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枕预应力张拉机的张拉杆对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54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张拉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轨枕预应力张拉机的张拉杆对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主支架及副支架;主支架及副支架上分别滑动装配有由举升油缸驱动且同步纵向动作的举升支架,两个举升支架的顶部两端分别滑动装配有由摆正油缸驱动且同步水平相向或相悖动作的推臂,两个举升支架与其上分布的推臂可对轨枕模具两侧形成夹持,主支架上表面滑动装配有由动力源驱动的箱体,箱体滑动方向与轨枕模具的设置方向同轴向,张拉千斤顶的外张拉杆的内端位于箱体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张拉杆对位需要预先调整且较为繁琐、不易实现自动化快速作业等技术难题,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动作执行精确、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等优点。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枕预应力张拉机的张拉杆对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张拉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轨枕预应力张拉机的张拉杆对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世界各国铁路混凝土轨枕铺设范围逐步扩大,大多数国家都发展预应力整体式轨枕。我国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既有主要干线也全部采用混凝土轨枕。其主要优点是纵、横向阻力大,提供足够的稳定性,轨枕承载能力可根据不同高速运行条件进行设计,寿命长、费用低、维修工作量小等。
[0003]预应力混凝轨枕是铁路轨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工艺可分为长线台座法和流水机组法两种类型。目前,法、意、德、英等西欧国家普遍采用长线台座法工艺。我国从1956年引进了经苏联改进的匈牙利混凝土枕流水机组法工艺后,于1958年在丰台桥梁工厂建成了我国第一条预应力混凝枕生产流水线,至今已有固定生产企业40多家,生产线均采用流水机组法。
[0004]混凝土轨枕也随着我国铁路及研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水平及生产实践获得了长足进步。不仅年产量大幅提高,而且在生产工艺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0005]随着轨枕改型换代的不断加快,轨枕已从过去使用多年不变的Ⅰ型过渡到Ⅱ型再到新Ⅱ型、Ⅲa型、Ⅲb型,基本上是3年更新一次,而新建铁路和既有线的维护又需要不同的轨枕同时生产;由于不同型号轨枕的规格和生产工艺上存在区别、轨枕生产精度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劳动力不断上涨等因素,现有的轨枕生产线和新建生产线均需兼顾生产多种型号的产品,传统粗放式单一型的半自动化轨枕生产线已无法适应轨枕的发展和现在市场的需求。
[0006]作为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
‑‑‑
轨枕预应力施工设备正是上述要求的主要针对对象。设计一种能够适应多型号的轨枕预应力施工、适应长线法的生产线流转与其相兼容;同时还要实现高度自动化和预应力施工的高精度化等要求,是适应轨枕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关键。
[0007]轨枕预应力施工分为预应力张拉和预应力放张两个环节,传统的预应力张拉机构只是单一的放置在生产线上的张拉工位,与整个生产线无法实现联动,导致生产线无法实现自动化运行;同时,由于多型号轨枕的生产造成轨枕模具外形的不同,传统的张拉设备只能是模具放置不动、通过人工进行手动对位、手动连接张拉装置,只是完成了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筋的张拉作业,其余环节均为人工作业,导致张拉精度低,数据化、信息化管理无法完善。此种作业方式随着现在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轨枕型号和工艺要求的愈发完善,现在已经无法适应轨枕生产,必须采取一种能够到达生产工艺要求的预应力施工精度准确,适应多型号模具、适应生产线自动化运转的的自动张拉机构进行此环节的作业。预应力施工质量的关键取决于张拉机构的安全和准确。张拉工序及配套设施作为其中的关键工序及配套设备不仅是设计及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之一,同时也是本领域的重要研发方向。
[0008]申请人检索的专利文献包括:
[0009]专利号为201520935115.X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轨枕预应力筋张拉机的张拉杆锁止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由多块板材组成的敞口的条形盒状的轨枕模具,其包括,在轨枕模具的内腔的前端预留锚具腔,在轨枕模具的内腔的后端设有可前后移动的预应力筋夹具,预应力筋夹具也带有锚具腔,每个锚具腔都与轨枕模具的内腔相接通,在每个锚具腔内都设有一可沿锚具前后滑移的锚具,锚具的长度大于锚具腔的开口宽度,在锚具上开有多个用于箍住带有顿头的预应力筋的档孔,在预应力筋夹具上连接有穿透轨枕模具后端的滑移螺杆,与滑移螺杆相对应的在轨枕模具外设有一可前后移动、上下升降的拉伸行走小车,所述的滑移螺杆上配装有穿心千斤顶、压力传感器和第二锚圈,压力传感器位于穿心千斤顶与第二锚圈之间,该穿心千斤顶与拉伸行走小车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和穿心千斤顶都与一控制单元相连。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滑移螺杆与穿心千斤顶采用固定装配,虽然能够完成张拉操作,但一是张拉杆对位需要预先调整且较为繁琐;二是不易实现自动化快速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枕预应力张拉机的张拉杆对位装置,采用本技术能够有效实现轨枕模具张拉杆与张拉设备之间的精准对位,不仅能够满足对于轨枕模具预应力筋的张拉施工要求,而且便于实现自动化连续作业。
