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双边剥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9814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材双边剥皮机,包括有机座和安装于机座上的活动架、固定架;该活动架上设置有一中间刀模、两侧边刀模和两第一驱动装置,该中间刀模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刀片和后刀片,该侧边刀模单边设置有前抵推刀片和后抵推刀片,该两个第一驱动装置分别推动两侧边刀模于左右方向移动;还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以推动前述活动架、活动架上的中间刀模、两侧边刀模及两第一驱动装置一并前后移动;以及,该固定架上设置有夹线装置;藉此,通过将剥皮模式设计为双边切线剥皮模式,且设置有后刀片和后抵推刀片用于切断线材以平整线材端部,这样,一次性就完成了对线材的剥皮及平整端部处理,有效提高了产品品质及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剥除线材端部外皮的机械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线材双边剥皮机
技术介绍
线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使用非常普遍,常见的线材包括有芯部(用于导电或传输信号等)和包裹于芯部外的绝缘皮层,该绝缘皮层通常为聚氯乙烯材料。在接线时,我们需要先将线材端部的绝缘皮层剥下以使其芯部露出,便于芯部与其它导体等部件相连接导ο最初,我们采用的是用火烧法,即用火烧线材端部的绝缘皮层,使得绝缘皮层软化,在其未冷却时迅速用手或其它工具将其扯断,但是在扯断的过程中经软化的绝缘皮层极易粘连到手上或是工具上,而且,往往由于火烧的温度难以控制区,导致前述芯部被氧化。后来,也有人利用各式各样的剥线钳等工具来对线材进行剥皮处理,但是,使用剥线钳等常常出现对线材剪断及剥皮不良的现象。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电线剥皮机,其用机械作业模式取代了上述手工作业模式,相比而言,其可快速剥除线材端部的绝缘皮层,适合批量生产,大大提高了剥皮效率。例如,对于HDMI线材的剥皮处理,其系先将HDMI线材中的一排小线材进行剥皮处理,再通过下一工序对HDMI线材中的其余小线材进行剥皮处理,而且,线材端部需要单独一工序进行切断处理以使得其端部保持平整,因此,完成整个剥皮处理过程中所需要应用到的设备较多,加工人员也相应较多,这样,生产成本较高,很难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品质管理也较难管控。因此,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材双边剥皮机,其一次性快速、便捷地完成对线材的剥皮处理,且线材的端部十分平整,有效提高了产品品质及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线材双边剥皮机,包括有机座和安装于机座上的活动架、固定架;该活动架上设置有切线刀模和针对该切线刀模设置的两个第一驱动装置,且该活动架、切线刀模及两个第一驱动装置系可一并前后滑动式位于前述机座上;其中,该切线刀模包括有一中间刀模和两侧边刀模,该中间刀模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沿线材延伸方向间距式布置的前刀片和后刀片,该侧边刀模系可左右移动式位于前述活动架上,该侧边刀模单边设置有与该前刀片和后刀片配合的前抵推刀片和后抵推刀片,前述两个第一驱动装置分别抵于该两侧边刀模上;针对前述活动架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该第二驱动装置抵于前述活动架上;该固定架位于前述切线刀模的前方,于该固定架上设置有夹线装置,该夹线装置包括有夹具和用于推动该夹具夹紧或松开的第三驱动装置,该第三驱动装置抵于该夹具上;以及,该夹具内可拆卸式夹持有排线夹,该排线夹上设置有用于将线材整齐分成竖直两列的左夹槽和右夹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当前述两侧边刀模分别完全抵推至中间刀模处时,前述后抵推刀片和相应侧的后刀片接触,而前述前抵推刀片和相应侧的前刀片保持间距。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抵推刀片的刀尖与中间刀模的距离小于其同侧前抵推刀片的刀尖与中间刀模的距离,前述后刀片的刀尖与中间刀模中心的距离大于其同侧前刀片的刀尖与中间刀模中心的距离,且,同侧后抵推刀片的刀尖与前抵推刀片的刀尖于左右方向的间距等于同侧后刀片的刀尖与前刀片的刀尖于左右方向的间距。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具包括有相配合的左夹具和右夹具,针对该左夹具和右夹具分别于前述固定架上开设有滑槽,该左夹具和右夹具分别滑动式嵌于相应滑槽内; 前述第三驱动装置数量为两个,其分别推动左夹具和右夹具于左右移动,每个第三驱动装置包括有气缸、传动块和凸轮轴,该传动块连接于气缸与凸轮轴之间,该凸轮轴的凸轮周面抵于前述左夹具或右夹具。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轮轴的凸轮周面包括有相闭合连接的圆弧面和竖直平面,该圆弧面分别抵于前述左夹具及右夹具上时,前述左夹具和右夹具夹紧,该竖直平面抵于前述左夹具及右夹具上时,前述左夹具和右夹具松开。