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流道对流反渗透分离装置”及其主要部件“双流道反渗透膜组件”,其特点是不需要用抗压力很高的反渗透膜及压头很高的高压泵就可对溶液进行高度浓缩的新方法。主要用于医药、食品、发酵工业等方面溶液的高度浓缩,以及从工业废水中高度浓缩含有贵重物质的稀溶液及处理环境污染,亦能成倍的降低泵压力进行海水淡化等。近些年来,反渗透技术发展迅速,在世界范围已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海水、苦咸水淡化及从工业废水中浓缩经济价值较高的物质,以及对医药、食品工业等方面的溶液浓缩均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限于低浓度的浓缩与淡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膜组件内反渗透膜的透水量受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Δπ的限制。因为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是膜两侧溶液浓度差的函数(目前的膜组件,在膜的高压侧,设进、出液两个口,进出的是有浓度的液体;另一低压侧只有一个出水口,流出的渗透水是清水,浓度接近于零,按一个大气压计算),因此进入的溶液浓度愈高,渗透压差就愈大,则反渗透操作压力差 P也更大,对高压泵压力的要求也随之愈高。如膜的高压流道流入3.5%的盐水,要浓缩至7%~8%就需70~90个大气压的高压泵。如浓度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流道对流反渗透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用“双流道反渗透膜组件”为主要部件组成。此部件的特征在于“在反渗透膜的两侧设两条流道,一侧为高压流道设进液口及出液口,另一侧为低压流道亦设置进液口及出液口。两侧进液口设在流道的相对的两端。” 其特征还在于将一种浓度溶液事先分为两种浓度,分别从高压流道及低压流道进液口流入,且低压流道进口溶液浓度要低于高压流道进口溶液浓度,造成浓度差,以对流流动方式进行反渗透浓缩及淡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双流道对流反渗透膜组件处理流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低压流道出口得到的一部分淡化液与高压流道出口得到的一部分高压浓缩液按要求的浓度和流量调配后,加入高一段双流道对流反渗透膜组件的低压流道的入口,与来自所述低一段双流道对流反渗透膜组件的高压流道的入口的浓液在反渗透膜两侧以等浓度差或等渗透压差对流流动进行反渗透,按此循环,得到预定浓度的浓缩液和淡化液。2.一种用双流道对流反渗透膜组件处理流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流道出口得到的一部分高压浓缩液与一部分原液即待处理液按要求调配浓度和流量后,加入高一段双流道对流反渗透膜组件的低压流道的入口,与来自所述低一段双流道对流反渗透膜组件的高压流道的入口的浓液在反渗透膜两侧以等浓度差或等渗透压差对流流动进行反渗透,按此循环,得到预定浓度的浓缩液和淡化液。3.一种用双流道对流反渗透膜组件处理流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第1路各段低压流道出口排出的一部分淡化液与进入该段的一部分高压浓缩液按要求调配浓度和流量后,加入高一段的低压流道入口,与来自低一段的高压流道入口的流体在反渗透膜的两侧以等浓度差或等渗透压差对流流动进行反渗透,按此向上循环,得到预定浓度的浓缩液;(2)第1路各段低压流道出口排出的其余部分淡化液流入第2路低一段的反渗透膜组件低压流道入口与高压流道入口浓缩液在反渗透膜的两侧以等浓度差或等渗透压差对流流动进行反渗透,第2路各段低压流道出口排出的其余部分淡化液流入第3路低一段的反渗透膜组件低压流道入口与高压流道入口浓缩液在反渗透膜的两侧以等浓度差或等渗透压差对流流动进行反渗透,按此循环,得到要求的浓缩液和淡化液。4.一种用双流道对流反渗透膜组件处理流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第1路低压流道出口的部分排放液与高压流道出口的部分排放液混合,按要求流量和浓度调配后,加入高1段的低压流道入口;(2)将各路各段低压流道排出的部分淡化液并联收集在各自的分液箱内;(3)用分液箱的泵将淡化液等量加入第2路以上的各路低压流道入口,与高压流道的溶液在反渗透膜的两侧以等浓度差或等渗透压差对流流动进行反渗透;(4)低压流道分流出的浓度较低的部分分流液与第2、3、4路之间的高压流道出口分流出的浓度较高的部分分流液混合,按所要求的浓度和流量调配后,得到加入高1段双流道对流反渗透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