[0011]本技术的整体技术构思是:
[0012]轨枕预应力张拉机的张拉杆对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主支架及副支架;主支架及副支架上分别滑动装配有由举升油缸驱动且同步纵向动作的举升支架,两个举升支架的顶部两端分别滑动装配有由摆正油缸驱动且同步水平相向或相悖动作的推臂,两个举升支架与其上分布的推臂可对轨枕模具两侧形成夹持,主支架上表面滑动装配有由动力源驱动的箱体,箱体滑动方向与轨枕模具的设置方向同轴向,张拉千斤顶的外张拉杆的内端位于箱体内部。
[0013]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构思还有:
[0014]为便于实现举升支架与主支架或副支架的滑动装配,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举升支架分别通过竖向直线导轨与主支架或副支架滑动装配。
[0015]为方便接收举升油缸的位移信号,使中央控制装置对各举升油缸的启停进行实时控制,进而保证各举升油缸的行程同步,满足轨枕模具纵向举升位移满足设定量的需求,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主支架及副支架上分别设有接收举升油缸行程变化信号的升降位移传感器,升降位移传感器与中央控制装置连接。轨枕模具纵向举升位移设定量可以方便地根据需要通过设定举升油缸行程实现。
[0016]为便于实现推臂与主支架或副支架的滑动装配,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推臂分别通过推臂直线导轨与主支架或副支架表面滑动装配。
[0017]为方便接收摆正油缸的位移信号,使中央控制装置对各摆正油缸的启停进行实时控制,进而保证各摆正油缸的行程同步,满足轨枕模具在摆臂推动下水平位移满足设定量的需求,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主支架及副支架上分别设有接收摆正油缸行程变化信号的摆正位移传感器,摆正位移传感器与中央控制装置连接。轨枕模具的水平位移设定量可
以方便地根据需要通过设定摆正油缸的行程实现。
[0018]为便于实现轨枕模具的水平移动以及相对固定,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举升支架上表面设有用于实现轨枕模具径向定位的滚轮或凸起。更为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选用滚轮。
[0019]为便于调整箱体在主支架上的高度,进而便于调整张拉千斤顶的外张拉杆与轨枕模具的内张拉杆对位,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主支架上方间隔平行设置有调节支架,调节支架与主支架通过纵向调节构件连接。
[0020]为使纵向调节构件的调整更为精确,更为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纵向调节构件选用调节螺杆。
[0021]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因举升位移传感器、摆正油缸传感器与中央控制装置的连接以及控制方式可以采用多种现有技术实现手段,且上述技术手段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应知应会,申请人在此对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0022]为便于箱体实现轴向进给,进而满足内、外张拉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轨枕预应力张拉机的张拉杆对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主支架(2)及副支架(1);其特征在于主支架(2)及副支架(1)上分别滑动装配有由举升油缸(12)驱动且同步纵向动作的举升支架(6),两个举升支架(6)的顶部两端分别滑动装配有由摆正油缸(7)驱动且同步水平相向或相悖动作的推臂(8),两个举升支架(6)与其上分布的推臂(8)可对轨枕模具(13)两侧形成夹持,主支架(2)上表面滑动装配有由动力源驱动的箱体(5),箱体(5)滑动方向与轨枕模具(13)的设置方向同轴向,张拉千斤顶的外张拉杆(11)的内端位于箱体(5)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枕预应力张拉机的张拉杆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举升支架(6)分别通过竖向直线导轨(10)与主支架(2)或副支架(1)滑动装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枕预应力张拉机的张拉杆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支架(2)及副支架(1)上分别设有接收举升油缸(12)行程变化信号的升降位移传感器(15),升降位移传感器(15)与中央控制装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枕预应力张拉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剑波温卫民曾琦刘凯辉吴鑫闫艳兵万钢新赵晓江龙泳清伏海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益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