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线夹呈工字形结构,其包括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平行设置的夹线臂,沿竖直方向相邻两夹线臂之间形成前述左夹槽或右夹槽,且该夹线臂于左右两侧分别成竖直两列布置,该两列夹线臂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前述夹具伸于该容置空间内以夹紧排布有线材的排线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刀模和两侧边刀模均系可拆换式安装于前述活动架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座上设置有若干导轨,前述活动架系可滑动式安装于相应导轨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为气缸。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座包括有底板、侧板和顶板,该底板、侧板和顶板围合形成一安装空间,前述活动架及固定架均设置于该安装空间内,以及,前述第三驱动装置露于底板下方。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一、通过将切线刀模设计为双边切线剥皮模式,且该切线刀模上进一步设置有用于切断线材以平整线材端部的后刀片和后抵推刀片,这样,能够一次性快速、便捷地完成对线材的剥皮及平整端部处理,有效提高了产品品质及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二、针对夹具设置的第三驱动装置,其传动结构设计巧妙,使得该夹具的夹紧力强、稳定性好,避免了因线材定位不稳定而导致的线材剥皮不良现象,有利于保证后续的剥皮等工序的作业品质;三、前述切线刀模中的中间刀模和两侧边刀模均设计为可拆换式,便于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和更换;四、该线材双边剥皮机通过各部件的配合,实现了自动化作业,使用时极其方便, 且,各部件的布置紧凑合理,使得该线材双边剥皮机整体结构于生产车间易于布置和摆放, 得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切线刀模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M-M处的截面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2中线材夹持于排线夹内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2中排线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中夹线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图7中N-N处的截面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待放入排线夹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0是图9中P-P处的截面放大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装入排线夹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Q-Q处的截面放大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切线刀模对线材完成剥皮作业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R-R处的截面放大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机座11、底板12、侧板13、顶板14、安装空间20、活动架30、固定架31、滑槽40、导轨50、切线刀模51、中间刀模511、前刀片512、后刀片52、侧边刀模521、前抵推刀片522、后抵推刀片60、第一驱动装置70、第二驱动装置80、夹线装置81、夹具811、左夹具812、右夹具82、第三驱动装置821、气缸822、传动块823、凸轮轴8231、圆弧面83、排线夹832、右夹槽834、置空间8232、竖直平面831、左夹槽 833、夹线臂 90、线材。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1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座10和安装于机座10上的活动架20、固定架30 ;该机座10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材双边剥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座和安装于机座上的活动架、固定架;该活动架上设置有切线刀模和针对该切线刀模设置的两个第一驱动装置,且该活动架、切线刀模及两个第一驱动装置系可一并前后滑动式位于前述机座上;其中,该切线刀模包括有一中间刀模和两侧边刀模,该中间刀模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沿线材延伸方向间距式布置的前刀片和后刀片,该侧边刀模系可左右移动式位于前述活动架上,该侧边刀模单边设置有与该前刀片和后刀片配合的前抵推刀片和后抵推刀片,前述两个第一驱动装置分别抵于该两侧边刀模上;针对前述活动架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该第二驱动装置抵于前述活动架上;该固定架位于前述切线刀模的前方,于该固定架上设置有夹线装置,该夹线装置包括有夹具和用于推动该夹具夹紧或松开的第三驱动装置,该第三驱动装置抵于该夹具上;以及,该夹具内可拆卸式夹持有排线夹,该排线夹上设置有用于将线材整齐分成竖直两列的左夹槽和右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阳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