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仁惠专利>正文

多臂导纱装置(一)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22877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臂导纱装置,包括一导纱盒,导纱盒以一隔层板区隔分出一顶凹层与一底凹层,且隔层板上设有一第一贯层孔与一第二贯层孔;一顶连动机构,包括枢设于顶凹层内且互相接抵的一第一传动轮及一第二传动轮,一底连动机构,包括枢设于底凹层内且互相接抵的一第三传动轮及一第四传动轮,第三与第一传动轮分层一同枢设于第一贯层孔,第四与第二传动轮分层一同枢设于第二贯层孔,传动轮均与连结件相接,且连结件均连结有旋臂,旋臂透过互相接抵的传动轮进行同步连动,使顶凹层与底凹层上下层的旋臂能相对独立地进行同步连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针织机的导纱装置,尤指一种多臂导纱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中所示,其系显示习用导纱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导纱装置90其中一面上联接有一连结件91,并透过连结件91联接一导纱臂92。导纱臂92以其一端插结于连结件 91,且导纱臂92的自由端处设有两个固定一体的上导纱眼931与下导纱眼932。习用导纱装置90的导纱臂92末端为固定的上导纱眼931与下导纱眼932,于实际运作时,将入纱纱线穿过入纱板(图中未示)经上导纱眼931绕于送纱轮(图中未示)一圈后再穿过入纱板(图中未示)回穿过下导纱眼932而出纱,如果通过下导纱眼932的出纱纱线张力与通过上导纱眼931的入纱纱线张力不均勻,即入纱纱线的传送与出纱纱线的张力大小不均勻时,则具有固定一体上导纱眼931与下导纱眼932的导纱臂92即会发生快速相互拉扯不停而有剧烈抖动情形发生,在理论上与理想上言,当入纱纱线与出纱纱线张力趋于平衡时才停止抖动,但事实上在送纱作业操作时,入纱纱线与出纱纱线张力在不规则送纱过程中基本上是不可能趋于平衡,只能说,入纱纱线与出纱纱线张力在较佳送纱情况下, 两者的纱线张力差距较小尔,易言之,在送纱过程中,使穿经上导纱眼931与下导纱眼932 的纱线会有打结或脱落的情况,是一种常态现象。如图2中所示,其系显示习用导纱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导纱装置90A其中一面上联接有一第一连结件911A与一第二连结件912A,并透过第一连结件911A联接一第一导纱臂 921A,而利用第二连结件912A联接一第二导纱臂922A。第一导纱臂921A与第二导纱臂922A各以其一端插结于第一连结件91IA与一第二连结件912A,且第一导纱臂921A与第二导纱臂922A的自由端处各设有一个第一导纱眼 931A与一个第二导纱眼932A。习用导纱装置90A具有两各自穿插结合于两卩奮合的传动轮的第一导纱臂921A与第二导纱臂922A,于实际运作时,入纱与出纱纱线同样先后穿经第一导纱眼931A与第二导纱眼932A后再绕送纱轮(图中未示),第一导纱臂921A与第二导纱臂922A其摆动虽因传动轮嚿合而可同步摆动旋转,但其亦同样受入纱纱线的传送与出纱纱线的张力大小不均勻时输送张力影响,而产生有如同上述习用单臂导纱装置的剧烈抖动情形发生。有鉴于此,根据上述公知单臂或多臂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在快速供纱运作中因入纱纱线与出纱纱线的输送张力不同影响而产生不稳定剧烈抖动情形,造成导纱装置的轴心、轴套极易磨耗,徒增维修成本,且导纱臂剧烈抖动的结果也造成纱线间会有打结或断裂情形发生,在过去的针织技艺中,由于所使用的纱线皆为强度较高的天然长纤、尼龙、聚酯等韧性较高的人造纤维, 故该等纱线尚经得起纱线在输送张力瞬间变化所产生不稳定剧烈抖动。