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预干燥褐煤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099061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预干燥褐煤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其送煤管在落煤口连接有预干燥装置,所述预干燥装置上部具有进煤口和高温烟气干燥剂入口,底部侧面还具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接有除尘器,所述除尘器的乏气出口连接有乏气风机,所述除尘器的出粉口连接到送煤管的落粉口;所述预干燥装置高温烟气干燥剂入口连接有烟气混合室,所述烟气混合室有两个烟气进口,第一烟气进口连接到锅炉炉膛的热烟抽口,第二烟气进口连接到锅炉烟道的冷烟抽口。该制粉系统具有干燥效果好、运行安全,能够提高煤粉燃烧性能、降低发电煤耗等一系列优点,其可应用于在役燃褐煤发电机组的制粉系统改造,也可应用于新建的燃高水分褐煤发电机组,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煤发电
,涉及褐煤发电技术。具体地说,涉及燃煤电站锅炉的制粉系统与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是泥炭沉积后经脱水、压实转变为有机生物岩的初期产物,因外表呈褐色或暗褐色而得名。褐煤约占我国动力煤储量的18%,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及云南等地区。褐煤具有挥发分高(Vdaf >37%)、水分高(全水分约为30%, 外在水分大多超过19% )、发热量低(约12. 56MJ/kg)、灰熔点低(约11500C )、磨损性低 (HGI为50-70)和易自燃等特点。褐煤“二高三低”的特点决定了其制粉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褐煤主要用于电厂燃料,也可用于化学工业等领域。褐煤发电在澳大利亚、德国、 美国等发达国家应用广泛。研究指出,燃烧干燥提质后的褐煤能提高锅炉效率,降低排烟温度,减小引风机、磨煤机等电站辅机的能耗,降低发电煤耗,提高全厂热效率,同时对减少 CO2, NOx排放也起到一定作用。褐煤的提质是指褐煤在高温下经受脱水和热分解作用后转化成具有烟煤性质的提质煤。目前褐煤干燥提质主要有流化床、回转窑、水平移动床三种技术工艺,干燥介质主要有烟气、水蒸汽等。干燥介质看,褐煤是一种极易析出挥发份的煤种,在采用含氧气体干燥时,如果出现局部氧化导致过热,容易引起挥发份燃烧,从而造成干燥系统的燃烧问题, 影响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如果全部采用水蒸汽进行干燥时,由于潜热的排放损失,容易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现有的褐煤干燥提质工艺多处于规模示范阶段,投资大、运行不稳定是影响这些工艺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与烟煤、无烟煤相比,褐煤的优势是价格较低,反应活性高,但其热值相对较低,含水量较高。褐煤中的水分不仅增加运输成本,还增加锅炉造价,降低电厂效率,因此褐煤干燥提质技术及装备开发是清洁高效利用褐煤的关键。在电站锅炉制粉系统中,磨煤机既是破碎设备,也是关键的原煤干燥设备,故各类制粉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磨煤机类型。目前广为应用的磨煤机主要有钢球磨煤机、中速磨煤机及风扇磨煤机三大类。磨煤机选型主要与原煤水分、可磨性以及磨损性有关。因大部分褐煤水分较高且磨损性较弱,故在当前的燃褐煤机组中广泛应用干燥能力较强的风扇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根据干燥介质的不同,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还可分为二介质(热风与热烟)与三介质(热风、热烟及冷烟)干燥系统。无论二介质还是三介质系统,均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干燥介质中含氧较高, 易使制粉系统内发生着火、爆燃等事故,影响制粉系统安全运行;二是使制粉系统内干燥出的大量原煤水分随煤粉一起进入锅炉炉膛,这不仅使煤粉燃烧性能变差,还会降低机组发电效率。综上所述,可知目前的褐煤干燥提质工艺均因投资巨大、运行不稳定等问题而未能得以规模化应用,且提质后褐煤的储存、包装、运输等仍存在大量问题。