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7139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4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使原水相对于反渗透膜片沿着纵向流动而延长原水相对于反渗透膜片的滞留时间,据此可提高净水的回收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具备:中心管,沿着半径方向形成有用于使净水流入的净水入水孔,上述中心管的一端被堵塞;导向管,连接于上述中心管的外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原水移动通路,沿着半径方向形成有与上述原水移动通路相连通的原水出水孔;反渗透膜片,为了延长通过上述原水出水孔的原水的滞留时间,使原水沿着纵向流动,来过滤原水中含有的异物,并通过上述净水入水孔向上述中心管的内部供给经过过滤处理的净水;以及过滤器外壳,用于容纳上述反渗透膜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渗透膜过滤器,尤其涉及通过延长原水相对于反渗透膜片(membrane sheet)的滞留时间而提高净水的回收率的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R0 filter)。
技术介绍
图1及图2所示的反渗透膜过滤器I示出多个种类的膜以螺旋形缠绕于中央的中央管4的周围的螺旋缠绕型模块(spiral wound type module)。上述反渗透膜过滤器I在过滤部件2之间配置原水隔片3,并以螺旋状缠绕于中央管4的周围,外周面被由无纺布等构成的外膜5包围而保持形态。通过上述原水隔片3而流入的原水中通过过滤部件2的表面而过滤的净水沿着过滤部件2的中心移动,并通过形成于中央管4的贯通孔6,进而通过形成于中央管4的一侧的净水流出口 7而排出。另外,通过上述原水隔片3流入的原水中浓缩而未通过过滤部件2的表面的浓缩水通过原水隔片3而继续移动,并通过设于中央管4的周围的浓缩水流出口8而排出。此时,上述过滤部件2具有下述结构:在第一膜9和第二膜10之间设有净水隔片11,通过第一膜9或第二膜10的净水沿着净水隔片11渐渐移动到中央管4侧,并通过中央管4的贯通孔6而排出。此时,通常,上述第一膜9和第二膜10中一个膜形成为反渗透膜,但也可以将两侧的膜都形成为反渗透膜。上述反渗透膜过滤器I利用0.0001 μ m的反渗透膜而构成,可用于过滤如铅、砷等重金属,也可用于过滤钠、各种病原菌等。另外,由于原水相对于反渗透膜片沿着横向移动,因此,原水与反渗透膜片的表面接触的滞留时间短。据此,与通过上述原水隔片3流入到上述反渗透膜过滤器I的原水流入量相比,通过上述反渗透膜过滤器I而过滤后的通过上述净水流出口 7排出的净水量(通常具有3:1的比例)相对地低,因而存在回收率非常低的缺点。韩国专利申请10-2011-7006005号中公开了 “螺旋形反渗透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通过使原水相对于反渗透膜片沿着纵向流动来延长原水相对于反渗透膜片的滞留时间,而增大净水处理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用于使净水移动的中心管和用于使原水流入的导向管一体化而使结构简单化的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中心管,沿着半径方向形成有用于使净水流入的净水入水孔,上述中心管的一端被堵塞;导向管,连接于上述中心管的外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原水移动通路,沿着半径方向形成有与上述原水移动通路相连通的原水出水孔;反渗透膜片,为了延长通过上述原水出水孔的原水的滞留时间,使原水沿着纵向流动,来过滤原水中含有的异物,并通过上述净水入水孔向上述中心管的内部供给经过过滤处理的净水;过滤器外壳,用于容纳上述反渗透膜片;以及流路转换导向器,连接于上述过滤器外壳的开口部,并形成有用于使原水流入的原水流入口、用于从上述中心管排出净水的净水排出口、以及用于排出经上述反渗透膜片而进行过滤的浓缩水的浓缩水排出口。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中心管,沿着半径方向形成有用于使净水流入的净水入水孔,上述中心管的一端被堵塞;导向管,连接于上述中心管的外侧,在上述导向管的外侧面上沿着长度方向等间距地形成有肋,以便形成原水移动通路;反渗透膜片,为了延长通过上述原水移动通路的原水的滞留时间,使原水沿着纵向流动,来过滤原水中含有的异物,并通过上述净水入水孔向上述中心管的内部供给经过过滤处理的净水;过滤器外壳,用于容纳上述反渗透膜片;以及流路转换导向器,连接于上述过滤器外壳的开口部,并形成有用于使原水流入的原水流入口、用于从上述中心管排出净水的净水排出口、用于排出经上述反渗透膜片而进行过滤的浓缩水的浓缩水排出口。