由于生活质量提高,衣着市场大量需求及纱线制造科技不断研发进步,功能性 (如排汗纱、除臭纱、保暖纱、环保纱...等)纱线陆续推出,广受市场欢迎,于是针织市场生态环境大部分都采用功能性纱线,由于功能性纱线为满足市场需求,皆以大部分天然短纤(如废茶叶、咖啡渣等)与少部分高分子塑料混合制粒抽丝,其优点是功能性特强,缺点是纱线韧性较差,经不起瞬间剧烈抖动的导纱变化,在此情况下,如以前述导纱装置进行导纱与送纱时,纱线将濒濒断纱而停车,虽业者进行各项改善措施及技术改良,但仍一筹莫展, 只好降低生产速度(由17-降至9RPM),申请人根据多年制作及销售导纱装置经验着手研发构思其解决方案并经过大量的测试和研究,从而完成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创作人系对习用导纱装置进行改良,且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其旋臂组可以各自依据穿经导纱眼的入纱与出纱纱线张力而分开独立摆动的多臂导纱装置,为了达成该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导纱盒,该导纱盒包含一隔层件、一顶盒板与一底盒板,该隔层件具有一隔层板以将该隔层件区隔分出一顶凹层与一底凹层,且该顶盒板与该底盒板分别盖合于该隔层件的顶凹层与底凹层而构成该导纱盒,该隔层板上设有一第一贯层孔与一第二贯层孔;一顶连动机构,该顶连动机构包括枢设于该顶凹层内相邻的一第一传动轮与一第二传动轮,且该第一传动轮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复数凹陷且等距排列的第一结合孔并与一设置于该顶盒板外侧的第一连结件相接,该第二传动轮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复数凸出的第二结合柱并与一设置于该顶盒板外侧的第二连结件相接,该第二结合柱用以插入并对应结合于该第一结合孔,使该第一传动轮与该第二传动轮互相接抵传动;一底连动机构,该底连动机构包括枢设于该底凹层内且相邻的一第三传动轮及一第四传动轮,该第三传动轮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复数凹陷且等距排列的第三结合孔并与一设置于该底盒板外侧的第三连结件相接,该第四传动轮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复数凸出的第四结合柱并与一设置于该底盒板外侧的第四连结件相接,该第四结合柱用以插入并对应结合于该第三结合孔,使该第三传动轮与该第四传动轮互相接抵传动,且该第三传动轮与该第一传动轮分层一同枢设于该第一贯层孔,该第四传动轮与该第二传动轮分层一同枢设于该第二贯层孔;一顶旋臂组,该顶旋臂组包括一第一旋臂与一第二旋臂, 该第一旋臂一端连结于该第一连结件,该第二旋臂一端连结于该第二连结件,该顶旋臂组透过该顶连动机构的第一传动轮及该第二传动轮使该第一旋臂与该第二旋臂进行同步连动;一底旋臂组,该底旋臂组包括一第三旋臂与一第四旋臂,该第三旋臂一端连结于该第三连结件,该第四旋臂一端连结于该第四连结件,该底旋臂组透过该底连动机构的第三传动轮及该第四传动轮使该第三旋臂与该第四旋臂能相对该第一旋臂与该第二旋臂独立地进行同步连动。其中该顶盒板对应该第一贯层孔与第二贯层孔的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一轴孔,该第一传动轮具有一第一轮轴,且该第一轮轴一端枢设于第一贯层孔上方,另一端枢设于第一轴孔并突出顶盒板外,以供该第一连结件相接,该第二传动轮于其两侧处各设有一第二勾杆并具有一第二轮轴,且该第二轮轴一端枢设于第二贯层孔上方,另一端枢设于第一轴孔并突出顶盒板外,以供该第二连结件相接,该第一旋臂一端设有扁状的第一插杆而其自由端处设有第一导纱眼,该第二旋臂一端设有扁状的第二插杆而其自由端处设有第二导纱眼。其中该第一轮轴设有一第一切部与一第一插孔,且第一连结件对应第一切部设有第一轴孔及横向贯穿第一连结件的第一插槽,该第一连结件藉由第一轴孔套设于突出顶盒板外的第一切部上,使第一连结件的第一插槽与第一轮轴的第一插孔互相连通,且该第一插杆插结于第一插槽与第一插孔共同形成的连通结构中。