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无损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08952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轨道板的制作,特别是指一种气动无损脱模装置。包括采用设于两侧的升降机构、翻转机构、横移机构驱动工作台架上方的模具,模具内腔与轨枕凹凸适配;工作台架包括水平间隔设置的两组工作台,每组工作台的之间设有输送小车,工作台架两侧的翻转机构上设有横移机构和与模具适配的卡具,模具下表面开设有气孔,气孔通过开设于模具上的管路与间隔设置于模具侧部的供气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噪音大、轨枕不易脱出、破损率高等问题。具有结构设计简单、脱模方便、脱模过程噪音小、模具寿命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轨道板的制作,特别是指一种气动无损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双块式轨枕是高速铁路建设无砟轨道的重要预制件,目前双块式轨枕制造均为模具生产一模四根的半自动环形流水线生产方式。双块式轨枕制作中预埋套管的定位主要通过硬橡胶螺柱把预埋套管固定在模具腔内底面上,脱模时预埋套管螺扣对橡胶定位柱螺扣产生变形。使双块式轨枕从模具中脱出。其整体采用如下生产工艺1、准备将空模具清理干净后,喷涂脱模剂、安装预埋套管及双块式轨枕的钢筋骨架;2、浇筑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时要振动捣实;3、养护(包括自然养护、蒸汽养护);4、脱模待双块式轨枕达到强度要求后进行脱模。脱模工序目前是将养护好的双块式轨枕运往脱模台进行脱模。用翻转机将模具翻转180度,在用四个高压空气弹簧将模具四角平行抬起10厘米高,迅速放掉高压空气。使模具无阻碍自由落体方式落在模具台架上,靠装有轨枕的模具落下的冲击力,使双块式轨枕从模具中脱出,故称为“冲击脱模”。5、运走轨枕及空模具返回。以上脱模方式存在如下缺陷1、四角的空气弹簧充气把模具顶到同一高度,快速排气模具水平下落,达到模具四角同时和下面支架接触,产生的冲击力足够大时,轨枕才可以脱出。实际生产中,每次脱模冲击次数不等至少冲击三、四次,轨枕才能顺利脱出模具。由于抬起来的模具离开支架的高度,很难保证四角高度相等,总会有误差。放气时排气阀及通道阻力不同,排气快慢存在差异、模具涂脱模剂不同等原因,造成模具下落时四角产生的冲击力很难保证相等,造成反复冲击。这样反复冲击造成两种结果,一是一根轨枕脱出,另一根轨枕脱不出。二是同一根轨枕一头脱出,另一头脱不出。脱出的轨枕在二次脱模抬起时必须强行将脱出的轨枕再置于模具中,脱出的轨枕与模具产生磕碰,使轨枕表面出现破损。更为严重的是一端脱出一端脱不出的轨枕,二次脱模把模具抬起时,脱不出的一端轨枕块通过两轨枕块之间钢筋把脱出的轨枕块带起来,这时钢筋产生变形,使固定端轨枕块根部产生裂纹使双块式轨枕报废。2、冲击脱模是靠模具与支架碰撞,冲击力小轨枕不易脱出,冲击力大会产生较大的噪声,不利于环保。目前岗位操作工人经常有失眠现象。3、冲击脱模同时模具也容易变形,破损严重,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整体技术构思是气动无损脱模装置,包括采用设于两侧的升降机构、翻转机构、横移机构驱动工作台架上方的模具,模具内腔与轨枕凹凸适配;工作台架包括水平间隔设置的两组工作台,每组工作台的之间设有输送小车,工作台架两侧的翻转机构上设有横移机构和与模具适配的卡具,模具下表面开设有气孔,气孔通过开设于模具上的管路与间隔设置于模具侧部的供气装置连通。气动无损脱模装置主要是与专利号为200820227746. 6、名称为高速铁路轨道板预埋套管快速定位装置的技术专利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配套使用,可以显而易见的是, 本技术当然还可用于其它双块式轨枕或单块式轨枕的脱模使用。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构造还有为便于轨道板预埋套管快速定位装置的解锁,优选的结构设计是,两工作台外侧设有一龙门架,在龙门架的顶部设有由吊装机构控制的解锁压板。其中优选的结构设计是, 吊装机构选用卷扬机。升降机构及横移机构可以选用液压驱动装置或由电机驱动的机械驱动装置中的多种结构形式,其中包括但不局限于采用液压油缸、电机驱动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丝杠进给机构等,均不脱离本技术的实质。为便于模具的运输以及与工作台架的适配,输送小车优选采用升降式小车。其升降功能的实现可以采用多种结构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液压油缸、电机驱动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丝杠进给机构、平行四边形机构等,均不脱离本技术的实质。