同时向与图39的情况相反的一侧折弯,分别形成折弯部39b、39b (成形部F、涂黑部)。由此,在两个直线部30、30同时形成弯曲部12a、12b。在用上述那样的方法,在两个直线部30、30同时形成弯曲部12a、12b的方法的情况下,如图40(a)所示,一端侧连结部31会相对于两个直线部30、30从直角的状态变为倾斜。作为用于分布绕组的线圈,必需获得一端侧连结部31相对于两个直线部30、30成为大致直角的形状。因此,在上述那样的形成方法中,还需要将一端侧连结部31从图40的状态相对于两个直线部30、30形成直角的工序,因此还是增加了加工工序,延长了加工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加工时间,使加工精度良好地在一端侧连结部的两侧的一对直线部,同时形成长度不同的一对折弯部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是对原材料(Wl)进行弯曲加工的,其中上述原材料(Wl)是将相互平行的多个直线部(30、30)、和将该各直线部(30、30)中相邻的直线部 (30,30)的一端部彼此以及另一端部彼此交替地连结的一端侧连结部(31、31a、31b、31c) 以及另一端侧连结部(32a、32b)依次形成所构成的,所述是对存在于原材料 (Wl)的上述一端侧连结部(31、31a、31b、31c)的两侧的一对直线部(30、30),分别形成到达该一端侧连结部(31、31a、31b、31c)的长度不同的折弯部(39a、39b)的,该的特征在于,以使上述一端侧连结部(31)相对于上述一对直线部(30、30)的直角方向,相应于分别形成于这两个直线部(30、30)的上述折弯部(39a、39b)的长度之差倾斜的方式形成了上述原材料(Wl)后,在上述两个直线部(30、30)上同时形成弯曲方向相同的折弯部(39a或39b)。在上述一对直线部(30、30)上形成各自的弯曲方向相互相反,且上述一端侧连结部(31、31a、31b、31c)与各自的直线部(30,30)的另一端侧的折弯部(39b)之间的长度不同的一对折弯部(39a、39b)。在将上述两个直线部(30、30)的与上述折弯部(39a或39b)相比处于与上述连结部(31)相反一侧的部分进行固定了的状态下,形成该折弯部(39a或39b)。另外,上述括号内的符号是用于与附图进行对照,并不能由此对各权利要求的构成造成任何影响。根据技术方案1涉及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一对直线部上同时形成折弯部之前,使一端侧连结部相对于两个直线部的直角方向,相应于在两个直线部上分别形成的折弯部的长度之差而发生倾斜,因此能够防止在形成折弯部后,一端侧连结部相对于两个直线部从所希望的状态发生倾斜。其结果,能够缩短加工时间。根据权利要求2涉及的本专利技术,由于能够防止在形成一对折弯部之后,一端侧连结部相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弯曲加工方法,对原材料进行弯曲加工,其中所述原材料是将相互平行的多个直线部、和将该各直线部中相邻的直线部的一端部彼此以及另一端部彼此交替地连结的一端侧连结部以及另一端侧连结部依次形成所构成的,且所述弯曲加工方法是对存在于所述原材料的所述一端侧连结部的两侧的一对直线部,分别形成到达该一端侧连结部的长度不同的折弯部的弯曲加工方法,该弯曲加工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使所述一端侧连结部相对于所述一对直线部的直角方向,相应于分别形成于这两个直线部的所述折弯部的长度之差倾斜的方式形成了所述原材料后,在所述两个直线部上同时形成弯曲方向相同的折弯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