其中该第二轮轴设有一第二切部与一第二插孔,且第二连结件对应第二切部设有第二轴孔及横向贯穿第二连结件的第二插槽,第二连结件藉由第二轴孔套设于突出顶盒板外的第二切部上,使第二连结件的第二插槽与第二轮轴的第二插孔互相连通,且该第二插杆插结于第二插槽与第二插孔共同形成的连通结构中。其中该底盒板同样对应第一贯层孔与第二贯层孔的位置分别一第二轴孔,第三传动轮具有一第三轮轴,且第三轮轴一端枢设于隔层件的第一贯层孔下方,另一端枢设于第二轴孔并突出底盒板外,以供该第三连结件相接,第四传动轮于其两侧处各设有一第四勾杆并具有一第四轮轴,且该第四轮轴一端枢设于第二贯层孔下方,该第三旋臂一端设有扁状的第三插杆而其自由端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臂导纱装置,该导纱装置(100)包括:一导纱盒(10),该导纱盒(10)包含一隔层件(11)、一顶盒板(12)与一底盒板(13),该隔层件(11)具有一隔层板(111)以将该隔层件(11)区隔分出一顶凹层(112)与一底凹层(113),且该顶盒板(12)与该底盒板(13)分别盖合于该隔层件(11)的顶凹层(112)与底凹层(113)而构成该导纱盒(10),该隔层板(111)上设有一第一贯层孔(14)与一第二贯层孔(15);一顶连动机构(20),该顶连动机构(20)包括枢设于该顶凹层(112)内相邻的一第一传动轮(21)与一第二传动轮(22),且该第一传动轮(21)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复数凹陷且等距排列的第一结合孔(210)并与一设置于该顶盒板(12)外侧的第一连结件(23)相接,该第二传动轮(22)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复数凸出的第二结合柱(220)并与一设置于该顶盒板(12)外侧的第二连结件(24)相接,该第二结合柱(220)用以插入并对应结合于该第一结合孔(210),使该第一传动轮(21)与该第二传动轮(22)互相接抵传动;一底连动机构(30),该底连动机构(30)包括枢设于该底凹层(113)内且相邻的一第三传动轮(31)及一第四传动轮(32),该第三传动轮(31)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复数凹陷且等距排列的第三结合孔(310)并与一设置于该底盒板(13)外侧的第三连结件(33)相接,该第四传动轮(32)于侧沿的表面处设有复数凸出的第四结合柱(320)并与一设置于该底盒板(13)外侧的第四连结件(34)相接,该第四结合柱(320)用以插入并对应结合于该第三结合孔(310),使该第三传动轮(31)与该第四传动轮(32)互相接抵传动,且该第三传动轮(31)与该第一传动轮(21)分层一同枢设于该第一贯层孔(14),该第四传动轮(32)与该第二传动轮(22)分层一同枢设于该第二贯层孔(15);一顶旋臂组(40),该顶旋臂组(40)包括一第一旋臂(41)与一第二旋臂(42),该第一旋臂(41)一端连结于该第一连结件(23),该第二旋臂(42)一端连结于该第二连结件(24),该顶旋臂组(40)透过该顶连动机构(20)的第一传动轮(21)及该第二传动轮(22)使该第一旋臂(41)与该第二旋臂(42)第三传动轮(31)及该第四传动轮(32)使该第三旋臂(51)与该第四旋臂(52)能相对该第一旋臂(41)与该第二旋臂(42)独立地进行同步连动。进行同步连动;一底旋臂组(50),该底旋臂组(50)包括一第三旋臂(51)与一第四旋臂(52),该第三旋臂(51)一端连结于该第三连结件(33),该第四旋臂(52)一端连结于该第四连结件(34),该底旋臂组(50)透过该底连动机构(30)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申请(专利权)人: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