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驾驶室的工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6866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程车辆(1)包括:可拆装地连接的一对前部框架(21)及一对前部框架(22)、以在侧视图中与一对主车架(22)重叠的状态将一对主车架(22)之间连接起来的加强构件(11)、以在侧视图中至少一部分与加强构件(11)重叠地固定到一对主车架(22)的外侧面上的一对安装支架(12)。驾驶室(8)至少在一对安装支架(12)和一对后桥壳(9)或者变速箱壳体(3)的左右两个部位的共四个部位处,经由防振机构(7)被防振地支承。根据所述工程车辆(1),可以谋求结构简单化,并且,谋求所述驾驶室(8)的支承稳定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驾驶室的工程车辆
技术介绍
过去,利用配备有围绕驾驶座的驾驶室的工程车辆作为拖拉机等,所述工程车辆是利用变速器对来自于发动机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并传递给一对前轮及一对后轮中起着驱动轮作用的车轮的工程车辆。但是,在过去的带有驾驶室的工程车辆中,从稳定地防振支承作为重物的驾驶室的观点出发,还有改进的余地。例如,在过去的带有驾驶室的工程车辆中,在左右一对主车架的前部、中间部及后部,分别固定有一对前部板、一对驾驶室用托架及前后左右四个变速箱壳体用托架,驾驶室被防振地支承在所述前部板及所述驾驶室用托架上,并且,变速箱壳体被支承在所述变速箱壳体用托架上(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详细地说,在所述现有技术的带有驾驶室的工程车辆中,所述一对主车架在前部及中间部分别被工作机连接装置用的前部连杆框架及连接框架连接起来。并且,所述前部板的外端部被连接到所述主车架上,并且后端部被连接到所述前部连杆框架上,所述驾驶室用托架在紧靠所述连接框架之后,其外端部被连接到所述主车轮这样,在所述现有的带有驾驶室的工程车辆中,通过将所述前部板的后端部连接到所述前部连杆框架上,并且,将所述驾驶室用托架配置在紧靠所述连接框架之后,以求驾驶室支承点的刚性强化,但是,由于前后左右四个部位的驾驶室支承点都在一对主车架上, 所以,不能充分谋求所述驾驶室的支承稳定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2180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现有技术做出的,其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谋求驾驶室的支承稳定化的结构简单的带有驾驶室的工程车辆,所述工程车辆利用包含有变速箱壳体的变速器对来自于发动机的旋转动力变速并传递给一对前轮及一对后轮中起着驱动轮作用的车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驾驶室的工程车辆,所述工程车辆利用包含有变速箱壳体的变速器对来自于发动机的旋转动力变速并传递给一对前轮及一对后轮中起着驱动轮作用的车轮,在所述工程车辆中,从所述发动机向后方侧分离开地配置所述变速箱壳体,其中,一对后桥壳连接到所述变速箱壳体的两侧壁上,所述一对后桥壳容纳被连接到所述一对后轮上的一对后车轴;所述发动机和容纳连接到所述前轮上的前车轴的前桥壳被支承在配置于车辆前方侧的左右一对前部框架上;分别利用左右一对主车架将所述一对前部框架及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左右侧壁之间连接起来;所述车辆包括加强构件和一对安装支架,所述加强构件以在侧视图中与所述一对主车架重叠的状态将所述一对主车架之间连接起来,所述一对安装支架以在侧视图中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加强构件重叠的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一对主车架的外侧面;至少在所述一对安装支架和所述一对后桥壳或者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左右两个部位共四个部位处,防振地支承驾驶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工程车辆,由于所述发动机及所述前桥壳和所述变速箱壳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开,所以,可以提高所述工程车辆的前后平衡,进而,由于在所述一对主车架中,利用由所述加强构件连接起来的高刚性部位和所述变速箱壳体或所述后桥壳防振地支承所述驾驶室,所以,可以谋求所述驾驶室的支承稳定化,对所述驾驶室获得所希望的防振效果。优选地,所述工程车辆还可以配备有拱架,所述拱架包括一对侧板和连接板部,所述一对侧板的下端部连接到所述加强构件的左右端部,并且上端部向上方延伸,所述连接板部将所述一对侧板部的上端部彼此连接起来,并且经由防振机构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后端面上的发动机安装凸缘上。根据所述结构,可以提高所述一对主车架中经由所述安装支架支承所述驾驶室的部位的刚性,特别是,可以提高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周围的刚性,可以更稳定地支承所述驾驶室。在所述一对主车架配置在所述一对前部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方侧、并且以在侧视图中前端部重叠到所述一对前部框架的后端部上的状态被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起来的结构中,优选地,所述发动机在跨过所述一对前部框架及所述一对主车架的重叠区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下,其前侧被防振地支承在所述一对前部框架上,并且其后侧被防振地支承在所述拱架上。