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3719 阅读:6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电阻、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容和电阻串联,第一电容另一端接第一稳压管的负极和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电阻另一端接第二稳压管负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的正极分别对应接交流电源两输入端,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正极各分别对应接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的负极分别接交流电源两输入端。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提高了电源利用效率,解决了原电路不能满足使用需要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电路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阻容降压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的阻容降压方式电源电路,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如图1、图2所示。如图1 所示,是一种输出单个直流电源的电路。通常一组电阻电容只有一组直流电源输出,这种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只利用了交流电源的半个周期,利用效率低,而且如果需要提供两组直流电源供电的场合,此电路就不能满足要求了。另外一种电路采用两个稳压管串联的方式输出两组直流电源,电路如图2所示, 是一种同侧输出两个直流电源电路。但是两组电源同在UL —侧,利用的只是交流电源的相同半个周期波形,电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如果两组电源输出功率相等,那么降压电容Cl 的容量也要提高一倍,使得硬件成本也增加了。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电路电源利用效率低,不能满足使用需要,同时降低电路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其中,包括第一电容、电阻、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容一端和电阻联接,第一电容另一端接第一稳压管的负极和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电阻另一端接第二稳压管负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的正级分别对应接交流电源第一输入端和交流电源第二输入端,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正极各分别对应接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的负极分别接交流电源第一输入端和交流电源第二输入端,交流电源第一输入端连接火线,交流电源第二输入端连接零线。所述的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其中,所述电阻的功率范围为1瓦 10瓦的大功率电阻。所述的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其中,所述电路中的流电源第一输入端连接零线,交流电源第二输入端连接火线。所述的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其中,第一直流输出端和第二直流输出端设置在交流电源输入端的异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现有阻容降压电源电路的改进,既提高了电源利用效率,解决了原电路不能满足使用需要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电路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种输出单个直流电源的电路;图2是现有的一种同侧输出两个直流电源电路;图3是本技术的阻容降压方式两侧输出直流电源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是本技术的阻容降压方式两侧输出直流电源电路图,包括第一电容Cl、电阻Rl(电阻Rl的功率范围为I^TlOW的大功率电阻)、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一稳压二极管Z1、第二稳压二极管Z2,第一滤波电容C4、第二滤波电容C5, 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其连接关系为第一电容Cl和电阻Rl以串联降压的方式连接,第一电容Cl另一端接第一稳压二极管Zl的负极和第一整流二极管Dl的正极,电阻Rl另一端接第二稳压二极管Z2的负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稳压二极管Z1、第二稳压二极管Z2的负极分别对应接交流电源的第一输入端UL和交流电源第二输入端UN。第一滤波电容C4、第二滤波电容C5的正极分别对应连接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l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一滤波电容C4、第二滤波电容C5的负极分别对应连接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l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 —端各分别对应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另一端分别接交流电源第一输入端UL和交流电源第二输入端UN。在第一整流二极管Dl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对应输出一直流电压,第一直流输出DC1、第二直流输出DC2。本电路两组电源由于具有对称式的电路结构,所以左右两边的原器件的标号可以互换而不影响电路原理,交流电源两输入端UL、UN对调也不会影响电路原理。本技术采用电阻Rl和第一电容Cl串联降压的方式,经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和第一稳压二极管Z1、第二稳压二极管Z2等整流、稳压器件,利用了交流电源的正、负两个半周期,可以在火线和零线端各输出一组直流电源,而且不必额外增加第一电容Cl的容量,相比较于图1、图2的两个设计,既提高了电源利用效率,也降低了电路成本。另外,在电表电源的设计中,两组直流电源输出端DC1、DC2在交流电源的异侧,可以满足某些计量电路在火线侧,主处理电路或者其他电路在零线侧的特殊要求。本技术的电路的两组电源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计输出两组相同或者不同电压的直流输出电源,也可以设计输出不同的功率,满足实际需要。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例如,可根据使用的环境,增加浪涌、雷击等保护电路或者电源滤波电路,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容、电阻、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电阻联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二稳压二极管负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分别对应接交流电源第一输入端和交流电源第二输入端,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正极各分别对应接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的负极分别接交流电源第一输入端和交流电源第二输入端,交流电源第一输入端连接火线,交流电源第二输入端连接零线,在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分别对应设置第一直流输出端和第二直流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的功率范围为1瓦 10瓦的大功率电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中的交流电源第一输入端连接零线,交流电源第二输入端连接火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直流输出端和第二直流输出端设置在交流电源输入端的异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电阻、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容和电阻串联,第一电容另一端接第一稳压管的负极和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电阻另一端接第二稳压管负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的正极分别对应接交流电源两输入端,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正极各分别对应接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的负极分别接交流电源两输入端。采用本技术既提高了电源利用效率,解决了原电路不能满足使用需要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电路成本。文档编号H02M7/08GK202135069SQ20112023629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易金刚, 王学军 申请人:深圳威胜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容降压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容、电阻、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容的一端和电阻联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二稳压二极管负极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分别对应接交流电源第一输入端和交流电源第二输入端,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正极各分别对应接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的负极分别接交流电源第一输入端和交流电源第二输入端,交流电源第一输入端连接火线,交流电源第二输入端连接零线,在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分别对应设置第一直流输出端和第二直流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金刚王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威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