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中心管,沿着半径方向形成有用于使净水流入的净水入水孔,上述中心管的一端被堵塞;导向管,连接于上述中心管的外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原水移动通路,沿着半径方向形成有与上述原水移动通路相连通的原水出水孔;反渗透膜片,为了延长通过上述原水出水孔的原水的滞留时间,使原水沿着纵向流动,来过滤原水中含有的异物,并通过上述净水入水孔向上述中心管的内部供给经过过滤处理的净水;以及过滤器外壳,用于容纳上述反渗透膜片,并在上述过滤器外壳的上部形成有用于使原水流入的原水口、用于排出净水的净水口及用于排出浓缩水的浓缩水口。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上述中心管配置于上述反渗透膜片的纵方向上的中央侧或边缘侧。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中心管和导向管成形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反渗透膜片具有:上部支架,安装于上述反渗透膜片的上部,用于防止通过上述原水口而流入到上述反渗透膜片的上部的原水和从上述反渗透膜片移动到上述浓缩水口的浓缩水的相互混合;下部支架,安装于上述反渗透膜片的下部,用于防止通过上述导向管的下部而流入到上述反渗透膜片的下部的原水和从上述反渗透膜片中排出的浓缩水的相互混合。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如下的优点。原水沿着纵向相对于反渗透膜片流动,因此可以延长原水相对于反渗透膜片的滞留时间,而可以提高净水处理量,从而可以提高实用性及可靠性。另外,无需变更反渗透膜盒及用于容纳该盒的过滤器外壳的直径大小就可以增大净水处理量,从而能够确保实用性。另外,通过使净水流动的中心管和使原水流入的导向管形成为一体而使结构简单化,据此可以节约成本费用。【附图说明】图1及图2为以往技术的RO过滤器的简图。图3为容纳有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的过滤器外壳的简图。图4为图3所示的RO过滤器的侧视图及其横向剖面图。图5a、图5b为用于说明利用图3所示的RO过滤器来进行净水处理的附图。图6为容纳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的过滤器外壳的简图。图7为图6所示的RO过滤器的侧视图及其横向剖面图。图8为容纳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的过滤器外壳的剖面图。(附图标记的说明)50:净水流入孔;51:中心管;52:原水移动通路;53:原水出水孔;54:导向管;55:反渗透膜片;56:过滤器外壳;57:原水流入口 ;58:净水排出口 ;59:浓缩水排出口 ;60:流路转换导向器;61: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详细说明只是用于使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施本专利技术而进行的,不是据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及范畴。图3至图5a、图5b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具有:中心管51 (central tube),沿着半径方向形成有用于使净水流入的净水入水孔50,上述中心管51的一端被堵塞;导向管54,连接于上述中心管51的外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原水移动通路52,沿着半径方向形成有与上述原水移动通路52相连通的原水出水孔53 ;反渗透膜片55,为了延长通过上述原水出水孔53的原水的滞留时间,使原水沿着纵向流动,来过滤原水中含有的异物,并通过上述净水入水孔50向上述中心管51的内部供给经过过滤处理的净水;过滤器外壳56,用于容纳上述反渗透膜片55 ;以及流路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路形成于侧面的反渗透膜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中心管,沿着半径方向形成有用于使净水流入的净水入水孔,上述中心管的一端被堵塞;导向管,连接于上述中心管的外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原水移动通路,沿着半径方向形成有与上述原水移动通路相连通的原水出水孔;反渗透膜片,为了延长通过上述原水出水孔的原水的滞留时间,使原水沿着纵向流动,来过滤原水中含有的异物,并通过上述净水入水孔向上述中心管的内部供给经过过滤处理的净水;以及过滤器外壳,用于容纳上述反渗透膜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鉒松林声泽洪贤基郑泰浩崔秀贤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皮克布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