为便于输送小车的运动,优选的结构设计是,输送小车采用轮式车辆,其底部与设置于两工作台之间的导轨适配。为便于对供气装置实现控制,以便于对供气脱模的操作,优选的结构设计是,供气装置包括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的优选结构设计是,包括设于模具侧面、且和模具上的气孔通过管路连通的单向阀开关接头,间隔设于单向阀开关接头外侧、且由脱模油缸水平驱动的工作块,工作块上开设有与供气装置连通的供气管路,供气管路内设有由弹簧顶压的单向阀,单向阀、弹簧及单向阀开关接头同轴设置,单向阀的开启方向与供气方向相反。为便于单向阀与供气管路实现较好的密封,优选的结构设计是,供气管路前端为一变径部,单向阀的外侧与该变径部内表面弹性顶压配合。可以显而易见的是,解锁压板2主要是为了与专利号为200820227746. 6的技术所公开的轨道板预埋套管快速定位装置中的锁紧装置适配,因此优选的结构设计是,解锁压板的下表面间隔设有凸块,该凸块与模具上装配的轨道板预埋套管快速定位装置的锁紧机构对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1、输送小车将蒸养好的带轨枕模具运送到工作台架上,输送小车下降并停在模具下方,等待将脱模的双块式轨枕运走;2、启动横移机构将翻转机构先横移,套住模具吊柄,启动升降机构将工作台架提升一定高度,利用卡具将模具与翻转机构固定,再启动翻转机构将模具翻转180度,放下模具于工作台架上;3、吊装机构启动,解锁压板下落在模具上,压缩预埋套管快速定位装置的定位柱弹簧,使定位柱锁紧杆下移,使模拟螺旋线的三个钢珠缩到定位柱大直径以内,解锁完成。 解锁压板静止;4、启动供气装置的控制装置,供油两侧脱模油缸向内移动,与模具的单向阀开关接头接触,压缩工作块内的单向阀,弹簧变形,同时打通各个供气管路,使高压空气通过模具中的管路、气孔到达各自的双块式轨枕模块腔,使轨枕块与模腔剥离,双块式轨枕脱出。 这时脱模油缸回位,脱模完成;5、启动吊装机构使解锁压板上升,同时升降机构上升抬起空模具;6、脱模后的双块式轨枕落在工作台架上,下方输送小车上升,输送小车把双块式轨枕运走;7、输送小车走后,翻转机构将空模具翻转180度,落下放在工作台架上,退回原位等待下一个循环;8、输送小车送走双块式轨枕后,返回把空模具运回模具返回辊道。一次气动无损脱模过程完成。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1、本技术巧妙地采用了通过将模具与空气装置相连的结构设计,可巧妙利用气动脱模的方法实现轨枕的脱模,相比现有技术对轨枕的损伤大幅减小,脱模成功率提高。2、由于采用气动脱模的方式,生产过程中噪音小,更有利于环保。3、装置整体操作可方便地实现自动控制,生产过程更容易实现标准化,同时便于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有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模具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A部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工作台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10是解锁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图12是输送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输送小车处于升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吊装机构;2、解锁压板;3、龙门架;4、升降机构;5、翻转机构;6、横移机构;7、 工作台架;8、模具;9、输送小车;10、轨道板快速定位装置;11、卡具;12、气孔;13、脱模油缸;14、单向阀开关接头;15、工作块;16、供气管路;17、单向阀;18、弹簧;19、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气动无损脱模装置,包括采用设于两侧的升降机构(4)、翻转机构(5)、横移机构(6)驱动工作台架(7)上方的模具(8),模具(8)内腔与轨枕凹凸适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架(7)包括水平间隔设置的两组工作台,每组工作台的之间设有输送小车(9),工作台架(7)两侧的翻转机构(5)上设有横移机构(6)和与模具(8)适配的卡具(11),模具(8)下表面开设有气孔(12),气孔(12)通过开设于模具(8)上的管路与间隔设置于模具(8)侧部的供气装置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剑波赵宗寿曾琦闫俊花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益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