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283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3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耦光单元以及多个发光元件。导光板具有入光侧,耦光单元包括并排的多个耦光元件。每一耦光元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二侧邻近入光侧。每一耦光元件的厚度从第一侧朝接近第二侧的方向逐渐缩减。发光元件配置于这些耦光元件的第一侧旁。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另一种背光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个耦光元件组装成耦光单元,能提升耦光单元的整体结构强度,且因耦光元件的尺寸较小,具有易于生产的优点。此外,因耦光单元为一体成型的实心结构,所以具有结构强度较强且易于生产的优点。而且,耦光单元与导光板可通过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而彼此接合,具有易于组装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通过耦光单元将光线导引至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背光模块用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显示光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重要元件之一。随着液晶显示装置朝着薄型化的趋势发展,背光模块的厚度也需随之缩减。因此,公知技术提出了图I所示的背光模块的架构。请参照图1,公知背光模块100包括导光板110、反射空腔120以及多个光源130。反射空腔120具有开口 121以及与开口 121相对的端面122,其中导光板110的侧面112与反射空腔120的开口 121接合,而光源130配置在反射空腔120的端面122处。导光板110的厚度经薄型化,因此需通过呈楔形的反射空腔120作为耦光元件,以将光源130提供的光线导引至导光板110内。然而,由于反射空腔120为空心结构,所以结构强度较差,容易变形。而且,因反射空腔120的尺寸较大,制作困难度较高,不利于量产。此外,反射空腔120与导光板110之间的组装难度较高,导致组装效率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以提升耦光单元的结构强度及量产性。为达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导光板、稱光单兀以及多个发光元件。导光板具有入光侧,耦光单元包括并排的多个耦光元件。每一耦光元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二侧邻近入光侧。每一耦光元件的厚度从第一侧朝接近第二侧的方向逐渐缩减。发光元件配置于这些耦光元件的第一侧旁。为达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耦光单元以及多个发光元件。导光板具有入光侧,耦光单元为实心结构,且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二侧邻近入光侧,且耦光单元的厚度从第一侧朝接近第二侧的方向逐渐缩减。耦光单元还具有第一接合部,而导光板还具有连接于入光侧的第二接合部,且第一接合部接合于第二接合部。发光元件配置于耦光单元的第一侧旁。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背光模块中,因通过多个耦光元件组装成耦光单元,所以能提升耦光单元的整体结构强度,且因耦光元件的尺寸较小,具有易于生产的优点。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背光模块中,因耦光单元为实心结构,所以具有结构强度较强且易于生产的优点。而且,耦光单元与导光板可通过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而彼此接合,具有易于组装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多个耦光元件组装成耦光单元,能提升耦光单元的整体结构强度,且因耦光元件的尺寸较小,具有易于生产的优点。此外,因耦光单元为一体成型的实心结构,所以具有结构强度较强且易于生产的优点。而且,耦光单元与导光板可通过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而彼此接合,具有易于组装的优点。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I为公知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2A与图2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与侧视示意图。图2C是沿图2A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沿图7的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00、200a、200b、200c、300 :背光模块210、210c、310、310a :导光板211、311 :入光侧212、312、312a :第二接合部213 :底面220、320、320a :耦光单元221、221a、221d :耦光元件221b :第一耦光元件221c :第二耦光元件222 :第一侧223、323 :第二侧224、324 :底面225、325 :顶面226、326 :第一部分227、327 :第二部分228、228a、328、328a :第一接合部229 :承靠部230,330 :发光元件241 :第三接合部242:第四接合部243 :微结构244 :介质层245 :侧面246 :反射层247:缺口248 :接合槽249 :接合孔250、250a、350 :反射片R1、R2、R3、R4、R5、R6 :区域具体实施方式 图2A与图2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与侧视示意图,图2C是沿图2A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A至图2C,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包括导光板210、耦光单元220以及多个发光元件230。导光板210具有入光侧211,耦光单元220包括并排的多个耦光元件221。每一耦光元件22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222与第二侧223,第二侧223邻近导光板210的入光侧211。每一耦光元件221的厚度从第一侧222朝接近第二侧223的方向逐渐缩减。发光元件230配置于这些耦光元件221的第一侧222旁。发光元件230例如是发光二极体,但不限于此。每一发光元件230例如是与一个对应的耦光元件221的第一侧222相对,以提供光线至对应的耦光元件221。耦光元件221用以将光线导引至导光板210,而导光板210用以将光线转换成显示面板所需的显示光源。在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中,由于通过多个耦光元件221来组成耦光单元220,所以能提升耦光单元220的结构强度,防止耦光单元220变形。而且,单一耦光元件221的尺寸较小,具有易于生产的优点,所以能提升耦光单元220的量产性。另外,耦光元件221可为实心结构,以进一步提升耦光单元220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耦光元件221可还具有连接于第一侧222与第二侧223的底面224与顶面225。顶面225例如包括相对于底面224倾斜的第一部分226以及平行于底面224的第二部分227,第二部分227连接于第二侧223,第一部分226连接于第一侧222与第二部分227。此外,每一耦光元件221具有第一接合部228,导光板210还具有连接于入光侧211的多个第二接合部212,且这些第二接合部212分别与这些第一接合部228接合,以使导光板210与耦光单元220接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部228例如为接合槽,第二接合部212例如为接合柱,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第一接合部228与第二接合部212的具体结构。另外,第一接合部228与第二接合部212之间可另外通过光学胶(optical clearadhesive)彼此黏合。每一耦光元件221的顶面225例如是暴露出第一接合部228。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的剖面示意图,其类似于图2C的剖面示意图,故以下仅针对图3与图2C的结构上的差异处进行说明。在图3中,每一耦光元件221a的第一接合部228a的局部可被顶面225覆盖。也就是说,第一接合部228a除了包括接合槽248外,还包括了接合孔249。此接合孔249与接合槽248相通,而导光板210的第二接合部212除了可接合于接合槽248之外,还可插接于接合孔249内。请再参照图2A至图2C,每一耦光元件221可还具有连接于第二侧223的承靠部229,承靠部229的厚度小于第二侧的厚度,而导光板210可承靠于这些耦光元件221的承靠部229。承靠部229的设置能提升耦光单元220与导光板229的组装便利性。此外,相邻两耦光元件221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玉平范富诚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