而目前电站锅炉中广为应用的二介质与三介质干褐煤制粉系统均着眼于高水分褐煤的干燥和制粉,未能有效解决褐煤制粉系统的安全问题,且将干燥出的大量原煤水分送入锅炉炉膛,未能实现燃用提质煤的思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干燥效果好、运行安全,能够提高煤粉燃烧性能、降低发电煤耗的烟气预干燥褐煤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烟气预干燥褐煤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包括风扇磨煤机、连接在风扇磨煤机进煤口的送煤管,按顺序连接在风扇磨煤机后部的粗粉分离器、煤粉分配器以及热风装置,所述煤粉分配器连接到锅炉的燃烧器,所述热风装置分两路,一路连接到锅炉的燃烧器,另一路连接到送煤管的热风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煤管在落煤口连接有预干燥装置,所述预干燥装置上部具有进煤口和高温烟气干燥剂入口,底部侧面还具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接有除尘器,所述除尘器的乏气出口连接有乏气风机,所述除尘器的出粉口连接到送煤管的落粉口 ;所述预干燥装置高温烟气干燥剂入口连接有烟气混合室,所述烟气混合室有两个烟气进口,第一烟气进口连接到锅炉炉膛的热烟抽口,第二烟气进口连接到锅炉烟道的冷烟抽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送煤管之前设置预干燥装置,并通过预干燥装置的高温烟气干燥剂入口向预干燥装置中通入高温炉烟和冷烟的混合烟气对褐煤进行预干燥,从而使得大部分褐煤外在水分在预干燥过程得以去除,而且烟气含氧量低,可保证在强化褐煤预干燥过程的同时不会发生爆燃,从而保证制粉系统安全运行。经过安全高效的原煤预干燥, 风扇磨煤机入口所需的干燥剂初温明显降低,采用热风与冷烟混合物作为进入风扇磨煤机的通风与干燥介质。由此磨煤机内温度水平降低,加之采用直吹式方式将煤粉送入锅炉,可有效避免褐煤煤粉爆燃,制粉系统安全性得以显著提高。此外,预干燥过程脱除的原煤水分不进入锅炉炉膛,可显著改善煤粉燃烧性能,同时提高锅炉效率,减小引风机、磨煤机电耗, 从而降低发电煤耗。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中,所述乏气风机后连接有乏气冷却器,乏气冷却器具有脱水冷乏气出口和冷凝水出口。通过该乏气冷却器可以实现水蒸汽和乏气的分离,以回收乏气中水分和热量,从而实现节约水资源和节能减排的目的。当然所述乏气风机还可以直接连接脱硫塔,避免乏气排空污染环境。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烟气混合室的第二烟气进口还连接到乏气冷却器的冷乏气出口。这样,本系统还可以利用冷乏气来调节高温炉烟干燥剂的初温,不仅避免了乏气排空污染环境,另外还进一步发挥了冷乏气的用途。另外,所述送煤管和热风装置之间还设有烟风混合室,所述冷烟抽口也连接到该烟风混合室。这样一次风风温可以通过改变热风、冷烟比例进行调节。附图说明4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烟气预干燥褐煤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包括原煤斗 1、称重式给煤机2、预干燥装置3、风扇磨煤机4、粗粉分离器5、回粉管6、煤粉分配器7、送风机10、空气预热器11、送煤管道12、二次风箱13、烟气混合室15、高温炉烟管道16、一次风机17、烟风混合室18、一次风管道19,送煤管20、除尘器21、乏气风机22、乏气冷却器23、 冷乏气风机对、乏气管道沈、冷烟风机四、冷烟管道30以及冷烟支管道31。其中,原煤斗1连接称重式给煤机2。预干燥装置3为下行干燥管,其上部具有进煤口和高温烟气干燥剂入口,底部具有出煤口,在底部侧面具有排气口。称重式给煤机2连接到预干燥装置3的进煤口,预干燥装置3的出煤口连接到送煤管20的落煤口,送煤管20 的出煤口连接风扇磨煤机4的进煤口,风扇磨煤机4再连接到粗粉分离器5,粗粉分离器5 的粗粉出口通过回粉管6再连接到风扇磨煤机4的进煤口,粗粉分离器5的细粉出口经煤粉分配器7连接到锅炉9的燃烧器8。预干燥装置3的排气口连接到除尘器21,除尘器21的出粉口连接到送煤管20的落粉口,除尘器21的乏气出口经乏气风机连接到乏气冷却器23,乏气冷却器23为一种热交换器,具有冷凝水出口和脱水冷乏气出口,其中,冷凝水出口连接到脱硫塔废水池25(当然也可以经水处理后被电厂回收利用),冷乏气出口连接冷乏气风机M。预干燥装置3的高温烟气干燥剂入口连接到烟气混合室15,该烟气混合室15具有两个烟气进口,其中第一烟气进口连接到锅炉9的炉膛热烟抽口 14。送风机10、一次风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预干燥褐煤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包括风扇磨煤机、连接在风扇磨煤机进煤口的送煤管,按顺序连接在风扇磨煤机后部的粗粉分离器、煤粉分配器以及热风装置,所述煤粉分配器连接到锅炉的燃烧器,所述热风装置分两路,一路连接到锅炉的燃烧器,另一路连接到送煤管的热风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煤管在落煤口连接有预干燥装置,所述预干燥装置上部具有进煤口和高温烟气干燥剂入口,底部侧面还具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接有除尘器,所述除尘器的乏气出口连接有乏气风机,所述除尘器的出粉口连接到送煤管的落粉口;所述预干燥装置高温烟气干燥剂入口连接有烟气混合室,所述烟气混合室有两个烟气进口,第一烟气进口连接到锅炉炉膛的热烟抽口,第二烟气进口连接到锅炉烟道的冷烟抽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大钟施登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机易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