根据所述优选的结构,所述前部框架及所述主车架除了在所述重叠区域被相互连接之外,还经由所述发动机被相互连接。从而,通过采用具有相互能够分离地连接的所述前部框架及所述主车架的车辆框架的分割结构,获得提高可操作性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由所述分割结构引起的车辆框架的刚性的恶化。进而,优选地,所述一对主车架的前端部经由间隔件被连接到所述一对前部框架的后端部上。根据这种结构,可以与所述一对前部框架的设置宽度独立地自由设定所述一对主车架的设置宽度(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分离距离)。优选地,所述驾驶室包括下框架部、竖立地设置在所述下框架部的纵向框架部、 被支承于所述纵向框架部的上端部的上框架部、被载置在所述上框架部的外部车顶、被支承在所述下框架部的地板部、配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前方且将所述驾驶室与发动机·飞轮单元之间隔断的隔气板,所述下框架部包括一对下部内侧框架、一对下部外侧框架以及一对连接构件,所述一对下部内侧框架以在与所述一对主车架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在比所述一对主车架更靠车辆宽度方向外方侧、以上表面位于比所述主车架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状态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设置,所述一对下部外侧框架在比所述一对下部内侧框架更靠车辆宽度方向外方、以上表面与所述下部内侧框架的上表面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的状态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一对连接构件将对应的所述下部内侧框架及所述下部外侧框架连接起来,所述一对连接构件经由防振机构被支承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地板部具有地板构件,所述地板构件被直接或者间接地载置在所述一对下部内侧框架及所述一对下部外侧框架的上表面上。所述工程车辆还包括制动器操作轴,所述制动器操作轴在比所述隔气板更靠近驾驶室内侧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直接或间接地被支承在所述隔气板上;第一制动毂,所述第一制动毂被可相对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制动器操作轴上;第二制动毂,所述第二制动毂被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制动器操作轴上;第一及第二制动踏板,所述第一及第二制动踏板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及第二制动毂上;左右一对制动器纵向连杆,所述左右一对制动器纵向连杆根据对所述第一及第二制动踏板的人工操作,分别在大致上下方向上移动;左右一对制动器横向连杆,所述左右一对制动器横向连杆分别可操作地将所述一对制动器纵向连杆与设置在所述变速器上的左右一对制动机构之间连接起来,并且,所述左右一对制动器横向连杆根据所述一对制动器纵向连杆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沿着大致前后方向移动,在所述隔气板上,关于车辆宽度方向在比所述一对主车架更靠车辆宽度方向外方、 并且关于上下方向在比所述制动器操作轴更靠下方处,设置向驾驶室的室内侧隆起的左右一对隆起部,使所述左右一对制动器纵向连杆的下端部经由所述左右一对隆起部从所述驾驶室的室内向下方延伸,经由分别可相对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左右一对中间制动轴上的左右一对中间制动毂,分别将所述左右一对制动器纵向连杆的下端部和所述左右一对制动器横向连杆的前端部连接起来,其中,所述左右一对中间制动轴以位于比所述地板构件更靠下方且比所述安装支架更靠后方的位置方式设置在所述一对主车架及所述一对下部内侧框架之间的所述间隙内。根据所述结构,不会使包含所述制动器纵向连杆及所述制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驾驶室的工程车辆,所述工程车辆利用包含有变速箱壳体的变速器对来自于发动机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并传递给一对前轮及一对后轮之中起着驱动轮作用的车轮,其中,使所述变速箱壳体从所述发动机向后方侧远离地配置,一对后桥壳连接到所述变速箱壳体的两个侧壁上,所述一对后桥壳容纳与所述一对后轮连接的一对后车轴,容纳与所述前轮连接的前车轴的前桥壳被支承在配置于车辆前方侧的左右一对前部框架上,分别利用左右一对主车架将所述一对前部框架及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左右侧壁之间连接起来,所述工程车辆包括加强构件和一对安装支架,所述加强构件以在侧视图中与所述一对主车架重叠的状态将所述一对主车架之间连接起来,所述一对安装支架以在侧视图中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加强构件重叠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一对主车架的外侧面,至少在所述一对安装支架、和所述一对后桥壳或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左右两个部位共四个部位,防振地支承驾驶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尻伸也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