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927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导光板、至少一个定位件以及多个第一缓冲件。背板具有四个内壁,且这四个内壁围成一个容置空间。发光二极管配置于其中一个内壁上,导光板则配置于容置空间内。而且,导光板具有相对于配置有发光二极管的内壁的入光面。定位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位于导光板与配置有发光二极管的内壁之间。这些第一缓冲件则是分别配置于导光板与相对于发光二极管而位于另一侧的内壁之间,并邻近角落。其中,第一缓冲件的刚性小于定位件的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避免导光板因膨胀撞伤光源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主要由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模块所构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液晶面板中所注入的液晶本身不会发光,因此,必须透过背光模块所提供的面光源来点亮液晶面板,以使液晶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由此可知,背光模块在液晶显示器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背光模块可依其光源的配置位置而分为直下式背光模块与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 以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来说,由于目前的显示模块均朝薄型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导光板的厚度也必须随之薄型化。然而,由于导光板容易因吸湿或受热而膨胀,因此如何避免导光板膨胀延伸后撞击到光源而导致光源损坏,或是薄型导光板因机械强度不足而在受热后受到其他元件的侧向挤压而变形,均为目前亟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光源在导光板膨胀延伸时可免于受到损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导光板、至少一个定位件以及多个第一缓冲件。背板具有第一内壁、第二内壁、第三内壁以及第四内壁,其中第一内壁相对于第二内壁,第三内壁相对于第四内壁,且第三内壁与第二内壁相交于第一角落,第四内壁与第二内壁相交于第二角落。而第一内壁、第二内壁、第三内壁及第四内壁围成一个容置空间。这些发光二极管是配置于第一内壁上,导光板则是配置于容置空间内。而且,导光板具有相对于第一内壁的入光面。定位件是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位于导光板与第一内壁之间。这些第一缓冲件则是分别配置于导光板与第二内壁之间,并邻近第一角落与第二角落。其中,第一缓冲件的刚性小于定位件的刚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更包括多个第二缓冲件,这些第二缓冲件是分别配置在导光板与背板的第三内壁及第四内壁之间,并邻近上述第一角落与第二角落。而且,这些第二缓冲件的刚性小于上述定位件的刚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邻近上述第一角落的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彼此相连,且邻近上述第二角落的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彼此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邻近上述第一角落的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为一体成型,邻近上述第二角落的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为一体成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各第一缓冲件包括本体部以及段差部,且段差部位于本体部与上述导光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各第一缓冲件具有第一表面,且上述导光板具有出光面,第一缓冲件的第一表面大致平行于出光面,且第一表面具有至少一个沟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更包括电路板及连接器。电路板贴附于背板的第一内壁上,且上述这些发光二极管配置于电路板上并与其电连接。连接器则是配置于电路板上并连接至发光二极管。而且,连接器位于导光板与电路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定位件包括金属片,设置于上述连接器与导光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邻近第一内壁的角落具有缺口,而上述定位件对应至此缺口而位于导光板与第三内壁或第四内壁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是通过刚性不同的定位件与缓冲件来完成导光板的定位,且刚性较大的定位件是位于导光板与光源之间,因此可避免导光板在吸湿或受热膨胀时撞击光源而导致导光板或光源损伤,也可避免导光板在做冲击试验时撞伤光源与导光板。而刚性较小的缓冲件则可在导光板吸湿或受热膨胀时因应导光板所施予的作用力而挤压变形,以避免导光板在膨胀时因受到侧向挤压力而变形。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背光模块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上视示意图。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100背光模块110背板111第一内壁112第二内壁113第三内壁114第四内壁115容置空间120发光二极管122电路板124连接器130导光板132入光面134出光面136缺口140定位件150第一缓冲件152、162 本体部154、164:段差部155、156、166 表面157、167:沟槽160:第二缓冲件170 胶框Cl 第一角落C2 第二角落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上视示意图,图2则为图1的背光模块的侧视图。请先参照图1,背光模块100包括背板110、多个发光二极管120、导光板130、至少一个定位件140以及多个第一缓冲件150。背板110具有第一内壁111、第二内壁112、 第三内壁113以及第四内壁114,其中第一内壁111相对于第二内壁112,第三内壁113相对于第四内壁114,且第三内壁113与第二内壁112相交于第一角落Cl,第四内壁114与第二内壁112相交于第二角落C2。而第一内壁111、第二内壁112、第三内壁113及第四内壁 114围成一个容置空间115。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这些发光二极管120是配置于背板110的第一内壁111 上。详细来说,这些发光二极管120是配置于电路板122上,并电连接至电路板122,而电路板122是贴附于第一内壁111上。另一方面,电路板122则是电连接至连接器124,以通过连接器124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IM是配置在背板110上并邻近第一内壁111。详细来说,连接器IM配置于电路板122上并电连接至发光二极管120,且连接器124位于导光板130与电路板122之间。导光板130是配置于容置空间115内,并具有相对于第一内壁111的入光面132。 发光二极管120所发出的光线即是经由入光面132入射导光板130,以通过导光板130将发光二极管120所发出的光线转换为面光源出射。具体来说,导光板130还具有与入光面 132相邻的出光面134,而射至导光板130内部的光线即是经由出光面134出射。定位件140是设置于容置空间115内,并位于导光板130与第一内壁111之间,因而可避免导光板130因受外力影响朝第一内壁111移动而撞击至发光二极管120,以防止发光二极管120损坏。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40可以是圆柱体。或者,定位件140也可以是设置于连接器1 与导光板130之间的金属片,以避免导光板130撞击连接器IM而造成连接器1 损坏。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30的角落例如是具有缺口 136,而定位件140 即是对应缺口 136而位于导光板130与第三内壁113或导光板130与第四内壁114之间。第一缓冲件150是配置于导光板130与背板110的第二内壁112之间,并邻近第一角落Cl与第二角落C2。特别的是,第一缓冲件150的刚性小于定位件140的刚性。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40的材质例如是金属,第一缓冲件150的材质则例如是橡胶或其他可挠性材料。承上所述,背光模块100是通过定位件140以及第一缓冲件150将导光板130定位于第一内壁111与第二内壁112之间。而且,由于导光板130与发光二极管120之间设置有刚性大且不易变形的定位件140,导光板130与第二内壁112之间则是设置有具有可挠性的第一缓冲件150,因此当导光板130因所处环境的温度升高而膨胀时,导光板130会朝第二内壁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具有一第一内壁、一第二内壁、一第三内壁以及一第四内壁,其中该第一内壁相对于该第二内壁,该第三内壁相对于该第四内壁,且该第三内壁与该第二内壁相交于一第一角落,该第四内壁与该第二内壁相交于一第二角落,该第一内壁、该第二内壁、该第三内壁及该第四内壁围成一容置空间;多个发光二极管,配置于该第一内壁上;导光板,配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该入光面相对于该第一内壁;至少一定位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位于该导光板与该第一内壁之间;以及多个第一缓冲件,分别配置于该导光板与该第二内壁之间,并邻近该第一角落与该第二角落,其中这些第一缓冲件的刚性小于该定位件的刚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权陈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